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火热的年代 > 第727章

将远东的武装力量抽调到欧洲去,这显然不是一个命令下去就能完成的任务。远东三省因为革命委员会的出现,从而获得了一个稳定且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这就直接导致了远东三省的移民情况要比另一个时刻好的多。

到了1913年,整个远东三省人口差不多达到了320万人,其中俄罗斯人口占了180万左右,剩下的依次是本地土著、华人和朝鲜人。3

在辛亥革命之前,华人在俄国远东地区的常住人口就超过了40万人,非常住人口也有近20万人。不过随着1910年远东鼠疫爆发引起的排华风潮和辛亥革命后东北三省的政局变化,从俄国远东地区返回的华人也日渐增加,到了1915年底的时候,俄国远东地区的华人常住人口已经不足10万了。

而在朝鲜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大量迁移到俄国远东地区的朝鲜人也在回流北朝鲜地区。于是到了1915年年底的时候,俄国远东三省的人口反而降至了280万人,其中俄罗斯人口上升到了200万人。大量劳动力的外力,对于俄国远东三省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

在1913年宾海洲的劳动力统计中,中国劳工占采金业劳动力总数的87.6%;占硅盐酸工业劳动力总数的92.5%;占森林工业劳动力总数的67.1%;占码头行业劳动力总数的57.8%;占乌苏里铁路劳动力总数的53.3%。1

当这些中国劳工返回本国之后,加上朝鲜人也在离去,于是俄国的远东地区就出现了普遍性的劳动力紧缺。按照某些俄国远东官员的说法:“现在好像是回到了1860年,除了土地之外,我们一无所有。”

从欧俄迁移过来的俄罗斯移民,在耕作技术、对于当地气候的适应和工厂做工的效率上都不及中国劳工。正因为如此,俄国远东的官员才会采取行政手段限制中国劳工和俄罗斯移民进行竞争,甚至干脆用暴力驱逐的方式,把这些勤劳的中国劳工赶回国去,好让俄罗斯新移民获得工作。

但是这些俄罗斯远东官员显然没有预料到,中国劳工并没有按照他们设想的那样,逐步撤离从而好让俄罗斯新移民逐步接手中国劳工空出的工作岗位。而且他们也没有预料到,原本作为中国劳工离去后补充的朝鲜人,居然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国家。

远东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给了俄国远东三省的经济一个沉重的打击。在1913年,远东三省在伐木行业上创造了1240万卢布的产值;采掘了2100万普特的煤炭;光是捷秋希银铅矿床当年就挖掘了3788万普特的矿石。

同年,阿穆尔河沿岸的粮食耕作区就为市场提供了5600万普特的商品粮。在农业发展上,远东三省的耕地机械化比率甚至超过了欧俄部分。而整个远东三省的经济比重中,工业产值达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46%。

可以说,1913年的远东三省简直就是俄国各边疆区经济的典范,也是前主席大臣斯托雷平所设想的俄国边疆区发展方向。

不过到了1915年,失去了大量劳动力且因为欧洲大战无从获得中央补贴的远东三省经济终于陷入了困境。劳动力匮乏导致了劳动力价格的升高,劳动力价格上涨又拉升了一系列物价上涨的开始,于是俄国远东地区的粮食、商品都失去了和东北三省粮食、商品的竞争能力。

大量廉价的中国商品的涌入,虽然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的消费,但同时又打击了俄国远东地区的工农业,于是在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同时,又出现了失业率上升的奇景。

于是从1913年开始,俄国远东地区有两样东西是一直快速上升的,酒精的销售数量和排外主义分子。这也就是为什么远东布尔什维克组织的中下层分子为什么会倾向于护国主义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这种情绪,如果不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就无法摆脱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真正看清俄国无产阶级的利益究竟是什么。

这也是吴川要把一批远东护国主义者送去欧洲战场,从而削弱俄国远东地区排外主义弥漫的社会氛围,为远东地区的合作打下一个基础的想法。

但是,想要把这些远东的护国主义者召集起来送去欧洲战场,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任务。坐在温暖的家中,喝着伏特加高喊沙皇万岁,和蹲在肮脏且老鼠横行的狭小壕沟呢,冒着随时可能被弹片击杀的风险,去保卫沙皇小爸爸,这显然不是一回事。4

