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八十章,一个新闻记者离开香港

“七枚分弹头均顺利抛射。1号弹头偏离靶心530米,2号弹头偏离靶心390米,3号弹头偏离靶心660米,4号弹头偏离靶心1120米,5号弹头偏离靶心520米,6号弹头偏离靶心……23240米,7号弹头偏离靶心630米。”

七枚分弹头,有6枚的落点精度是大致正常的,就是6号弹头……不用问,肯定这枚弹头出毛病了。

分导式多弹头试射之后两天,命中情况整理完毕,七个弹头的仪器舱以及“巴士”——分导抛射系统都找到了,正从新疆往回运。

“6号弹头及分导抛射系统是此次试射故障的关键,6号弹头的仪器舱及弹头本体、抛射系统送回北京后尽早展开故障分析,争取下一次测试完全成功。”

唐华回复这封导弹实验基地的电邮之后,又把邮件转发给了钱学森那边。

过一会儿,钱学森直接打电话过来了。

“明年1月的一箭三星发射,技术和这次多弹头试射是相通的,要不要稍稍推后一下长三捆一箭三星的发射,等东风-3的故障原因查明?”

唐华:“现在是11月2号,东风-3的故障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查明,之后如果有什么技术缺陷,做调整做改进都是来得及的。这次东风-3的故障是单个弹头的故障,除了6号弹头的偏差很离谱,其余六枚弹头的落点正常,所以大的技术方向不会有问题。”

钱学森:“那就密切关注故障调查结果吧。哦,今年最后两个月有4次航天发射,密度很大,我下周可能就去天津全程监督了。”

唐华:“长三捆第二次发射、长征-3号发射红外遥感卫星和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还有什么?”

“还有一枚长征-2号啊,850公斤的电子侦察卫星。”

唐华:“我都差点把长征-2这小不点给忘记了。”

……

长三捆——长征-3k4第一次发射,往太空打了一个海洋雷达探测卫星。第二次发射还是一个海洋雷达探测卫星,但是能源系统修改了,除了原先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外,还插入一台钱三强他们试制的核电池。

按输出功率算,核电池无法支持星载雷达全功率扫描,而是作为太阳能-蓄电池系统的补充能源来用。

卫星有太阳照射的时间占55%,没太阳照射的时间占45%,卫星有太阳晒的时候给蓄电池充电,在阴暗面靠蓄电池。问题就在于充的电不完全够用,如果蓄电池和核电池共同向雷达供电,情况就会好得多。

红外遥感卫星是气象卫星的补充,同时也是农业估产卫星——唐华在苏联画的那张大饼——的验证星。农业估产卫星也是用被动红外成像,但是扫描的光谱更广、精度更高,地面站对红外图像的分析软件更强。

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是验证航天器返回技术。

因为唐华跳过了回收胶卷舱的照相侦察卫星,所以至今为止,中国还没发射过返回式卫星。但过几年就要搞载人航天了,航天器返回技术总得过一次。

……

古巴导弹危机化解一个星期了,世界各国的舆论渐渐平息下来,中国这边对美国最后关头没有下令热战表示赞赏,难得地夸了肯尼迪一句。

这次中程导弹引发的美苏对峙,最后的结局苏联实质上没亏,面子上有点亏。

说实际利益的话,赫鲁晓夫原打算以古巴导弹为筹码兑掉英美法在西柏林的驻军,但是没兑掉。没获得本来想获得的利益,是没赚到,而不是亏。

虽然没赚到西柏林,但是赚到了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这也算是个苍蝇肉吧。

土耳其的导弹就当是美国确定了以核潜艇替代陆基导弹,1961年就打算撤出土耳其,不在此次的交换兑子范围内。

面子上有点亏是真的,毕竟全世界都看见美国大西洋上一百多艘军舰把古巴围了个水泄不通,苏联船队被美国拦下来,潜艇也被逼上水面。

莫斯科。

“美国的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我们已经确认至少有8艘服役,而且这种潜艇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这种潜艇在黑海或波罗的海巡航时,发射的导弹可以覆盖苏联西部的大部分主要城市,土耳其的中程导弹虽然即将撤走,但我们遭受近距离和打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以后会越来越严重。”

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尽量就事论事,不把话题扯得太开。

话题扯开了,说“我们现在能远洋作战的舰艇太少,以至于前阵子古巴导弹事件中亏惨了”,那赫鲁晓夫脸上又挂不住了。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打断戈尔什科夫的话:“就是说,那种装了很多直升机的军舰,必须要建造几艘,对吗?”

