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二十三章、五湖之西

朱篪对于赐说,倘若您想要礼聘之人,原本身份不高,那么随便派名使节,带着三千金——也就是价值三千斤青铜的礼物——前去,肯定能把人给召来。问题对方是楚国封君啊,他再如何困穷,能瞧得上这区区三千金么?

于赐闻言,不由得一皱眉头,问:“难道,须以万金为聘?”

朱篪摇摇头,说:“昌文君在楚,富有百里,虽入会稽而楚王不夺其封,南北悬隔,亦必难治矣,等若弃舍。则若不能使其在越别有产业,谁肯轻弃所有?

“且闻昌文君谓楚使云:‘其于楚国何益?’是恐虽固两国之好,而自身入越,使越复强,而楚无所得,将来归楚,不免为其君臣所疾也。臣觇其意,是请大王裂土封之于越,则不忧单车入会稽,而无所资用。且将来卸职归楚,其地虽昌文君所有,等若楚有,乃于楚有拓土之功,不患恶言矣。”

于赐点头说:“有理。”旋即转过脸去,征询曳庸的意见。

曳庸斜睨朱篪,心说以你的智谋,能够想出这番道理来么?多半是昌文君所教啊,就不知道那小子究竟有多大胃口,想从中谋取多少利益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既设此谋,打通两国关节,则趁机多讨要些财货、封土,本在情理之中——换了我,也定会这么干的。

于是问朱篪:“大夫以为,将何处封赐昌文君为好啊?”

朱篪道:“可封之卑梁,为近徐也。”

卑梁是一座中型城邑,在长江与淮水之间,邗沟之西。这地方自然不是距离归生封地最近的越土,最近的肯定是钟吾和良邑,但那都是朱篪本人的封地,即便他再怎么跟归生穿同一条裤子,也不可能吐出来相赠友朋啊。

钟吾往北,是郯国,再往北,是向邑。郯国以东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即便将出来封人,人还未必乐意要呢。且若以之封赐归生,等将来归生卸任越国执政,返回楚国之后,你合着不好意思要他归还吧,则其地入楚,等于把越国南北切做两段了。

至于淮水下游周边地区,情况也差不多,荒僻困穷,却又正当南北要冲,不便予人。倒霉也倒霉在,越国在江北的疆域,东西方向实在太过狭窄了,封给自家臣子没问题,封给一个呆几年就要走的外国人,不老靠谱的。

同样在江北,唯有卑梁及其南面的邗、棠二邑突出于邗沟以西,且还稍稍富庶一些,可以封给归生。

然而曳庸闻此,却大摇其头,说:“我国膏腴腹心之地,实在江南,而棠与卑梁拱卫长江,不可轻与人也。且既以昌文君为执政,封赐田邑,本无不可,然将来昌文君归楚,则地入于楚——何必自削越土而增广楚田哪?”

于赐问道:“曳大夫之意,不当赐以封土?”

曳庸一拱手,说:“可以赐之封土,然不可近邻于楚,而当封之江南之地。朱大夫前云,昌文君远离其封土而来会稽,不便,则若大王所封亦偏远,有何差别?不如封于吴地,吴地富庶,昌文君必喜;且将来卸任,地虽入楚,却为越疆所包卷,若两国起龃龉,旦夕可收。如此,是独惠昌文君也,而楚王只得其名,不得其实,于我越国有利。”

于赐连连颔首,说这是老成之谋啊,旋问朱篪:“大夫以为如何?”

朱篪自然是受了归生私下请托,要为他在越国谋取一块封土,但于其中利弊,他真没曳庸想得那么深,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只得问道:“则曳大夫以为,赐何地于昌文君为好?”

