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火热的年代 > 第664章

手机直接访问:m.43kanshu.com

在马恩河战役和埃纳河战役结束之后,德军和英法联军在瓦兹河至瑞士边界地段进入了阵地战,而在战线的西北方向则形成暴露的翼侧。

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和新上任的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恩几乎采取了相同的战术,从西北方绕过去威胁对手的侧翼。于是双方展开一连串的向北作战行动。西线这将近一个月的交战,最终以双方抵达海边无处可绕方才停止运动作战,转而进入了阵地防御战。

这一个月的西线作战又称之为“奔向大海”作战。虽然双方都没能获得迂回作战的胜利,但是德军于10月初发起的第一次伊普尔会战,成功的歼灭了英军三个海军旅并在10月10日攻下了安特卫普城,从而在局面上稍占上风。

英国三个海军旅在伊普尔会战中的表现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法国人为此大为抱怨,认为英国陆军和俄国陆军的表现简直让人难以接受,法国好像并不是在和两个欧洲大国对抗另一个欧洲大国,而是在对抗一个欧洲大国的同时,还要分心照顾两个还在梦游中的伙伴。

法国政府对于伦敦的态度开始趋向于强硬,法国外交部于10月12日发电文要求伦敦外交部尽快调停结束远东的中日交战问题,好让俄国人全身心的投入到欧洲的战场上来。不要为了日本这个东方小兄弟的利益,损害了欧洲两个真诚盟友的利益。

伦敦此时也陷入了军事物资暂时短缺的困境,在开战之处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没有预料到,工业技术的发展给战争带来了这么剧烈的变化。按照旧时代军事条例计算的武器弹药储备,在进入到国家动员体系下的全面战争后,立刻就成为了杯水车薪。

在大战爆发之前英国陆军部认为,这场大战的炮弹消耗量应当不会超过162000发,但是仅仅在马恩河会战的5天期间,英法联军发射的炮弹数量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目。

英国库存的3200吨丙酮才到10月份就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丙酮是生产炸药的重要溶剂,在这之前都是木材蒸馏法的副产品,生产1吨丙酮需要消耗100吨树木。英国政府从来没有想过,这场大战会如此迅速的消耗着生命和财富,这场战争已经脱离了所有人的预计。

在远离欧洲的北京,虽然10月10日的两场会谈都以不欢而散而结束,但是除了北京政府的各级官员忙的不可开交之外,谈判的其他各方并不认为这场谈判进入了僵局,各方虽然在正式的会谈中敷衍了事,但是各方私下的会面却是越来越频繁了。

俄国虽然在公开场合一直是站在中国一方的,但是俄国公使却是私下里和日本谈判代表接触最为频繁的列强外交官。林权助在外交立场上的判断,显然要比徒有强硬姿态的日置益公使准确的多。

虽然俄国人在公开场合站在了中国人这边,但这不过是革命委员会掐住了中东铁路这个要点,俄国人其实并不是十分情愿的支持中国人的。因此林权助以结束战争后即向俄国出售一批军火为引诱,成功的获得了俄国人对于日本的私下承诺。

在俄国公使库朋斯齐看来,虽然现在迫于形势俄国不得不向革命委员会低头,但是只要欧洲战场出现转机,俄国势必不能再容忍革命委员会再威胁俄国在远东的交通干道了。和日本人合作对付革命委员会,显然是一个必然的选项。

而在另一方面,林权助还让日置益安排了自己同袁世凯的会面,在这场单独的会面中林权助提醒袁世凯,如果北京政府在谈判中默默无闻的话,那么革命委员会取代北洋的未来也就不远了。林权助还诚恳的向袁世凯劝说道:“…在此欧洲大战爆发之际,欧美列强无暇他顾,正是阁下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

而环顾中国,唯一可堪为阁下对手的,只有吴川而已。如孙文、黄兴之辈,在当前的中国已经无有再翻身的机会了。

阁下现在虽然执掌着北京政府,为中华民国之大总统,但是政令北不能过山海关,南不及两广云贵,新疆、甘肃不过名义上遵奉北京。

以鄙人看来,阁下这个大总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说到底还是当今中国民智未开,守旧之辈比比皆是,鼓吹民主共和者,无不是试图裂土称王的野心之辈。

想要让中国重回一统,使阁下之号令行至南北莫不服从,终究还是应当顺天应人重建帝制,恢复贵国数千年之传统,才是正道。阁下一生之功业若是不能再进一步,百年之后终究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徒惹人一笑罢了…

只不过阁下虽有权谋却无实力,功业也难以和北面相较量,若想更进一步非得有绝大之外力相助一把才行。而能够帮助阁下的,除了我们大日本帝国之外,还能有谁呢?”

