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二百零三章 日军战车第1团(上)

手机访问:m.43kanshu.com

周逸龙收到苏米诺夫发回的电报时,已经是在赶去增援先遣集团的路上。

夜色中,借着战车中的灯光,周逸龙仔细将电报阅读了一遍。

对于苏米诺夫分队,成功歼灭日军“731”特战中队的战绩,他非常满意。

电报中还提到,他们成功的抓获了两名俘虏,有关日军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罪证,苏米诺夫也都一一进行了拍照。

说起来,周逸龙丢给他的相机,还是从那个日军军医,松本草坪的身上缴获的。

因为那个家伙,已经伙同清原幸生“越狱”了,他的这些私人物品,自然就被周逸龙给毫不客气的充公使用了。

唯一让人牵挂的就是,日军“731”部队的罪魁祸首,石井四郎的身份无法准确核实,发现的那具身穿大佐军装的日军尸体,有点过于年轻,还需要通过情报再具体确认下。

其实,对于周逸龙来说,只需要亲身看上一眼,就能确认无误了,前世时他可是在照片上,亲眼看到过那恶魔的长相。

不过,日军特战中队既然已被消灭,终归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下一步,只需要在渡口坚决挡住日本援军就行,一旦彻底围歼了日军23师团,整个诺门罕的敌我形势,就基本大局已定了。

对于这一点,周逸龙倒不是很担心。

苏军先遣集团虽说元气大伤,但还拥有70多辆坦克装甲车,600多名摩托化步兵,就算进攻不足,但防守起来,还是完全有一战之力的。

值得庆幸的是,周逸龙之前特意调拨给先遣集团的6门76毫米加农炮,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它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几乎都未及展开,就又迅速的跟着部队向后撤退了。

在周逸龙心中,有这些力量做基础,应该足够拖住日军一个步兵联队了。

只是他还不知道,一支强大的日本援军,正在飞速赶来。

…………

几乎与此同时,在漆黑的夜色中,日军战车团也正浩浩荡荡的,开往哈拉哈河西岸。

为了瞒住东岸的苏军,战车团团长安冈正臣,特意留下了十几辆战车,一直跟东岸苏军激战到黄昏,才鸣金收兵,调头追赶大部队。

在主力部队夜间行军时,他又刻意强调,不许打开车灯,以免暴露自己,被敌军发现。

因此,所有日军坦克都是闭灯前行,同时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十五公里左右。

为了不让部队跑散,保持住队形,所有坦克的车长们必须打开舱盖,探出头来前后互相照应。

靠着这些办法,日军战车团成功的迷惑了东岸苏军,在东岸苏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战车团主力调往了西线。

当然,这些精妙的主意,并不是坐在装甲车中的安冈正

臣中将,独自一人想出来的,说起这些,还真是多亏了身边的这位德军坦克专家,埃伦上校。

这位来自德国的精英同行,有着中年人特有的沉稳内敛,一双目光深邃的眼睛,似乎总能敏锐洞察出问题的关键,英俊潇洒的脸上,总是时刻挂着从容又自信的微笑,安冈正臣中将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这必定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他似乎对坦克特别有兴趣,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跟随胡伯尔中将前往西线,而是自愿随同日军战车团,一起留在了东线。

说起来很惭愧,当初大军向诺门罕地区集结时,在所有参战陆军中,最晚抵达前线的,恰恰是看起来应该速度最快的——第1战车团。

这并不是安冈正臣中将故意拖延时间,事情搞成这个样子,还是大有原因的。

受限于日本战车的生产能力,坦克装甲车在日军中一直是稀罕宝贝,至于成建制的坦克部队,那就更加少见了。

而第1战车团,是目前日本仅有的一个坦克师团,被参谋本部视为“军中国宝”,就这么一个“国宝”,还依依不舍的配属给了关东军。

没有办法,谁让关东军的假想敌,就是实力雄厚的苏联红军呢。

关东军拿到了这个珍贵的宝贝,平日也都是藏起来好好护着,根本就舍不得用。

除了进行检阅式时,偶尔拿出来装装面子,到处炫耀一下,其他时候,都是哪也不让去的,就算古时大家闺秀所谓的“养在深闺人未识”,也不过如此罢了。

如此日久,也间接造成了战车团的“生活自理水平”非常差。

说起来,出征诺门罕,还是它首次参加大规模远距离作战,光是整理物资,就忙活了好几天。

1939年6月25日,第1战车团终于携带着一大堆家当,乘火车到达了阿尔山。

阿尔山是白阿铁路往北的终点站,这里比海拉尔直接到诺门罕要更近一些,但少说也还有180公里路程,沿途尽是些原始森林,要是一下雨,河水必定泛滥,道路那叫一个泥泞不堪。

日军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装甲部队后勤建设的重要性,战车团竟然没有专用的拖车,全靠坦克自行在烂泥地里“吭哧吭哧”的挣扎。

如此做派,还没走多久,日军坦克那紧窄的履带,就会被泥土彻底糊住,导致故障频繁发生。

更糟糕的是,泥土路被坦克碾压后,又形成了泥浆沟,后面跟着的那些油罐车、弹药车、给养车可倒了大霉,经过时一股脑的,全都陷了进去。

这下可好,就算一辆卡车陷入泥沟中,也得至少二十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士兵,才能使劲拖拽出来。

而整个战车团光坦克就接近一百辆,更不用说,那些比

坦克还要多的后勤补给车了。

就这样,战车第1团的日军大兵们,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到,每天忙活的,就是拖车、推车,再拖车、再推车,急得战车团长安冈正臣中将是常常上蹿下跳,暴跳如雷,可能怎么办呢?

很多问题,是平日里养尊处优时,都没能发现的,这个时候都上战场了,你急一下,就能完美的解决了吗?

如果只是这些,也不至于搞那么久,再说说战车团下属的工兵联队,这支活宝部队也没少给他们的老大添堵添乱。

这个工兵联队严重缺乏重型舟桥设备,哪怕遇到稍微宽一点点的河流,就两手一摊,表示毫无办法,还脸不红心不跳的建议安冈正臣中将,只能绕路而行。

有他们在这“帮忙”,弄得战车团的行军速度,是更加缓慢了。

就这样,装备大量车辆的日军战车第1团,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后抵达战场的日军主力部队。

他们的行军速度,甚至比纯粹靠两条腿走路的23师团,都慢上很多。

搞到最后,仗着自己王牌身份,一向喜欢惹是生非的第7师团26联队,甚至打出了“热烈欢迎战车第1团,火速支援前线”的横幅,弄得安冈正臣中将是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好在这糟糕的一切,在遇到那名总是带着自信微笑的德军上校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磕磕绊绊的战车第1团,在他的建议下,似乎一下子就从蹒跚学步的幼稚婴儿,变成了健步如飞的强壮大汉。

(本章完)

电脑访问:www.43kanshu.com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