曳庸道:“吴之膏腴之地,并在五湖以东,湖西则多沼泽、山地,然荆溪南北,田亦丰沃,吴亡后西迁者数千户,垦殖于其间。不妨将湖西百里之地,封赐昌文君,昌文君善务农也,必可使其繁盛。便将来其地入楚,千里之遥,不能运粮于西,而必输之于东,则其名在楚而其利在越也。” 3

于赐自无不可,朱篪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来,只好说:“则大王若肯封赐湖西百里之地,且命臣赍聘书往请昌文君,必无不允。”

你随随便便派个使者去,不太尊重啊,这直接派出位五大夫来,礼数尽到了,昌文君必定肯命——合着不能让越王亲自登门吧。

于赐允可,便命朱篪前往娄林。而等朱篪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正好是收割秋粟之时,只见数十里内阡陌纵横,田间无数农人执铁镰劳作,一派繁盛景象——难得的,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总算是从前几年的荒歉中缓过劲儿来了。

由此朱篪心说:“都谓娄林敝穷,今见,亦丰沃之邑也。”

这是当然的,终究这一地区田土质量其实不差,则归生入封已经八年了,又到处搜掳民户,如今百里之内,不论国野,超过五万人,倘若治理还不能有所起色,真没胆量去执越政了。 6

归生出邑相迎,随即盛宴款待。朱篪便将自己和曳庸在于赐驾前的争论,合盘托出,完了说:“惜哉,不能为昌文君谋取卑梁也,但湖西百里,亦稍稍可用,望勿推辞。”

归生便问五湖以西的情况。

五湖,也即后世的太湖,主要有两大上游水系,一是西北方的荆溪,二是西南方的苕溪。荆溪以北,这年月是大片沼泽地带,一直延伸到奄邑附近,经济作物不少,唯独不能种粮,由此人口稀疏;荆溪与苕溪之间,则多为丘陵地形,耕地也少。 1

唯独荆溪南北,因为灌溉方便,田土相对肥沃。原本这一地区只散布些勾吴野人,但吴亡后不少国人害怕遭到迫害,纷纷西迁,乃逐渐繁盛起来。勾践还在世的时候,苦成就曾经劝他在湖西建邑以统辖之,但当时勾践正忙着经营琅琊呢,暂且搁置此议。

总而言之,根据朱篪的介绍,这地方其实不错。

归生想了想,太湖以西……大概是后世的宜兴吧?宜兴紫砂,天下知名啊,好,这地方我要了! 4

先口头答应下来,再向朱篪详细询问目前越国国内的形势。朱篪知无不言,但三两句话,却又转到了排斥不寿而立不病的话题上去。

因为朱篪觉得,只要归生能够办成这件事,他就可以滚啦,而自己胁从有功,到时候必能代执国政啊!

归生问道:“不寿年龄几何?”

“十四岁矣。”

“性情如何?”

“实顽劣,但知玩耍,不乐读书,左右皆怨,唯其母与大夫人爱之,且宠溺之……”

归生不由得想起一段话来:“黄绒团似的雏鸡很美,长齐了翎儿的鸡也很美;最不顺眼是正在换毛时期的:秃头秃脑翻着几根硬翅,长腿,光屁股,赤裸不足而讨厌有余。小孩也有这么个时期,虽英雄亦难例外……”

这说的本是男孩儿不足十岁,所谓“七岁八岁讨狗嫌”。至于这年月哪怕公子王孙,也普遍发育得晚——所以不到二十就让挑成人担子,失败的例证比比皆是——但不管怎么说,过了十岁,总该教其读书识字,以及驭术、射术了吧,十四岁还顽劣……好啊,有机可乘。

“其母、祖母总觉孩童稚嫩,待冠礼,始谓成人,然若少时不教,及冠后必晚矣,不可为人君也。乃须更增其顽劣之态,终使越大夫人亦失望,则罢之不难矣。”

“还请昌文君设谋。”

归生想了想,就对朱篪说:“大夫可厚赂不寿侧近,或将心腹安插其左右——最好是死士!”

朱篪闻言,不免吃惊:“昌文君欲刺不寿乎?”

归生笑着摆摆手,说当然不是啦——“然须使不寿左右,诱其主终日戏耍,不乐近诗书。越大夫人初闻,必先责其左右也,倘若刑讯之下,供出我与大夫,是为不美。”

朱篪笑道:“既非行刺,则便为大夫人所恶,有我缓颊,不至于死,乃可以金帛缄其口也,无害。”

归生说那就好,你先去办好这件事,我再想些花样出来,勾引不寿。

到目前为止,归生并未将其与范蠡的谋划,通告身边之人,此前越使来聘,栾偃宣楚王之命,众人始知,莫不惊骇。但随即归生婉拒了,由此某些家臣就不再当一回事——好比慎遂;某几位却上了心,还暗中劝谏归生,这是好事啊,昌文君不可错失良机。

至于妻子文姜,也常吹枕边风,希望归生可以应命,因为如此一来,她就有机会返回会稽老家去啦。

而今归生正式表态,应允越王之聘,在招待过朱篪之后,返归内寝,先将消息告知文姜。文姜大喜,就问:“夫君何日往赴会稽?我当整治行装。”

归生瞥了妻子一眼,问道:“卿也想随我同往会稽去么?”

