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491章 兵谏

↘完♂本♂神♂立占↙手机用户输入地址:m.43kanshu.com

郑成功在南京国子监这几年的圣贤书终究是没白念,封建礼道的儒家正统思想对他影响很深,三纲五常根深蒂固,另外他从钱谦益和柳如是身上吸取了积极的忠君爱国思想,这二位的消极思想没有影响他。这也是历史上明末大乱的时候,他能够脱颖而出,与他父亲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之路,成就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的根本原因。

林毅的穿越虽然部分改变了他的历史走向,现在他的民族英雄的本色已经表现出来了,为了忠君爱国,他要大义灭亲。

为了策反他这位亲叔叔郑鸿逵,成功这一路上也想好了策略,这一张嘴也算是能说会道了,另外站立在民族与大义的立场上,叔叔在帅帐之中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结果以他大获全胜、以他的叔叔郑鸿逵完败而告终。

郑鸿逵跟郑芝龙虽然都是出身海盗,但是这两个人又有不同,郑鸿逵从考中武举人到考中武进士,担任过崇祯帝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然后担任过镇江总兵。弘光朝廷的时候他在镇江抗击清兵,你可以看出他走的道路是一条武科入仕之路,最辉煌的时候竟然是崇祯皇上锦衣卫的头子,我与大明朝廷的皇恩,晕。思想当然是有的,否则也不会进到锦衣卫的高层。

应该说郑鸿逵是忠于大明的,只是这几年崇祯皇上死了以后天下大乱,他不服林毅监国而已,走出了一条拥立自己亲哥哥自立为王称帝的道路。

在郑成功的劝说下,回顾和总结这几年的得失成败,认识到了郑成功说的是金玉良言,大南帝国不过是大顺国和大西国的翻板而已,如果再执迷不悟下去,必然是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后尘,想明白这这些之后,觉得自己似乎老了,跟不上形势了,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他竟然不如自己的亲侄子郑成功。

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他开始理解郑成功了,他这个侄子并非是贪生怕死之辈,不像他们以前想象的那么不堪,那么无耻。

但是要卖出像郑成功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步,他觉得很有困难,他难道他也要反对自己的兄长郑芝龙吗?他们是从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这位兄长待自己不薄,特别是立国之后,加封他为亲王,让他经营两广,他既然选择拥立兄弟上位之路,就应该善始善终,如果连自己的兄长都不忠心,何谈忠于朝廷?

他们亲兄弟五人,郑芝虎和郑芝豹现在都不在了,现在只剩下他们老三个了,想当年他们兄弟几人带着十八芝闯天下,威名远震东洋和南洋,先是18人后是26人。磕头结拜,歃血为盟,异姓兄弟上尚能团结,亲兄弟竟然要反目吗,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而且现在兄长郑芝龙是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生个儿子已经反对他了,做兄弟的难道还要对他背后捅刀子吗?

郑鸿逵很难转变,很难下定决心,犹豫不决。他决定让郑成功走,之前那种见到郑成功,一定要将他大卸8块,替兄长清理门户,这样的念想一扫而空。

然而郑成功没有走。而是拉出宝剑,要自杀以死相逼,这一下郑鸿逵慌了,完全乱了阵脚。

最后郑鸿逵一咬牙,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投降大明,跟着侄儿郑成功,共同游说自己的兄长郑芝龙,接受朝廷的招安,正如郑成功所他言,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郑芝龙赎罪,为他们整个郑氏家族的子孙后代着想。

郑鸿逵投降,郑成功万分高兴。但此时最高兴的莫过于田川真纪子。这个绝美的女人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郑成功的安危,其他的她一概都不关心。

她早就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了郑成功,郑成功的安危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就拿这次游说郑鸿逵来说,郑成功已经把实底交给了她。尽管如此,当郑成功把刀压在脖子上那一刻,田川真纪子也把心悬到了嗓子眼儿,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郑成功,准备随时做出反应。保证郑成功绝对无虞,她有这个把握做得到。