戈尔什科夫:“是的,1123型直升机巡洋舰,一共可以搭载14架卡-25直升机,紧急情况下可以临时搭载24架,本舰还装了舰空导弹和反潜导弹,有足够的自卫能力。”

赫鲁晓夫:“那就快造吧。对了,你们

这种直升机,它飞在天上能打到潜艇吗?”

“直升机悬停在海面就可以把声呐吊放在海水里探测潜艇。如果发现潜艇,直升机的速度比潜艇快得多,可以迅速飞过去投放深水炸弹。”

戈尔什科夫又补充了一句,“据我所知,中国同志对卡-25也特别有兴趣,几次过问进口和引进生产的可能性,这说明卡-25的研制方向很有可能是对的。”

赫鲁晓夫:“……”

戈尔什科夫:“除了直升机巡洋舰,比58型巡洋舰更强、续航力更大的1134型巡洋舰,我们需要尽快投入批量建造。”

赫鲁晓夫:“它能航行到古巴吗?”

“1134型巡洋舰比58型大了两千吨,续航力10500海里,绝对能航行到古巴。武器装备也更加全面。”

赫鲁晓夫:“造吧造吧。”

……

“卡-25是个好飞机,但是1123型一点都不好,长得跟个梨一样,而且一万七千吨才装14架直升机,太浪费了。”

桌上放着卡-25的样机模型,海军副司令员罗顺初似乎特别喜欢这种飞机的外观。

卡-25比只能当打捞工具机的卡-15强多了,用涡轴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发动机,这是跨代的技术革命。同轴反转螺旋桨,最高速度220公里/小时,大概可以在离本舰100公里的地方拉网搜潜和反潜。

唐华:“其实我给哈飞下达了任务,让他们吃透米-8的设计之后,用米-8的发动机做一款舰载直升机。不过卡-25也是好机。”

罗顺初:“卡-25这种直升机就好在特别小,这样海军的01型护卫舰就可以改出01d型了,后面拆门炮,直升机平台和直升机库都能安排上。”

01、01a、01b、01c、01d……

01型护卫舰现在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它最早是个火炮护卫舰,现在变成了多功能轻护舰,从1952年到现在整十年,不过大型号还是叫做01,只是不断地出改进型。

至于什么时候用新的大型号名,大概用到26个字母全部用完再说吧。

唐华:“01今后可能就慢慢偏向反潜领域了,以前也不是说反潜不重要,但就是声呐鱼雷直升机这些装备还没有跟上。新的三千吨护卫舰,是不是就偏向多功能化一点?”

罗顺初:“新护卫舰比01改善很多,但是三千吨的排水量,上区域防空导弹……暂时还不行,确实是多功能舰,偏向反潜。美国现在服役的、在建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比我们的轻护舰还多,反潜压力大。”

唐华:“冲绳以东和菲律宾以东,这两片海域以后我们得想办法打入进去,让他们在那儿待机的核潜艇鸡飞狗跳。”

……

香港,新华社香港分社办公大楼。

中英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后,新华社香港分社正式成立。从那时候起,中国和英国高层都心知肚明:香港分社不只是个通讯社,它事实上也是中国在香港的“领事馆”兼情治机构。

香港的殖民高层要是有什么事情摆不平,而且怀疑背后有中国的影子,通常会去新华社香港分社沟通。

1961年以后,新华社香港分社在香港英国上层人士中又有了新的绰号:中国的港督府。

但这些绰号或者别称,新华社香港分社是一概不承认的,只说自己是做新闻报道的通讯社,至于是不是还做了其他一些微小的工作,您自己猜。

11月12日,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潘汉年离任,之后要前往吉隆坡,就任在那里新成立的新华社吉隆坡分社社长。

