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四十一章、攸馘安安

翌年孟春,员孟历经艰险,终于遁至娄林,将前事详细禀报归生。归生沉吟少顷,问他:“方得报,奄君往伐鄞,败绩,子于此事如何看?”

员孟道:“王夫人三子,以鄞君为最贤,能得众心,前因不告其臣,以为有大夫人为应,可以轻取会稽,乃至于败。复犯会稽,鄞师勇锐,臣与之战亦颇感吃力,既胜,安敢画蛇添足而深逐之乎?

“且鄞邑背山而面湖,地势险要,其东方五十里平野,沟渠纵横,物产丰饶,因而粮秣无缺,实不易攻也。奄君老将,若谨慎而前,应不难克,或因速败钟吾……朱篪,复轻取陉与武原,气骄而轻敌,则不免于挫败也。”

归生点点头,说我所得到的消息,也大致如此。继而问道:“则在子看来,越难几时可以底定?”

员孟想了想,回复道:“奄君既败,今岁未必复攻于鄞,或待明秋,专心攻之。鄞终小弱,战兵不过三千余,鄞君虽勇,用兵之道尚不圆熟,则若奄君不再轻敌,最多三月,可以克也。”也就是说,最晚后年开春,越国这场动乱就要彻底划上休止符了。

归生对员孟还是颇为看重的,虽说慎遂、黄申他们提起此人来,总说过于谨慎了,缺乏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慎遂自恃其勇,最多也不过做过数百上千人的指挥官,于统领大军的经验,别说是他了,从归生本人往下,娄林就寻不出第二个来。员孟好歹曾受命,率数千人南征瓯越,其后坐镇句吴,为会稽郡相,据说又跟瓯越和三夷叛军见过几仗,这回又两败鄞师,战斗经验丰富啊。

归生手底下就缺这么一员方面重将,因而当即留即下员孟,命为大夫,旋即任其往领下邳县。但在临赴任前,归生又多次召见员孟,详细探问越国的政情。最关键的,你看曳庸还能活几年啊?他死之后,越政会落到谁人手中?

员孟回答道:“奄君老矣,闻少年时为先……越王勾践前驱,身负创不下二十处,老来感风雨便痛,诚恐时日无多。以昌文君所定越制,奄君既死,其子继之,然其诸子皆不成器。臣以为,越政或归于邢知乎?”

归生问道:“我执越政时,不曾听闻此人,究竟何如人也?”

员孟答道:“邢知本吴人也,吴亡后投奄君,闻奄君之施政,多听其谋。今晋为上大夫,名为越臣,实奄君私人,臣以为奄君死,必以子相托,而邢知将挟奄君子而自擅政矣。

“其人奸狡、刻毒——前伪造鄞君手书以害臣,便可见其一斑。起自下僚,自恃其智,有专断之欲、倖进之行,乃放僻邪侈,无所而不敢为矣。昌文君其警惕之。”

归生颔首微笑,其实心里并不怎么以为然。

这邢知他也见过,一番话说得对方面如土色,而且那厮嘴里放狠话,终究不敢真冲上来劫持自己,胆色也只尔尔罢了。关键是,即便邢知执越政,除非他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否则以其秉性,只可能把越国搞得更加混乱,而不会短时间内强越,成为自己的敌手。

而越国若复乱,那更好啊,我又能插手去谋些私利了。

倒也不妨瞧瞧,等老一代都挂了之后,越国这些小辈——邢知、朱捷——如何勾心斗角,最终谁能胜出吧。

员孟去后数日,栾偃奉楚王章之命,来到娄林。归生盛情款待,听栾偃转达楚王章之命,一开始还挺满意——果然,只要财帛开路,厚赂当道,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我在东方得五百里之封又如何了?想那安禄山领三镇节度,二十万大军,是个人都能瞧出来对中央威胁甚大,然只要买通了执政的李林甫,玄宗始终对他信任不疑啊。至于最后,即便按某种说法是被逼反的,那也因为未曾押宝在杨国忠身上。 3

最关键的,楚王章其实拿自己没招。终究封君并非自己一家,倘若无罪而伐,就连景氏也必定物伤其类,而绝不会欢欣鼓舞,甚至于落井下石。左右不过多贡献些财物,使郢都揪不住自己的小辫子就行了。