袁世凯虽然当场笑着拒绝了林权助的提议,认为这位日本外交官的提议是欲置自己于火上炙烤,他还是衷心拥戴共和的。

只是在这场会面之后,北京政府对于革命委员会的提议却更是寸步不让了。一些亲近北京的报纸还开始恳切的请求革命委员会为了国家计,应当把对外交涉的权力交给北京,革命委员会若是没有私心的话,就不应该扯中央政府的后腿云云。

革命委员会派出的交涉小组对舆论上的呼声并没有做任何回应,甚至还拒绝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记者的采访。而交涉小组的的几位代表都按部就班的做的自己的工作,周树模和京城的一些旧友往来叙话,对于和协约国谈判一事倒是全然放手给了王葆真和张寿增两人。

而王葆真和张寿增两人虽然都有去拜访各国公使馆,不过一个只谈政治方面的问题,而另一个则是只讨论商业上的事务。两人的这种分工虽然让各国外交官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却也让各国同革命委员会的关系有所缓和了下来。

特别是英国和法国,他们对于张寿增代表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来料加工方式极感兴趣。英国和法国都是有着极广大殖民地的列强,但是在战争爆发后这两个国家就暴露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不足。

在战争爆发之前,从殖民地进口原材料,然后再向殖民地出口工业品,是当前帝国主义和本国殖民地最为寻常的剥削手段。

当然因为英法两国控制的殖民地太过广阔,而两国本土的工业能力并不足以消化掉殖民地的产出和满足殖民地的需求,因此通过控制殖民地的原材料出口,从德国和美国获得更为廉价的工业品,以满足本土和殖民地的需要,显然更有赚头一些。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法宁可向德国、美国和海外殖民地输出资本,也不愿意更新国内机器的主要原因。因为拥有着广大海外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向海外输出资本不仅利润更为丰厚,也不用去承担工业竞争的压力。

但是等到了欧洲大战爆发,英法两个殖民大国就陷入了工业生产能力不足的困境。而在生产能力不足的同时,他们还要不断把工厂里的熟练工人送上战场,这就更是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战争爆发了2个月后,英法就不得不转向了海外采购,以补充国内的生产能力不足。

原本因为欧洲战争爆发导致的美国出口暴跌,现在已经开始全面回升。而英法两国随即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现金不足。虽然英法两国拥有着大量的财富,但是这些财富显然不能直接用来交换美国的粮食和工业品。

更何况在大战爆发后不久,美国人就干脆的停止了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以防止欧洲各国投资者抛售股票抽回现金。英法想要向美国人采购物资只有两条路,现金支付或是信贷。更糟糕的是,协约国除了英法之外,还有一票等着英法救济的盟国。

因此,英法一直在寻找美国之外的采购对象,印度、中国、日本都是目标之一。只是除了印度和中国可以采用白银作为支付手段之外,日本也还是要黄金的。而白银虽然比黄金易得,但英法也不可能无限支付的。

现在革命委员会代表提出一个来料加工的模式,自然便引起了英法两国外交官的兴趣。因为欧洲大战的关系,工业品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价已经出现了急剧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出售原材料再购回工业品,实际上是相当不划算的交易。

但是在战争面前,明知道不划算,交战国也还是得忍受这种剥削。而革命委员会的提议,却等于是给了英法一个减少支出的机会。

以支付固定比例的利润,甚至直接拿原材料交换加工品,那么英法至少可以在资金的筹集上缓上一大口气。唯一的问题就是,革命委员会拒绝了任何能够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弹药的合同,并要求英法同意革命委员会购买德国船只,和拥有用共和币采购英法殖民地原材料的权力。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43看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