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435章 开会(下)

手机访问:m.43kanshu.com

周逸龙微微一笑,在众人期盼中,先端起桌上的茶杯押了一口,卖足了关子后,才一字一句的认真说道:

“解决烂泥地问题的法宝,就是——宽履带!”

“宽履带?”

“宽履带?”

…………

与会将领全是苏军精英,个个都是军中行家,却从未听说过“宽履带”概念,全都皱起眉头,认真思索起来。

只有朱可夫和科涅夫的目光中隐隐透出兴奋神情,似乎已经快要触摸到真相的大门。

最后,还是骑兵少将尼基金,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怎么讲?”

周逸龙从容不迫的,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另一份资料,对照着上面的图示详细解释道:

“简单的讲,就是使用更宽的坦克履带。履带越宽,坦克对地产生的压强就越小,通过泥地能力就会越强,这种新技术,我已经跟哈尔科夫兵工厂的同志们确认过,会在新式战车t—34上大量采用!”

“t—34?”

“新式坦克?”

将领们发出惊疑声,显然还没听说过这种新武器。

周逸龙说得没错,t—34坦克有许多革命性的开创技术,被誉为近代主战坦克先驱,其中一项技术,就是宽履带的使用,这使得苏军坦克通过能力比德军强上许多。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通行能力,它可以衍生出更为广阔的战术可能。

尼基金万万没想到,一个困扰坦克多年的问题,竟然被周逸龙如此轻易的解决掉,而解决办法,仅仅只是加宽了坦克的履带,就这么简单!

尼基金少将呆立片刻,脸上的刀疤抽搐了几下,不甘心的问道:

“就算烂泥地可以通过,那森林地带呢?履带加的再宽也没办法吧?”

“哈哈哈!”周逸龙仰天大笑几声,觉得这位骑兵少将简直太可爱了,于是接着说道:

“森林地带也没问题,这正是我要继续往下说的。

在新组建的装甲兵团中,我们不能按照以往的思路,只是大量配属坦克,还需要组建专业庞大的后勤保障部队。

这些后勤保障部队,除去运输油料和弹药的基本任务外,还要配属专业大型的工兵设备,比如架桥车辆,伐木车辆,牵引车辆和故障维修车等。

坦克是专业性很强的高科技兵种,只有拥有同样专业的保障部队,才能发挥出最大战力。

相信我,有了这些以后,森林根本不在话下。如果再搭配宽履带和自救木,我敢保证,就算是部分沼泽地,我们的中型坦克也照样可以通过!”

“连沼泽地也可以通行???”

这一次,别说其他将领,就连**斯大林同志都动容了。

在沼泽地通行是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苏军强大的突击兵团,可以突然出现在敌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从而改变战役的整个进程。

历史就是如此,二战中无论德军还是苏军装甲部队,都曾在后勤单位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的通行过一些沼泽地。

而说到后勤,在所有二战参战国中,做得最出色的当属美国,这也是周逸龙打算参照的重要模板。

在一个美军师中,战斗兵和后勤兵的比例,通常是1:1,这是什么概念,即一支一万人的部队里,战斗兵只有5000人,而后勤兵同样5000。

所以,一个美国师在伤亡三分之一的人员后,通常就被判断失去战斗力了。

而苏军相反,苏军战斗兵和后勤兵的比例,通常是9:1,即9000战斗兵,才配属1000人的后勤部队。

所以,一个苏军师往往在损失50%的人员后,还能够继续坚持战斗。除去两国士兵战斗意志上的差距,后勤所占编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想要学习美国的强大后勤,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跟上,这一点,即便是苏联也无法完全做到。

但周逸龙想来,就算无法在步兵中大力推广后勤体系,至少也要保证装甲兵的建设,让其后勤保障人员提高到30%以上,坦克缺后勤,问题实在太严重。

周逸龙提及的这些信息实在太超前,太劲爆,众人思索片刻后,立刻引发了激烈讨论。

以朱可夫、巴甫洛夫和科涅夫为主的新锐派将领,开始全力支持周逸龙的方案,认为这就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而以布琼尼为主的骑兵军官和传统派军官,则提出激烈反对,认为这些方案过于理想化,是想当然,根本行不通。

本来还有序发言的高层会议,立刻变成了七嘴八舌的激烈辩论,随着争论的持续热化,这些五大三粗的将军们,发言已经开始带上了一丝火药味。

看着吵成一片的将军们,斯大林默默拿起烟斗,含在嘴中却没有点燃,作为国家最高领袖,他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和经济方面,对于军事,他了解就要少些。

如果与会将领意见统一,还能帮他做出准确判断,但现在意见分成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这让斯大林也觉得事情有点难办。

眼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斯大林重重敲了下桌子,与会众人迅速安静下来,只见领袖一字一句的斟酌说道:

“同志们的意见,我认真听取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展装甲突击集团的好处虽多,但都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切实证明,关于这一点,支持装甲军的同志们有什么具体意见?