退一步说,如果郑鸿逵不答应郑成功的要求,或者说郑成功真的自杀了,她也绝不能独活人间。她定会首先杀了郑鸿逵,然后找郑芝龙算帐,然后再自裁,她早就有自己的打算。

现在一看郑成功终于成功了,最高兴的当然就是她了。

接下来郑成功和郑鸿逵商议劝说郑芝龙一事,郑鸿逵道:"成功,你爹的脾气你最清楚,他决定的事情没有更改,他跟叔叔不同,这事儿有些棘手。"

郑成功点了点头,实在不行了我们就得实行兵谏了。

"兵谏?"郑鸿逵瞪大了眼睛,最后也点了点头。于是两个人开始做两手准备,郑成功修一封,派人坐船回去给林毅报捷,他和郑鸿逵着手准备回福京劝郑芝龙投降,接受朝廷招安之事。

远在千里之外的林毅接到郑成功的奏折。当然是欣喜外分,没有想到郑成功这么快就获得了第一步的成功,能策反了郑鸿逵,郑成功此次也算是不虚此行。因为郑鸿逵也是郑芝龙集团的首要人物之一,历史上此人也算是叱咤风云了,与郑志龙一起拥立隆武帝,后来跟随郑成功一道,走出了一条与郑芝龙不同之路,此人能够归顺大明。实在是大明的一件盛事,对于瓦解郑芝龙集团意义重大。

因此,施琅、小颖、哲哲、苏沫尔和邢畹芳等都来向林毅表示祝贺。

林毅立即又给远在福建西部的高桂英和李岩下旨,将此事告之,让他们心中有数,并全力配合郑成功叔侄的行动。

高桂英和李岩接到林毅的谕旨,立即如何众将商议军情,大帐之中。除了高桂英和李岩之外,李定国、刘芳亮、袁宗第、敏敏穆特尔、速不台等均在坐。

高桂英和李岩进行分兵派将,郑鸿逵将2万兵马全部撤走,高桂英的明军扮作南军,随后跟进。

这时林毅接到报告,小将刘国轩拜帅,郑芝龙采纲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革除弊制,推行新政,郑芝龙招贤纳士,招兵买马,现在南军在福宁大肆增兵,刘国转亲自坐镇指挥,日夜操练人马,大有与明军一决高下之势。

"刘国轩?"林毅品味这个名字,施琅赶紧向林毅详细介绍此将的情况,说此人之非同寻常,论文论武不亚于只在他和郑成功之上,不在他们俩之下,这是郑芝龙集团五子良将之一,郑芝龙那边现在能打的也就是此人了。

其实不用施琅介绍,林毅也想起了此人。历史上,刘国轩和施琅齐名,皆郑氏集团的关键人物,后来二将由于种种原因皆投降了大清,成为康熙驾前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但是刘国轩又与施琅不同,施琅先是随同郑芝龙反清,后来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与郑成功抗清,最后又和郑成功闹翻,投降了大清,虽然曲折反复,而且存在朝秦暮楚之嫌,但其在收复台湾、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恢复大陆对台行使主权,帮助康熙建立大清统一的封建王朝等方面立下不朽功勋,一战成名,被后世誉为著名的军事家。

而刘国轩则不同,他是明郑集团的重要将领,虽然后来也投降了清朝,成为康熙驾前的重臣,但是先事郑芝龙后事郑成功郑经等郑家几代,忠心耿耿,特别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侵略者方面贡献巨大,郑成功死后,盘踞台湾的郑氏家族一代不如一代,后来郑氏家内讧,大权在握的刘国轩并未趁机窃取郑家大业,看到郑家大势已去,大清已成天下统一之势,康熙盛主年轻有为,不失为一代明主,便归附了大清,成为大清的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功成名就,于康熙三十二年寿终正寝。

林毅弄清楚了刘国轩的前生今世之后,立即决定用兵攻打福宁。

支持:↘完♂本♂神♂立占↙喜欢本站的朋友可以多多推荐给更多爱看书伙伴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