文姜说那是当然啦,我想回老家去看看,不是一天两天啦。归生复问:“则卿母又如何,归是不归?”

文姜不禁哑然。她亲娘实为范蠡之妻,跟范蠡两个前后脚落跑,怎么可能再大张旗鼓地返回越地去呢?那难道就把老娘一个人扔在娄林不成么?

归生拉着文姜的手,柔声道:“我亦不忍与卿别离,然只可携卿往会稽一行,其后我留佐越王,卿则返回娄林来。此番受越王礼聘,卿亦劝我从之,然我既去,娄林由谁治理啊?此我根基所在也,虽执越政,终将复归,若娄林有事,得不偿失矣。”

文姜道:“我女流之辈,如何能为夫君留镇娄林?”旋即建议:“不如请阿父来,有其在邑,夫君必无所忧。”

归生苦笑道:“我亦固请,奈何令尊不肯……”

前些天他跟范蠡密议,最后就提出此事来,说我担心往赴会稽,结果把娄林给撂荒了。其实就理论上来说,封君正不必自治其邑,好比朱篪就将钟吾和良邑全都托付给了孙远琪,而且楚、越尚且雄强,也不怕跟鲁国三桓似的,陪臣专邑政,最终凌驾于卿大夫之上。

但问题是归生手底下真没有太过杰出的人才,且娄林近邻于宋,这万一打起来,怕是会把坛坛罐罐全都给砸烂啊。

由此请范蠡来主持娄林之政。虽说范蠡并不以民政见长吧,那燕雀虽不能如鸿鹄般翱翔,总比家鸡飞得高些。 1

然而范蠡坚决不肯答应,说我如今不过一介商人罢了,何名何份,为你坐镇娄林啊?其谁肯服?

商量来去,范蠡答应会暗中照管娄林之事,但你推上前台的,必须得是另外一个人。归生沉吟良久,心说这可有点儿难,我手底下也就熊宜僚勉强可以适任,但同时他是个有主意的,肯事事听从一个来历不明的商人的话吗?容英倒是知道范蠡身份,也肯遵命,但其人性狭,我还真放心不过。

最后一拍大腿:“不如使夫人理事,而大人教导之。”

范蠡问道:“所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女子而主政,可乎?” 1

归生笑笑:“不过周武王伐商纣,以是言邀众而激之罢了。皆云商纣杀比干,囚文王,是崇侯、费仲之谮,而不闻计出妲己。”随即正色道:“便大人之所爱,昔在吴宫,大人可敢出此语以嘲之乎?”

范蠡无言。归生又道:“且实主政事者,大人也,文姜必听大人之言,则司晨者非牝,实老公鸡也。” 1

范蠡当场就拉下脸来了——“不敬尊长,竟敢谓我为老公鸡?!” 1

但基本上吧,他还是被归生给说服了,答应将来陶丘、娄林两头跑,一定会教导女儿,管好庶务的。

由此今日归生向文姜提起此事,文姜听说有老爹跟背后撑腰,也便勉强应允了,但提出要求:“请夫君携奄烛去,我不乐见此人!”

翌日,归生召来诸大夫,说明此事。他决定带奄烛、慎遂、景晓、徐渝、鲁江、公输般等人到越国去,而命容英、朱飞、熊宜僚三大夫共商邑事。朱飞就问了:“若三大夫商议不决,以谁言为是?”这总得有个主事的吧。

归生笑道:“夫人暂从我前往会稽,最多半载,必归,则若有事不决,可问夫人。”

朱飞一皱眉头,还没说话,容英先一个响头磕下去:“臣等唯昌文君、夫人之命是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