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马匹增多,东三府现在已经不种小麦了,开始改种大豆和花生等适合的作物,同时也种用来发展养殖业的玉米。
而粮食产地则移到了东北、朝鲜地区,在辽东地区已经种下了大量的玉米,用来发展养殖业用的,而北部地区则是种大豆,同时整个东北也种下了大量的小麦和水稻。
小麦去年冬季已经种下去了,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北部地区气温太寒冷,冬小麦种不成,会被冻死的。
chūn季到来前是一个万分忙碌的时刻,东北地区的土地实在太多了,一户人家五百亩地也不多。
在辽东、辽西、朝鲜的百姓冬天把一部分土地播下冬小麦,播种冬小麦的亩数从30亩~100亩不等,这样的亩数在夏收时才能忙得过来,否则明年夏收根本来不及收割小麦,小麦收割时间把握不好就会减产。
还有300亩土地用来栽种苜蓿,苜蓿一年可以收四茬,每茬可产1500公斤左右,同时还能改善土壤,这些牧草将进行青贮。
待到chūn天到来后,农场主就会种下大豆和玉米,有水田的则种下一些水稻,每个农场都有饲养jī猪牛羊马,每天就所要做的就是把青贮好的饲料搬运出来,然后喂给牲畜。
到了初夏的时候,冬小麦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完冬小麦,则会种下玉米或者大豆,忙得过来就多种,忙不过来的话就种牧场。
一个农场的牧草产量一般在150万公斤左右(300亩),一头肉牛5~6个月出栏(350~400公斤左右),需要消耗4000公斤牧草(转换率10:1),一个农场可以养殖375头肉牛。
不过一户人家显然忙不过来,所以大部分农场都直接圈成牧场,只保留大概100亩的牧草用作青贮(冬天用),而300亩地用做到350亩地用作放牧,剩下50~100亩用作房屋、蔬菜、畜栏等设施。
不过无论是种作物还是养肉牛都没办法达到专一,首先肉牛不够,科技院的农业小组培育出是‘01登莱肉牛’,此时还不过几十头,而传统的肉牛倒是挺多,平均一分,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到几百头,每户农场主只分到了13头。
所以这些农场主大多都在养殖其他牲畜,jī鸭最多,猪也很多,这些都是繁殖较快的,因此每个农场的都养了比较多,同时还有种植作物的也很多。
农场劳动力不足,是所有农产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问题是土地并未不足,每户人分到500亩土地是非常宽裕的。
因此粗放种植和养殖业是当前农场发展的主要形态,在没有足够牲畜的情况下,养殖业和粗放种植结合是最好的选择。
被在东北北部,后世吉林、黑龙江地区,则是大片赵岩的土地,这里是大规模农场,整个农场涵括了将近1/3个东北平原,同时还在西伯利亚南部占有2000万亩草场。
这里广袤得一塌糊涂,虽然未开发的地区很多,但却是不愁发展养殖业的土地,上百万倭奴在这里辛勤劳作,还有最jīng密的管理。
官办农场主要是种大豆、玉米和苜蓿,养的是马和肉牛,在西伯利亚和黑龙江等地区,冬小麦是种不了的,要种作物就得中大豆、土豆之类的,除了农作物外,就是养殖业了,耐寒性较好的苜蓿是主要牧草,玉米比较少(要种大豆)。
对大豆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除了人吃的,还有马吃的,牛吃的,羊吃的,猪一般不喂大豆。牛和羊在产期的时候必须喂大豆,马在平时多多少少都得喂一些大豆才能养得膘壮。
现在大豆的产区就规划在东北和山东地区,商品粮基地也在辽东,不过这个商品粮是肉类为主。
那些分到土地的农场主都愿意发展养殖业,并不是太热衷于种植业。
按照一户两到三个劳动力来劳作,在五百亩土地上进行养殖业,最少可以养活50个人,相当于是10亩地养活一个人,而种植谷物的话,一亩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南北方均值),按照理论来说,用肉食养活一个人所需的土地是谷物养活一个人的六到七倍,而现在10倍,主要还是劳动力不足的原因。
在分工上,山东主要是进行大豆、花生、棉花的生产,外加一些小麦和较大的养殖业。
而辽东、朝鲜则是主要生产大豆、水稻、青贮玉米、牧草,和大规模的养殖业。
漠南、漠北则是主要的裘皮、羊毛产地,以及产马地。
河北地区(北直隶)则同样是发展养殖业的地区,虽然赵岩没有在这里直接进行行政管理,不过许多商人却是在河北地区设立农场,学山东的农场模式大规模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出现了饲料青贮的技术后,变得非常有发展前景。
多余的饲料可以用青贮的方式进行保存,这也导致了玉米和苜蓿成了主要的青贮对象,这两种东西是产量最高的牧草,同时在营养方面也不差。
当然,河北也有大片官营农场,被满清多次扫dàng的河北地区土地不值钱得很,商业部直接以跳楼价在河北地区够得大量土地。
这些以跳楼价买下的土地慢慢开始升值了,由于没有了战乱的骚扰,加上平原地区的水利比较好修,因此河北地区的水利也修得不错,在这里发展养殖业却是非常方便,而且离销售市场也近。
而在河南地区,则是生产棉花的地区。河南大部分都是旱地,所以河北是棉花的主要产区,大明大部分的商品化棉花都是河南产出的。
湖广地区则是水稻的主产地,同时也是水牛的主要产地,目前每年有将近十万张牛皮输出。
湖广地区没有什么纺织业,那里主要就是种水稻和养水牛,那里也最适合种水稻,是一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由于去年在长江流域的治理比较显著,而湖广地区又单独划分出来治理(湖泊众多),山东官员在接管了各州县的行政权后,即展开始惠农贷款,所谓惠农贷款就是缺少种子、农具可以向官府借钱购买,数额较小,也不收利息。
而在四川地区则是一个农业发展潜力无比巨大的地区,天府之国的美誉可不是chuī牛b的。
水稻、小麦是四川的主要粮食作物,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而在水牛、huáng牛、猪等养殖方面,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地区,后世的四川在水牛、huáng牛、猪的数量上都是全国首位,粮食还突破450亿大关,目前这个年代的粮食产量还不高,450亿是不可能达到的了。
而且可能是永远不可能达到,首先在生态保护上,此时赵岩并不鼓励在已发展了数千年的省份开荒,而是提倡保护环境,同时赵岩也不想继续发展jīng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除非在作物品种比后世的还要牛b,才有可能超过那个恐怖的数目。
四川盆地的小麦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为宜;小麦大面积收获期为4月底到5月上旬。
水稻早稻播种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四川盆地一般可以提前5~10天) 收获期:9月初至10月上旬。
玉米播种期:谷雨前后(也可以3-5月播种) 收获期:寒露前后(也可以6-7月收获)。
油菜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15-20日(下旬时间);收获期在4月下旬。
一般是水田种水稻,旱地种小麦,水稻可以种两季到三季,一般都是种两季,第三季这段时间用来种油菜。小麦一般都是种一季,然后种玉米。
四川和湖广这两个地区只要一处经营得好,商品粮就不无需担心没有足够的供应,这个年代的土地压力是很小的。
在粮食常量不高的情况下,介于jīng耕细作与粗放种植之间的发展模式比较有前途,一个农民能耕作多少亩土地,其实最大的关键是取决于收获期能不能忙得过来。
江南各省是鱼米之乡,但在农业分工上,更注重经济作物的生产,水稻虽然也是主要作物,一般都有较大的输出。不过在经济作物价格高的情况下,经济作物比较容易取代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