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25.延请张孝廉过府

东虏的兵祸距离浙江尚且遥远,虽然浙江连年兴兵,民乱四起,但总归都已经被镇压下去,年岁亦属太平。百姓闻听朝廷的监国德王朱由桦在江北击败东虏八十余万大军,擒斩数十万众,都只当故事来听。

鼓掌叫好自然有之,毕竟东虏鞑子过不了长江,那这头就不用剃了,汉家的衣冠也保全了。若不是明朝廷还是那般严苛的搜刮地方,百姓就更支持朝廷咯。

年上南京传信到县,鄞县城内外的士绅都知道了朝廷要开恩科和常科的消息。上到五六十,下到才弱冠,一众举人老爷们自然都是跃跃欲试,崇祯十五年的乡试结束之后,崇祯十六年的会试因为李自成占据中原,浙江的士人难以北上,很多人都错过了。现在在南京考试,那到是简单了一大截,坐船十几日二十日的功夫罢了。

今年才二十五岁的张煌言也在父亲的督促下收拾好了包裹,带着几名老实健壮的家仆,先往杭州,汇合一些同年故交,以及游学认识的好友。然后经运河便可直渡南京,相比较两广福建的考生,旅途轻松多了。

运河上有不少船只,看船上的官牌令旗,居然还有专门载运贫穷考生去往南京应考的,也是朝廷的一桩善政。张煌言老爹做过刑部员外郎,多少也有些体面,家中也有积蓄,自然不需要让张煌言和别人挤一条船,在杭州就有专门接应的漕船可搭。

漕船上载运的是解往江北的粮食以及军器,因为事关江北战事,所以浙江巡抚张国维还加派了二千兵马守护。整个船队足有二百多条船,官船七八十只,跟着享受护卫的民船倒有小二百,张煌言也是其中之一。

一路上和同年好友们交相唱和,既增长见识,也加深感情。指不定同船的几人有谁中了,将来也可以照应一二。

反正我是必中的!

张煌言信心十足!

运河沿线,都是江南各处向江北输送物资的漕船。听各处的船夫说,监国大王是个好王爷,派了一名铁面无私的巡漕御史老爷。原本无偿甚至要倒赔钱的漕丁们不仅都开发了工食银子,甚至还每日管两顿糙米饭。

挂着右佥都御史衔的张元始就近在湖州监督,这位历史上南京开城之后,自缢而死的忠臣,因为跟着邱祖德南下的缘故,入了朱由桦的眼。朱由桦稍微考察之后,发现张元始是个相当可靠的循吏。

办事循规蹈矩,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保证不出纰漏。同时为人也不贪婪,要是他贪婪,也不会跟着邱祖德去已经被东虏烧杀成一片白地的山东当官了。当然啦,漕运上惯有的飘没他也不是没有拿过,要是一丁点儿都不拿,他这个巡漕御史能活活饿死在任上。

总之能比贪官不贪,比清官能干就行!

这到让张煌言生了兴趣,反正恩科会试在九月份,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呢,足够他张煌言走亲访友的了。在得知张元始还跟着邱祖德一道在江北参与扬州会战之后,张煌言便派遣家仆给张元始递了名帖。

十分喜言兵事,且能骑善射的张煌言很好奇传说中屡挫官军的东虏,是怎么被官军给打败的。浙江的援军北上时,张煌言瞧的分明,统共北上也没有一万人。东虏几十万大军,就算是虚数,总也有二三十万吧。

自忖根本无法对敌的张煌言当然很想知道,很可惜张元始收下他的名帖,只和他稍微闲叙的几句话,就端茶送客了。巡漕御史忙的和8107的社畜一样,能拨冗相见已经是给面子了。最后张元始还给了五十两程仪,祝和自己同姓的张煌言金榜题名。

提着五十两出门,张煌言回味着张元始的话,好像十句有七八句都关系到那位监国大王朱由桦。当时江南的局势危如累卵,清军的前锋数万大军甚至都已经开始渡江,正是朱由桦带领兵马从上江芜湖驰援京口,这才扭转战局。

其后又是遣将调兵,又是募饷筹银,一桩桩一件件的,说出来不过几句话的事情,但稍微想想,就知道其中怕是蕴含着千难万险。

“这位监国大王似乎有些意思!”

带着某种憧憬的张煌言,按着脚程赶到南京。和朱由桦入城时一样,先见到城门外路灯杆子上挂着的三十多个鸟笼,鸟笼里的脑袋已经完全无法辨认,但不妨碍他们还被挂着。

路灯杆子下面插着木牌,写明了以赵之龙、张国弼等人为首的勋贵,在清军渡江的消息传来后,不思忠君报国、抵御东虏。居然串联起来,准备以南京城为政治筹码,先东虏鞑子乞降,罪大恶极。

“这位监国大王果真有些意思!”

城内街巷井然,和废物一样的京营士卒被朱由桦基本裁撤,其实也没什么好裁撤的,都被南京勋贵吃空饷了。仅存的那点青壮都给孙传庭送去,正兵当不了,鞭子木棍抽上一个月,辅兵总能干。老弱则大多发到孝陵卫去,给朱元璋守坟。

巡街的士卒是何腾蛟带进城的徐州兵和朱由桦自己的御营兵马,军纪比之其他诸镇,那好不知道多少倍。完全不侵扰百姓,鱼肉乡里。

“这位监国大王实在有些意思!”

拿着父亲的名帖,找到了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