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间耳房,堆满各种杂物,临窗有张矮塌,覆了层厚厚的积尘。
而此时的积尘有深有浅,显得十分凌乱,是人移动的痕迹,或坐或躺或蹲,犹做困兽斗。
唐同章紧盯着某处,忽然“啊”地叫了一声,声音充满惊恐,众人随望去,顿时脊背生冷。
榻沿竖着一双断手,腕很纤细,牢牢缠系着麻绳,麻绳已被血浸泡成乌褐色,还有鲜血慢慢滴落于地面,地面一滩黏稠。
沈泽棠下意识想把舜钰往背后掩,却听得她在问沈容“麻绳是你捆的?”
沈容低嗯了声,他很自责,皆写在脸上。
“这是我家小五的手。“唐同章朝后连退两步,他嗓音沙哑如鸦,双目圆瞪,额上沁满了汗珠。
“何以见得?“沈泽棠边问边看着那双手,因失血而透出苍白,左手面上有一团乌青,右手中指腹处有枚红痣可是因为这个?
唐同章颌首,已是讲不出一句话来。
沈泽棠走上前去,提起右手蹙眉边量会儿,才安抚他说“唐大人毋庸焦虑,这不是唐姑娘的手,五姑娘长期握剑,拇指与食指相贴处易磨出厚茧,而此手食指第二关节处茧子硬实,显见常用兵器为刀。至于这枚红痣。“
他顿了顿,用拇指使劲掐推一下,那红痣移了位,似血珠凝固,又或刻意点的胭脂,就为故意把人戏弄。
舜钰插话进来“那日见得唐姑娘身边的丫鬟,手中倒是握把玉柄短刀,再瞧左手面乌青块儿,应是沈指挥使甩出官履时无意打中的。”显然这是丫鬟香玉的一双断手。
唐同章松口长气,面庞神情由灰败渐趋缓和,沈泽棠转而看向沈容,沈容上前半跪道“交五鼓时天稍见明,听得有人叩院门,便去见是个老嬷嬷,自称是厨房里的管事,来问沈大人可有甚么忌口,是偏清淡还是重些油腻,想吃南米还是吃北面,唧唧歪歪好一会,属下只道年老妇人多是啰嗦的,并未太过在意,待得推门提人时,竟是此番境况是属下疏忽大意而致,请沈大人治罪。“
沈桓这时匆忙忙进来禀“厨房是有个洗碗的婆子,前日里召进来,今却一直不见人影。”
唐同章听得云里雾绕,终忍不住问”香玉究竟犯了何事,会被沈大人关在此地不放?“
沈泽棠把唐晶避而不淡,只将昨晚与香玉偶遇简单述一遍,听得唐同章直皱眉宇”这般说来那丫头确实古怪。“
又有典吏来传话,浙江清吏司及布政司的官员已在正堂聚齐,只等沈唐二位大人过去。
沈泽棠辄身朝外走,神情沉稳,不容辩驳命道”唐大人随本官去见正堂,唐姑娘及香玉失踪一事,你可指手下撰卷立案,而勘查帐簿案册却是当务之急,任中之重,绝不准有半毫耽搁。“
唐同章只得把满腔爱女之心按捺,绷着脸默默跟随其后。
舜钰轻拽沈泽棠的衣袖,看他如愿的侧首过来,忙低悄声说”我如今女子装扮不能进正堂,香玉被带出府已是五鼓,天色显亮,或许周边有店铺伙计瞧到也未定,反正闲来无事,我想去查查。“
沈泽棠沉默稍顷,指骨拂过她被春风吹散的鬓发,细细柔柔的,性子却不像,可他偏生喜欢的不行。
”好,你自己小心。“又叫过沈桓和沈容来,让他们跟护着,舜钰不肯,讲这样太打眼,只让沈桓随去就好。
待舜钰同沈桓拐过廊不见背影,沈容这才上前欲开口,却被沈泽棠挥手阻止,他道“你跟在他俩后面,莫让察觉了。”
沈容急忙领命退下,沈泽棠则携唐同章赶往前堂不再提。
舜钰挽髻绾蓝巾,穿玉色绣团花的茧绸直裰,沈桓看他总算穿回男衣,反倒舒口气。
明明是个小书生,扮个女孩儿楚楚的,跟真的一样,这心里总觉怪怪的。
”你这样最好看。“他说的发自肺腑,舜钰瞪眼过去,这人懂不懂甚么是好看呀。
也不从应天府前门出,而是绕过后院有一门通街,守门的衙吏拔了闩,出去是条朱雀巷,清寂寂的,唯有巷口立着个素衣村姑,挎个竹篮儿插满新摘的鲜花,吴侬软语的叫卖声甜丝丝的。
出了巷是浚仪桥,桥头人烟市井,江南的人们有探春的习俗,正是三月春光好,那出城的轿马络绎不绝。
舜钰和沈桓下桥后,沿右侧的高头街走,走到头就是应天府的正门。
高头街左边一溜小家小户住着居民,右侧奉着一座神龛,香火正旺,有老阿婆正颤微微的跪拜,再往里走皆是店铺,有刘家药局,丑婆婆肉饼店、姐儿鹅蛋粉胭脂铺,还有卖兰蒲竹席、笔墨书画、鞍辔弓剑及各类香糖果脯等,莫道街不长,却是应有尽有。
舜钰进了笔墨书画铺子,瞧着一隅摆十来方砚台,雕功格外细巧精致,旁边则搭两撂墨块。
这儿离应天府的前门最近,伙计打着呵欠从椅上站起,迎过来问“这位爷是想买砚台?还是墨块?我们这里的墨块,有松烟墨和油烟墨,油烟墨有光泽适合书写,松烟墨则更宜画绘。“
舜钰打断他的话,笑道”想问你探听个事儿。“
那伙计费了番口舌,却听她无买卖之意,顿时脸一板,冷冷道”我在此迎进南北客,送出人走茶凉,甚么都不知道。“
舜钰厚着脸皮接着问”你这里离应天府的门最近,我就想问早间发生的一桩事儿。“
那伙计更不耐烦了”民不言官,我等小百姓只求安稳度日,你若没有想买之物,请好走。“
”谁说不买的?“沈桓笑嘻嘻地一手搭上他肩膀,凑近附耳几句,又问“有没有?”
那伙计露出个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笑容,友善多了“大爷要岂会没有!”
沈桓从袖笼里掏出个钱袋来,看着都觉得沉,他在手里掂掂道“我双倍银子买下,再多给你五两银。”遂指了指舜钰“他问你甚么,你可得知无不言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