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一听江芃芃又离开了,脸色猛地一白,转头朝着母亲看去,“妈,怎么办?江芃芃一定是故意不在家里的,她故意不见我。”
“她丈夫是部队上的,不可能任意的出行这么长时间,他们昨晚才回京市,若是又要离开,昨天就不会回京市,说不定是回部队了,要不我们去部队上找他们?”李母也拿不定主意转头去看丈夫。
“看我有啥用?现在知道看我了?当初你们娘两干那些蠢事的时候,知道问我这一声吗?没有那本事,你就安安分分的做你的普通工人不就成了?你非要惹事,我怎么这么倒霉,偏偏生出你这个惹事精!”
李父气急败坏的骂着,可看着自己的女儿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李父也知道再继续骂也没用。“我们在部队也没关系,直接找过去有啥用?让我想想。”李父拉着妻女就离开了。
知道江芃芃和秦蘅不在,他们继续呆在这也没用。
李父只是没想到,出了这个片区,一家人回家的时候,一路上却不停的听到路人提起李玉玲这个名字。
一问才知道,京市的报纸也把李玉玲的事情登报了。
更是把这件事当做一件典型案件来拆开揉碎了在报纸上和大家分析。
报纸上说的够详细了,所以,大家一看就看明白了,有个叫李玉玲的女孩,不要脸的躲在南江市里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占为己有,且靠着这样的方法,挤掉了原作者的工作岗位。
报纸上写着,这是一种文化堕落,剽窃他人作品,那就是贼,是不要脸的小偷。
这下好了,谁看完报纸都会跟着骂一句——李玉玲这个女贼,不要脸,原作者找律师告的好,就该给这种不要脸的贼一点颜色瞧瞧!
这桩新闻早上登上了京市的报纸,中午的时候登上了京市的广播和电视。
仅仅一个早上,李玉玲这个名字也在京市传开了。
跟着一起传开的是李玉玲之前干过的别的事情。
比如,在原来的工作单位里欺负同事。
比如,杜撰子虚乌有的事情损害原作者的名誉,在原作者的学校里贴大字报。
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跟着一起传开了。
李玉玲本来就不是一个好脾气好相处的人,之前站着台柱子的身份没少给人气受,现在她一朝倒霉,那些受她欺负的,谁都要跟着踩上一脚解解恨。
当然,这些事情江芃芃是一概不知。
从孙瑾的食品厂出来以后,孙瑾开车送两人回了部队。
这还是秦蘅第一次来自己分到的小两房,走进去,这里的装修,处处透着江芃芃的小心思。
两人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把好长没住人的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才忙完,杨嫂子就笑着过来了。
手里还提着她自己种的菜,她是想着江芃芃和秦蘅刚回来,可能来不及买菜。
顺道喊两人晚上去她家吃饭。
“还以为你们两还要过几天才会回来呢,没想到今天就回来了。”杨嫂子把手里的菜递了过去,“晚上你们两就别忙活了,上我家吃饭,对了,秦蘅身体怎么样了?”
“谢谢嫂子关心,我身体很好。”秦蘅应着。
“听说你在酒市受了伤,我家老庄担心了两天,后来听说没大碍才放心。”杨嫂子看两人已经把电冰箱的电插上了,就主动的把她带来的菜给两人收拾了一下放进冰箱里。
然后她拉着江芃芃,小小声的嘀咕着,“你家隔壁那个你以后遇到了多留点心眼,那家媳妇儿简直恨不得全世界都围着她一个人转,忒烦人了。”
“你还没有回来,她知道你家有冰箱,就惦记着你家冰箱,竟然好意思开口说想借用你家冰箱,让我和我家老庄替她开口找你们要房钥匙,说你们冰箱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她家很多东西怕放坏了,所以让你家空冰箱借给她家用。”
但凡还要点脸的人,那都开不了这种口。
“那女人说,她不白用,电费她给,借用你家冰箱,一天给你一毛钱的费用,一副你赚大了的口气,看着就叫人作呕,她是不缺钱,但好像人家一天也缺她家那一毛钱似的,她想要,有能耐,自己去弄啊。”
这就是杨嫂子让江芃芃心里有个底的意思,实在是那人太厚颜无耻了,让江芃芃要厚着脸皮学会拒绝,省的被人膈应。
江芃芃有一对好爹妈,还有特别疼她的舅舅舅妈和表哥们,江芃芃两处住处,她那些亲人都生怕哪边没有收拾好她会住的不舒服。
所以这些家用电器,即便特别难弄来,赵家和李龙康也是想尽办法把江芃芃住的地方家具都添置的全全的。
这年头,电冰箱可不是有钱拿出来就能买得到。
江芃芃这屋里的电冰箱,可不就叫人眼红吗?
但正常人,羡慕归羡慕,但还是要脸,给钱借用这种事可不敢开口。
猛然听到这事,江芃芃都觉得好笑不已。
“放心吧嫂子,我要是不乐意,没人能让我憋闷,她敢开口,我就敢拒绝,我又不是她爹妈,才不惯她的公主病。”江芃芃爽利的应下,然后挽着杨嫂子的手出了厨房。
“哎,就是这个道理!成,那你们两先休息一下,等六点的时候过去我那,我就先回去准备一下。”杨嫂子开开心心的和两人告别,带着满脸笑的回了家。
还有些时间,江芃芃就拿出纸笔把对孙瑾那个食品厂的一些想法写下来,等五点半,这才和秦蘅一块出门去了杨嫂子家。
恰逢暑假,杨嫂子家的孩子都在,所以江芃芃过去的时候还特地带了些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