但随即听到,栾偃暗示要让平安赴郢为质,归生不由得大吃一惊。

其实当日司马子和向楚王章献计,请将归生召入郢都任职,只是随口逢迎罢了。因为他知道楚王章绝对不可能答应,这封君不能执国政的国策,楚王章示意臣下也不是一回两回啦,即便因为归生而特事特办,也必有别的臣僚会开言劝阻。

但子和没想到,楚王章不召归生入郢,却打算往召归生之子……

归生沉吟良久,返回后寝后,又和夫人文姜商议。他虽然不舍得平安,却也觉得这是消弭楚王章疑忌的最佳方法,终究自己的扩张不会到此为止,那只要儿子还呆在郢都,哪怕复拓千里之地,郢都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实质性的压制举措。而等到自己真的势大难制了……

本打算劝说文姜,谁料想文姜却一口答应下来。

归生疑惑,问道:“儿行千里,难道卿不担忧么?”

文姜道:“既为其母,岂能无忧?然儿大矣,如鸟既生翅,迟早离巢而飞,若终日牵系身旁,焉能成器啊?”继而一瞥归生:“且既为楚人,楚王有命,岂敢不遵?难道夫君有不忠之心乎?” 1

归生连连摆手,说我是楚国的大忠臣啊,一切谋划,都是为了国家利益,怎么可能不忠呢?文姜一脸不信之色,哂笑不止。 2

归生凑近些,与妻子面孔相贴,低声说道:“我亦楚人也,虽为子木之后,而不能为王,大父之失;皇考之死,咎由自取,我自无怨于王。且王封我娄林,楚大千里,东西不同风,若欲入郢而代之,与别国覆楚无异,楚人必不我从。何必执妄念而不忠于楚乎?

“虽然,我欲大平氏也,既得游刃于诸侯之间,乃望遗广土、众民于安。唯虑郢都之忌,乃不得不任安为质子——岂有他哉?”

文姜说既然如此,就应该先给平安行冠礼,使其以成年人的身份,前往郢都任职。

由此归生请栾偃多留几日,并担任冠礼的“大宾”,他择一良辰,为平安行了冠礼,取《大雅·皇矣》中的“执讯连连,攸馘安安”句,定字为“攸”。

临行之前,关照平安道:“汝入于郢,当忠勤于王室,勿效王子群及诸熊逸乐也。”顿了一顿,又压低声音说:“亦当厚结令尹、司马等重臣,缓急可以为援。其于立身,先记汝乃平氏之子,复记汝乃楚王之臣!”

文姜提出来,她要伴随平安前往郢都。归生说你前些天还说要放儿子展翅高飞呢,怎么还不舍得撒手呢?文姜道:“总须护其安入于郢,为母者始可放心。”继而又说:“曩昔大夫人伴平胥入郢,其理一也。”

归生说那可不一样,平胥死活我不在……母亲是不想呆在我身边儿,这才跟随平胥而去,我也拦不住,你就不同啦,你得听我的话啊。

文姜道:“既冠,当与子攸择亲事,我故欲赴郢,为其物色也。”

平安这回入郢,是充当人质去的,不可能呆个一两年没事儿了就回来,那多半他的婚姻大事也要在郢都解决,我得先过去瞧瞧有无合适人家啊。 2

归生闻言,不免沉吟良久。

若非妻子提起来,他还真没想过这事儿。终究平安才刚十六岁啊,搁后世论实岁才十五,也就一初中生,别说结婚了,谈朋友都属早恋。不过在这年月,十五六岁只要冠了,结婚并不罕见,虽说自己要拖到二十岁……

于是摆手对文姜说:“子攸尚幼,不必遽论婚姻。且郢都皆熊也,不能为配。且待我访求于诸侯之间,谋诸侯之女为其室。”以我如今的身份地位,把诸侯庶女配我嫡子,应该够资格了吧,不然的话诸侯侄女也行啊。

文姜没话说了,终究若有诸侯之女,谁会去郢都找儿媳啊,郢都有几家够分量的别姓呢?她只是最后坚持一下:“其越国,乃无良配乎?”于赐也有兄弟,应该能找得出几名适龄少女来吧?