除了那些天真的护国主义者、梦想着通过战争出人头地的小军官、觉得没有出路的破产者,只要觉得自己的生活还能过得下去的,就不会愿意真的上战场为沙皇陛下去牺牲。只是很可惜,最后一种人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大多数,否则的话日俄战争中俄国也就不会失败了。

因此即便是在远东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极力协助下,谢尔盖和俄国的远东官僚们也足足花了将近三个月才征调了95600名士兵。当然,这个征兵成绩已经超过了彼得堡对于远东地区的期望值的130%。

从12月3日开始,每天都有二列装满了士兵和军火的列车从哈尔滨开往了莫斯科。从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沿岸边疆区征召的俄军士兵,都会先抵达哈尔滨集合,然后配齐了个人装备及编组成团后,方才会向欧洲出发。

1915年冬天的哈尔滨是热闹的,不过在革命委员会的细致安排和充足物资的供给下,及远东布尔什维克的组织下,这种集结和编组又是井然有序的。相比起来,外贝加尔边疆区征召士兵的集结就显得极为无序和混乱了,这一边区输送往欧洲方向的部队不仅常常缺额,还存在普遍的个人用品配备不足的状况。

原则上来说,外贝加尔边疆区人数占了远东三省的一半人口,因此本次征召士兵的数量也占了总人数的45%,不过在阿穆尔沿岸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于12月底完成了征召士兵输送任务之后,外贝加尔边疆区这边却直到1916年3月初才结束。

而且相比起阿穆尔沿岸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征召部队的有序组织,几乎下了火车即可奔赴前线的状态,外贝加尔边疆区这边却需要再集中训练一两个月才能安排到前线去。这就让彼得堡陆军部的官员们,对于外贝加尔边疆区颇为不满了。

当然,按照俄国的传统,外贝加尔边疆区这种才是常态,如阿穆尔沿岸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这样快速的提供一支有质量的预备部队,才是不正常的。不过在这个前线岌岌可危的时期,陆军部的官员们自然更为信任后者,反而不肯把这样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送去填壕沟了。2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远在哈尔滨的吴川和共和党来说,是不大关心的。随着远东俄军部队向欧洲的调动,革命委员会的外部形势就变得越发的安全了。

在彼得堡从远东三省抽调军队之前,去掉警察及哥萨克,远东三省的俄军大约为7万左右,其中阿穆尔沿岸边疆区2.16万人,滨海边疆区1.5万人,剩下的都在外贝加尔边疆区。

现在这么一抽调部队,远东三省虽然使用了不少新征召的士兵,可为了保证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得不分出了一半正规军队用以充实征召部队的组织结构。于是整个远东三省的俄军兵力下降到了5万左右,其中有2万多是新兵,原本就难以和革命委员会抗衡的远东俄军,现在更是难以对革命委员会控制的边疆地区造成什么威胁了。

于是革命委员会同样消减了北满地区的兵力,并开始上马佳木斯到俄国境内铁矿区的铁路建设,开始了进一步整合北满和俄国远东地区的经济布局。

12月中旬,在和英法交涉之后,英法两国终于同意中国派出一个军事观察团,前往西线进行军事观察。该军事观察团虽然是以中国为名义派出,不过北京政府和各地军阀并无意派人参加,于是这只军事观察团最终完全落入了革命委员会手中。

蒋百里被任命为观察团团长,蔡锷、叶声作为其副手,整个观察团约有近200人,其中军政大学派出了一半人,总参谋部派出了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则是类似于蔡锷这样的南方进步军人,他们大多打着个人的名义,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出去长长见识,顺便和革命委员会拉一拉关系。7

中国在这个时候派出如此规模的军事观察团,无疑是相当引人瞩目的。在欧洲大战进行了一年半后,开战之初拒绝中国加入这场大战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其实已经有些后悔了,因为国内人力的枯竭,使得协约国开始寻找有着丰富人力资源的国家加入自己这一方了。1

同意中国方面向协约国派出军事观察团,正是协约国向中国示好的第一步。当然对于吴川来说,军事观察团不过是为了让革命军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工业国家之间的战争,顺便把一些人员送去欧洲而已。

只是这一举动同样刺激到了一直在关注着革命委员会行动的日本,并迫使日本增加了对于欧洲战事考察的军官规模,这倒是让吴川未曾预料到的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