斯大林话音刚落,朱可夫那雷厉风行的声音就立刻响起:

“眼见为实!我提议,举行一次大型军事演习,用来论证骑兵突击集群和装甲突击集群的优劣性!”

这句话一出,巴甫洛夫和科涅夫全都双眼发亮,这个办法好啊,顺手就把机械化军给搞起来了。

谁知,布琼尼却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坚决反对道:

“没有必要,西班牙战争和诺门罕战争的经验就可以证明,更何况,我们已经解散过一次机械化军,这样过于劳民伤财。”

见到布琼尼坚决反对,斯大林沉默了,朱可夫虽然出色,但此时的名望还远远无法跟老辈战神相比,如果继续僵持下去,多半不会有什么结果。

但在斯大林心中,周逸龙展现出了组建机械化军的各种强大好处,更是对面临的困难,都有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

按照斯大林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这种有备而来的人,通常不会无的放矢。

领袖,已经有些心动了。

再说,这个表现突出的年轻人,更是刚刚为国家弄来了一大笔沙皇宝藏。

有了这笔钱,斯大林完全有底气,去尝试一下。

想到这里,斯大林挥手示意道:

“会议暂停十分钟,稍事休息后继续!”

说完,领袖起身,走了出去。

巴甫洛夫正和朱可夫面面相觑,不一会儿,就有秘书过来招呼两人,让周逸龙意外的是,连他也被一起叫上了。

大家没记错的话,这可是斯大林的随行秘书!

三人被引领着,穿过一条走廊,没几步即来到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

斯大林早已点燃烟斗,双手握在胸前,姿态平和的坐在椅子上,显然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

朱可夫性格比较急,进门就开口力争道:

“**同志!机械化军是大势所趋,我们完全可以先组建一支部队,尝试下效果!”

斯大林微微一笑,说道:

“我单独找你们来,不正是为了这件事情?”

巴甫洛夫一愣,随即心喜道:

“您同意了?这太好了!”

“不!我没有完全同意!”斯大林深吸一口烟斗,呼出浓烈的烟草,饶有兴趣的说道。

这句模棱两可的话,让巴甫洛夫瞬间呆愣住,完全搞不清情况了,朱可夫也皱起眉头,露出一副所有所思的样子。

至于职位最低的周逸龙,干脆紧闭双唇,没有轻易发言。

斯大林不再卖关子,开门见山的说道:

“你们的意见很好,很有开创性,看得出,你们花费了很多心血。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军队中还有很多提出反对意见的同志,包括

布琼尼元帅在内,这些都是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同志,他们同样是在为军队、为国家着想。

所以,他们的意见,我们也要重视、要考虑!”

这句话,三个人瞬间都听懂了,原来**是担心大家因为意见不同,纷争太过激烈,从而破坏了军队的团结。

但如果不争论的话,又要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呢?

就在这时,斯大林体现出了一个高超政治家的手腕,他兴致高昂的,微笑着说道:

“我们可以这么解决。在陆军中新建机械化军,势必会削弱骑兵部队的实力,这是布琼尼元帅和许多骑兵军官们,不愿看到的。

但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

米哈依尔同志,说说你的看法!”

听到领袖直接点名自己,周逸龙心中一震,一个大胆的注意,在心中油然而生,他脱口猜想道:

“您是说,在内卫军中,组建一支新的机械化军试点?”

斯大林赞许的点了点头,一句话,让朱可夫和巴甫洛夫茅塞顿开。

这主意简直太妙了,内卫军不归陆军管辖,而是直属内务部,就算布琼尼元帅不赞同,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等部队组建完毕,再来一场大演习,谁的理论正确,不就一目了然吗?

朱可夫和巴甫洛夫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只有周逸龙有了不妙的预感,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即将站在这场军中大争论的,风暴中心。

按照历史发展,不应该是朱可夫主张,而自己从旁协助吗?

怎么变成这样?

周逸龙不自觉的看向身边的朱可夫,而朱可夫却似乎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当即开口,向领袖询问道:

“内务部毕竟不是野战单位,所属军队,编制最高也只到师。如果要组建装甲大兵团试点,级别最少也要有军级规模,这个常规如何打破?”

斯大林略微停顿了下,显然也没预料到这个问题,要是处理不好,可能会改变内务部的工作范围。

他斟酌了一会儿,反问道:

“之前,米哈依尔同志率领部队,在远东作战时,用的什么番号?”

朱可夫立刻回答道:

“米哈依尔战斗群!”

巴甫洛夫当即拍手称赞道:

“这个番号好,根本看不出级别,就算塞一个集团军也行!”

斯大林当即拍板:

“就用这个番号,先干起来吧!”

周逸龙努力张了张大嘴,艰难的吞咽下口水,一脸懵逼的想到:

“我说,你们这些大佬,就不问问我的意见吗?就这么把事情给定下了啊?

我工作很忙的,有没有加班费啊?”

(本章完)

电脑访问:www.43kanshu.com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