归生说行,我派人去探问一下看。

但他最终还是答应文姜,陪同平安跑一趟郢都。终究妻子自从于归,二十多年了,始终呆在家里,除了从白邑跟自己来到娄林外,还没走过远路呢,权当放她出去旅游一趟,散散心好了。

乃命熊宜僚率楚士五十,保护和辅佐平安——因为熊宜僚不仅智勇双全,抑且生在郢都,地理、人面都比较熟络。归生关照熊宜僚,说郢都诸熊,满坑满谷,朝堂、诸县,不可能全都安置,乃必有沉沦而不如意者,你趁机探访一番,看看是否还有人才可以为我所用。

这一行人离开娄林西向,还没能抵达郢都,田白率领的齐国使团自然先到一步。楚王章听闻齐使来聘,颇为重视,乃盛排仪仗,接见田白。田白此番入郢,肩负双重使命,一是重申齐、楚之好,二是为齐侯积求聘楚芈为夫人。

齐侯积本是齐平公少子,纯粹因其年幼,田常才请立为大子,结果平公薨逝之时,大子积才刚十一岁而已——今年是十三。楚王章妃嫔甚多,子嗣却不繁茂,倒是生了不少闺女儿,由此田氏谋为其君求娶楚王章之女。

谁成想田白才刚提起此事,楚王章便问:“大夫可曾婚配否?”田白摇头说不曾。楚王章便说:“不穀有一女,年十五,正好配大夫为妻,大夫意下如何?”

齐国而今哪家说了算,路人皆知,而楚王章虽然多女,不可能全都配给诸侯啊——原本或许可以,而今诸侯数量日少,变成了稀缺资源——不免要配人臣,则如今天下人臣尊贵如田氏者,几希?赶巧田氏嫡子尚未婚配,而且瞧上去相貌、人品都还挺不错嘛。

楚王章不大愿意把闺女儿远嫁千里之外,结果只做傀儡之妻,最要命是不定哪天其夫便会罹难——齐平公虽然是好死的,前任简公却为田氏所弑;再往前推,悼公为鲍氏所弑,晏孺子亦为田氏所弑;隔过景公,而庄公为崔氏所弑……最近百年间,这齐侯可是个高危职业啊。

还不如把闺女儿嫁给田白呢。

田白有些犹豫,说:“外臣此来,奉命为寡君求亲,焉能自娶啊?”

楚王章笑道:“所云奉命,齐侯之命乎,或田相邦之命乎?相邦为大夫之父,若得佳儿媳,必喜,岂会责备大夫?”

田白最终表态,对于此事,应当先返回齐国禀报父亲,倘若父亲允准,再来楚国求亲不迟。

楚王章说:“何如不穀遣使报聘,正好与田相邦商议此事。”他打算派大宰荀愔跑一趟齐国,因为荀愔之父中行寅正在齐国任职,听说前不久发兵攻克了冠氏,但在乾侯大败,导致前为赵氏所恨,后受齐人所怨,那票范氏、中行氏孑遗两头不讨好,日子难过啊。荀愔已然来请求过一回了,希望去趟齐国,与其父商议,可不可以主要投资于楚,咱们放弃齐国吧……

田白离开郢都后不久,栾偃陪伴平安一行归来,觐见楚王章。对于才一暗示,归生便毫不迟疑地把儿子送来,楚王章心下还是颇为满意的——可见昌文君无异心也,只不过想要增广自家产业而已,人之常情嘛。当即召见平安,还下意识地把对方和田白相比较。

因为俩小伙儿年龄相仿啊,就差一岁。

比较的结果,无论容貌、礼仪,还是谈吐,平安都似不及田白。容貌没得选,至于礼仪嘛……齐国终究近鲁,而我楚人本不太过讲究;只是昌文君雅谈吐,善言辞,怎么没能遗传或者说教给儿子呢?

虽然如此,也算是少年俊彦了,楚王章不禁暗叹,对方若非芈姓就好啦,不穀还有好几个女儿没着落呢。 1

至于职务,早就已经想好了,命平安为御士,日常负责为楚王章驾车。

平安觐见之时,文姜先回府邸——也就是昔日的白公府——收拾、打扫。等到平安晚间归来,里外查看,不免私下问其母:“曩昔阿父有卒三百,拥此豪邸,足可久守,何以竟释兵而归叶公子高啊?”

文姜瞪他一眼,训斥道:“为汝父释兵,方才有汝,若固守,或助汝大父,平氏族矣!其郢都国人不附,休说卒三百,便三千,能久存乎?” 1

平安连忙鞠躬谢罪,自承失言,其实心里说,当年老爹若再多努一把力,说不定我今天就是楚国大子了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