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菊的那件则是高领套头的毛衣,只是在肩膀靠近胸的地方和肚子那边用了米白色和一点点暗紫色的线织了五朵花。
这五朵花便是这件毛衣最漂亮的地方了。
因为针法巧妙,远看,几乎会以为是印上去的花。
秦奶奶看的都连连夸奖。
秦奶奶问,“这毛衣的样式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啊?”
江芃芃点点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爸这件我打算织件马甲,然后在袖子这边安拉链,冷的时候,拉链一拉,袖子就能安上去了。”
“你是先有了这双巧手?还是先有的这个聪明的脑袋瓜?”秦奶奶给江芃芃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好,你爸肯定喜欢。”
方大菊听的都觉得心里喜滋滋的,好像婆婆夸的不是她的儿媳妇,而是她似的。
“这是京市买的毛线吧?大城市的东西果然好,摸上去真软,这么细的毛线穿着还不显胖,就是织的时候费神费时了些。”方大菊这下有些遗憾了,“可惜我们这里冷的晚,想要穿上这件新毛衣,还得再等两个多月。”
方大菊真是恨不得明天就穿出去给大家伙儿看看她儿媳妇儿亲手给织的,比县城百货里买的都还要好看的毛衣。
方大菊没想过大城市里的东西好,但是贵,在方大菊想来,毛线,虽然有贵的也有便宜的,但是也差不了太多,就和县城供销社里卖的毛线一样,挑来挑去,差的钱,也没差多少。
秦奶奶年轻时候连洋货都没少见,所以,一摸就知道,江芃芃用的这个毛线不便宜。
只是她知道方大菊的脾气,所以听见方大菊没提到钱,秦奶奶自然不会去多说,要真说了,方大菊大概就会把毛衣供起来不舍得穿了。
秦父下班回来,江芃芃已经把东西收拾好了。
秦奶奶和方大菊心疼她坐火车辛苦,所以做晚饭的时候就没让她进去帮忙。
故而秦父回来的时候江芃芃正坐在屋檐底下织毛衣。
“芃芃回来了啊。”秦父停好自行车喊了江芃芃一声,问,“去京市怎么样了?”
“爸,事事顺利。”江芃芃抬起头朝着秦父笑了笑。
吃饭的时候,方大菊开始问起江芃芃去京市的所见所闻。
方大菊长这么大就没有去过大城市,所以对大城市就十分的好奇。
问大城市的房子,大城市的车子,还问大城市了吃的喝的,甚至连大城市的厕所都要问一问。
听了江芃芃回答以后,方大菊一会儿嘀咕着大城市果然是好,一会儿又不屑的呵了声,说就那还大城市呢,那和清水镇也没啥区别。
等听到江芃芃说京市有当街抢孩子的拐子,方大菊一声我的天,声音大的差点把江芃芃耳朵都震聋了。
“大城市还有抢孩子的?我们清水镇就没有,大城市太危险了,还是清水镇好!”方大菊拍拍胸口,道,“那等你和秦蘅生孩子了,你把孩子送回清水镇我给你们看孩子,清水镇没拐子。”
“都还早的事,现在有什么好说的?”秦父倒是不太认同,心想着孩子还是跟在父母身边好。
除非是父母没空,那是另当别论了。
江芃芃也没打算把孩子送回老家,所以就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了,转而说起她和秦蘅在火车上遇见刘建设的事情,把给六婆娘家村子里黄桃和梨子找好销路的事情说了下。
这下,桌上三位长辈都惊呆了。
“这是好事啊!”秦父道,“你六婆娘家村子是山地多,田地少,本来家家户户都是靠着山里那些果树过的,但是前几年县里食品厂经营不善,后来更是关了,这些果子都没有地方收了,这些年,大家过的都是紧巴巴的。”
“果子能卖出去对于那一个村子的人来说确实是大喜事。”秦奶奶连连点头。
方大菊冷不丁接了句,“那我们家秦蘅和江芃芃岂不是成了那个村里的大功臣了?”
“这话你别出去胡乱说,芃芃这孩子是好心,你这话一说出去,人家还以为芃芃利益熏心为了名声去的。”秦父赶紧交代了方大菊,“不过是大家相互帮助一下,哪里能这么说?六婆送来的桃子和梨子,你也没少吃。”
方大菊有些不甘心,心想着自己就是没说错,但是见丈夫神色严肃,她也只得哦了句,心里暗暗记住这种话不能说给外人听。
吃过晚饭方大菊就急急忙忙的喊着江芃芃去六婆家。
秦父让方大菊等一等,从江芃芃带回来的京市特产里拿出两袋馅饼,秦父才喊了秦奶奶,四人一块去了六婆家。
这个时间点大家几乎都已经吃过晚饭,六叔坐在树下抽烟,六婆正在院子里给玩了一天的孙子洗澡。看到一家四口进来,六叔站了起来。
“芃芃今天回来了啊?听说你要去京市读书了?怎么样?都安排好了吗?”六叔关心的问了句。
“谢谢六叔的关心,都安排好了,就等开学了。”江芃芃应着,然后扭头喊了声正在对她笑的六婆。
方大菊这急性子,直接过去拉六婆,道,“你快别忙这种小事了,喊你儿媳妇儿出来给娃儿洗澡就是,你赶紧过来,我家芃芃给你说好消息来了!天大的好消息!”
六婆笑了笑,扭头把儿媳妇喊了出来,这才擦干手去了前边一块坐下。
“是啥天大的好消息啊?”六婆坐下以后问。
“让芃芃这孩子和你说,这事她做主。”秦父道,跟着把手里提着的馅饼递了过去,“这是芃芃从京市带回来的,你们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