“谢谢,谢谢各位。”

香港分社的中高级干部为潘汉年举行了一个热闹的送别趴,在潘汉年面前,分社员工送的贺卡、小礼盒、大蛋糕……堆得小桌子都冒尖。

“潘老,潘前辈,我还没有完成学习,老师就先卸任了,现在我很紧张。”新任副社长兼港澳工委书记梁伟林对潘汉年说。

潘汉年:“伟林,你已经出师了,最近半年,港澳工委的工作都是你一人独立完成的。其实我刚当副社长的时候,好多工作也是自己摸索,以前干的工作和现在这工作,根本不搭边,只好做一件事,总结总结,争取遇上下一件事的时候做得更好。”

梁伟林:“对,是,这很重要,在实践中总结,不断实践,我们办事的经验也就更丰富。”

潘汉年:“今后十年,香港总的情况会越来越好,因为祖国在不断发展变强,香港的同胞向心力也愈强,但其中也不免会有波折。”

“英国殖民当局肯定要从中使绊子,他们不甘心我们把这里的民心给争取过去。”

潘汉年:“除了英国殖民当局,还有港人上层中的一些分子,他们其实比英国殖民当局做的坏事还多。这些上层分子还和美国有若即若离的联系。国家接下来几年会整美国那帮遗老,你们的工作呢,就是斩断那帮遗老和这些人的联系……”

……

港督府。

“萧叔安离任?要离开香港?确信吗?”

港督柏立基听到这个消息,先按捺住狂喜之心,而是向秘书确认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是的,中共在马来西亚成立了新华社吉隆坡分社,萧叔安,不,潘汉年,要去吉隆坡上任。”

柏立基是1958年上任的,前任港督戴维德在回英国之前和柏立基长谈过一次,戴维德告诉他,新华社香港分社是中国在香港的代言机构,其中社长等同于外交官,而那个副社长萧叔安,等同于情报和政治机构负责人。

戴维德信誓旦旦地咬定,“萧叔安”的工作是直接向中国总理汇报的,而不是向新华社北京总部汇报。

柏立基上任四年,香港闹了四年……

他比戴维德苦逼多了。戴维德当港督的时代,中国和英国刚刚恢复正常贸易关系港澳工委在香港的工作还是布局、打底子阶段。1958年以后,港澳工委就慢慢要采取一些措施了。

……

11月15日,香港启德机场。

飞往吉隆坡的班机在停机坪等候,潘汉年和新华社的诸位同事在机场做最后道别。

“萧先生,您好。”

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卢广坤代表警务处和港督前来送别。双方斗了好多年,香港警察盯了潘汉年这么多年,半点把柄都没抓到,所以该做的面子工作还是得做。

“卢先生好,”潘汉年笑着和卢广坤握手拥抱,“这些年承蒙关照,有你们这些大佬做靠山,我们的生意顺利很多啊。”

卢广坤:“……”

你的靠山是我们?!信你个鬼啊。

“萧先生,以后有空还可以回香港走一走,转一转,我一定尽地主之谊。”

潘汉年:“做新闻记者这一行,工作太忙,不好说有没有空回来。但是,如果未来真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回来的。”

卢广坤听到这句话,捂住了胸口。

……

香港警察总部。

警务处把启德机场的一个电视摄像头直接连到了警务处长办公室,在这里,警务处长伊辅和香港警察政治部部长盯着机场的送别人群。

潘汉年与所有人一一话别,挥手,走向班机,然后止步,一辆机场摆渡的小吉普正好在身边停下。

潘汉年跳上摆渡车,再次向送别的人群挥手,摆渡车一轰油门,开向机场即将起飞的另一架飞机。

警务处的电视摄像头也转过去,一直紧盯着那辆摆渡车。最后摆渡车终于停在了另一架客机旁边,潘汉年下车,蹬蹬干脆利落地上飞机,身影消失在客舱中不久,舷梯就撤掉了。

咚,咚,伊辅和政治部部长一左一右,跌坐在大沙发里。

伊辅:“政治部、军情六处香港站,放假,放三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