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团宠萌宝一岁半 > 分卷阅读178

还得继续读书的,不读书怎么行。

梁老太安慰道,“这有什么,那麻婆子都老眼昏花了,天天在街道跟其他婆子讲话,对私塾的事哪里记得那么清楚。赶明儿我出去逛逛,去街上打听打听。”

伍氏见她要管这事,便应了。

到了第二天。

梁老太就带着康哥儿跟莹姐儿出去了。

她也算是猴精,先去一家比较名贵的金饰店看金子,后面见店铺老板也有个小孙子,便夸一句。

“哟,你这孙子,长的很是俊啊。”

但那孩子明明不俊。

不过老人家都喜欢听人家夸自家孩子,当即跟梁老太聊了起来。

“不满您说,我家三代单传,家里清一色的丫头片子,今年才得这么一个孙子,也算老天保佑。”

梁老太顺势夸那孩子几句。

“这孩子一看就是好面相,将来指定有大出息。”

古董老板见她夸的那么真,当即很高兴,谦虚道,“嗨,我也不指望他多有出息,将来能继承我的衣钵就行了。”

梁老太借势问,“您不准备让他将来考个状元回来吗?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古董老板,“倒也有想过,不过读书不好读啊,咱镇上没几个秀才,都不是读书的料。”

有的镇是一条街都是秀才,有的一个镇则是一个秀才都找不出来。

梁老太问,“那您将来准备把这孙子送去哪里读书啊?跟对夫子,对他才有益呢。”

古董老板回答,“咱镇上的秀才就两三个,那周夫子瞧着还可以,我想把孙子送去他那,将来也能斯文有礼。”

梁老太一看有戏,忙问周夫子的私塾在哪里?

古董老板告诉他,“往这条街一直走,门口有颗海棠树的就是他家了。”

梁老太听明白了,又跟他买了一对指甲大小的小金葫芦,这才回去。

莹姐儿看她真买金饰,肉疼道。

“您怎么还真买东西啊?”

她还以为梁老太最多说说话就出来了。

毕竟她是个舍不得花钱的人,尤其是大价钱。

虽然那两个指甲盖大的金葫芦比较便宜,但还是比平常银手镯要贵一些。

梁老太也肉痛的拽着那两个小金葫芦,忍痛割爱道,“这是给阳姐儿还有森哥儿买的。上次去求签。签上让我在十五这天给他们姐弟俩买个金葫芦,说是能护住他们的命格。“

不然她那里舍得买。

还不是为了给龙凤胎孙子孙女祈求平安啊。

第135章,卖糯米饭饭

莹姐儿见梁老太这么有心,主动牵她的手,嘴甜道。

“祖母别肉疼了,将来等我挣了银子,再给您买个大的金葫芦。”

梁老太才不信她能挣什么钱,心里却挺开心的。

娇嗔她一句,“就你会说。”

莹姐儿嘻嘻笑,心里却觉得是时候该帮家里挣点银子了。

之前她人小,什么事都做不了。

如今大了,倒是可以参与到她娘的铺子里。

她家猪肉脯,腊肉,都不怕卖不出去。

她也可以弄点新花样。

比如烤肠切片,可以卖给好酒的人当下酒菜。

也可以弄些猪肉饺子来卖。

麻婆子说他们这边的吃食比较简单,多是米饭小米粥,或是面条之类的。

街上的馆子大多卖馄饨,或是炒饭。

男人们种地回来,就在街上吃一碗馄饨配炒饭,吃完继续去种地,省了回家的功夫。

莹姐儿觉得,可以在她家店铺门旁边放个小摊位,白天蒸一锅加肉的糯米饭,到中午的时候就可以把锅抬出来,直接舀一碗出售。

伍氏听了她的这个建议,觉得行是行,“但人家会来吃吗?”

他们租的铺子并不大,只够卖些腊肉猪肉干这种干货。

卖过路人午饭,伍氏没试过,但闺女难得提意见,便同意让她试试。

莹姐儿是经过观察才下这个决定的。

这两天,她天天坐后门看着。

每天白天,梨花镇的男人们就背上锄头去田里,或是种田,或是给果树浇肥浇水。

他们一干就是一下午。

因为身上都是土,秋天太阳落山也快,便都不回去,随便在街上吃个饭,省的时间不够用。

不然天一黑,什么也干不了。

有些妇人会提着篮子来送菜。

有些则是家里离田地远,男人直接在外面吃了。

男人跟女人不一样,干活卖力,吃的就得好一些。

他们不买胭脂水粉,都把钱花在吃上面了。

街上那两家面馆卖的就挺好的。

葱花鸡蛋面,面很大碗,加几文钱还能得几片猪肉。

想吃酱肘子的也有,只要给钱就行。

莹姐儿观察了几天,摸清中午下馆子的人数,才有信心去试试。

如今太平盛世,外面饭馆茶馆都有生意。

他们家不用开多大饭馆,只要赚个零花钱就行。

伍氏做的糯米饭非常好吃,莹姐儿学过之后,又自己加了点料。

糯米蒸之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