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二十六章、狐死首丘

归生正在跟吴姬商量自家的婚事呢,他没打算这就结婚,但即便被迫早婚把,也不能再跟老爹似的娶个吴姬,尤其是自家表妹……他东拉西扯,仿佛普天下无数贵女,随手就能捞到一个似的,吴姬则全都反弹回去——

陈妫不行,宋子不行,你若敢讨个越姒上门,我干脆自杀算了!

貌似吴姬瞧得上眼的,除了娘家女性外,也就只有晋姬、齐姜,或者秦嬴了……7

恰在此时,慎遂上气不接下气地在门外禀报说,申包胥来访,算是帮归生解了围。于是他赶紧向吴姬告罪,然后与慎遂一起,出公府便朝邑门一路狂奔——他得去迎接申包胥啊,没有跟家门前甚至于家里等候的道理。

关键不在于这位申包胥的地位有多尊贵——就归生从前所知,他是归隐了,身上并无职司——而是人名声响,威望高,全楚无人可比。

想当初吴师入郢,几灭楚国,楚昭王被迫逃往附庸随国,打算重整旗鼓,逐退吴师,偏偏国中人心大乱,队伍始终聚拢不起来。就在这个时候,申包胥劝谏伍子胥不听,干脆背着一袋子干粮上路,一口气跑去了秦国。据说他恸哭于秦庭整整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哀公,发兵相救。

听说秦军入境,以御吴师,楚国人这才从极度惊慌中恢复过来,纷纷聚集在申包胥身边。于是申包胥率楚人先与吴师交战,秦军从后跟进,大破吴将夫概于沂。吴师遭受挫败后,很快就引发了内讧,同时越国也挥师侵吴,吴王阖闾这才被迫退兵,楚昭王得以生还郢都。

所以说,楚国社稷危而复安,第一功臣就是申包胥,但此后昭王打算赏赐他五千户以奉祀,申包胥却推辞不受,并且落跑去做了隐士——直到今天,整整二十七年了。

想当时年富力强,疾行千里而不病,恸哭七日而不倒的申包胥,如今也变成白发苍苍的七旬老者啦。

申包胥在楚国威望很高,并且他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曾率楚人与吴师激战,因此归生觉得吧——幸好当日白公胜乱楚,申包胥不在郢都,否则的话,只要他振臂一呼,郢都国人必定汇聚旗下,白公胜绝对没机会僭位整整十日,自己或许也没机会与之划清界限,从而生还白县……

子闾不行,楚人虽爱子闾,却未必肯从之而战,况且子闾在白公胜囚禁楚王章后,也并没有主动站出来与之拮抗,几乎在等死;申包胥却不是那般欠缺行动力的迂腐之辈。

因此归生必须亲迎出府门之外,大礼拜见申包胥。随即伸手搀扶申包胥下车,引入府中正堂,请居尊位,自己则在侧面相陪。申包胥一开始不说话,只是上下打量归生,好一会儿才喟叹道:“我少年时,也曾见过令祖子木一面,你和他真是长得太相象了……”

顿了一顿,又道:“屈氏也曾受过子木的恩惠,想是因为如此,莫敖才肯劝说执政,宽释了你吧。”

归生垂首回答道:“为不负父母之邦,为不使子木绝嗣,小子这才接纳了莫敖的游说……”

申包胥一摆手:“方才所言,不过有感而发罢了,莫敖自然不会因为容貌酷肖乃祖,而肯放你全生——你可知道,莫敖为何活你,且还让你继任为白县之尹?”

“正要请教尊长。”

谁想申包胥却不回答,而瞬间转移了话题:“我今受执政之邀,出山而为王大宰……”

大宰、少宰,都是并无实际职司的楚王的侍从官,可以算是高级顾问。归生心说叶公真行,申包胥逃赏将近三十年,他都竟然能给请出山来……则有申包胥相助坐镇,郢都乃至全楚的局势,应该可以很快稳定下来。这一步棋,着实佳妙啊!

“原来是申大宰,归生礼数不周,大宰恕罪。但不知大宰因何事离开郢都,光降蔽邑哪?”

申包胥又不正面回答,只是一边紧紧盯着归生的表情,一边徐徐问道:“你是白县之尹,守牧一方,则在你看来,吴国仍是楚患么?”

归生心说当然不是,吴国灭亡都已然进入倒计时了……但那终究属于预知后事,他不可能对申包胥明言,于是想了一想,回答道:“吴既是楚患,又不是楚患。”

“此言何意?”

“大宰容禀,楚、吴深仇,十世不得解,则又相邻,孰敢云不为患?然昔阖闾侵楚,夫差继位后,却谋报越,继而北上与齐、晋争雄,其意似不在我楚。且今越势复强,吴又须防越,短时间内,应该没有实力和意愿,再度大举侵楚——因此说,其理为患,其势却不为患。”

申包胥微微颔首:“分析得很有道理。其实楚、吴相争,本是晋人的阴谋,而若能使楚当晋,而吴当齐,可以并辔北上中原,也没必要私相争斗下去……”

归生试探着问道:“难道说,这便是莫敖放我归白的用意么?”

申包胥笑道:“你很聪明,与乃父不同,简直……于大势的把握,简直如同子胥一般……”猛然间却又双眉一竖,沉声道:“子胥身负杀父深仇,助吴报楚,本不负义,但他入郢之后,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从此倒行逆施——不知道你会不会步其后尘呢?!”1

归生急忙表态:“皇考幼年居郑,旋因大父遇害,被子胥抱入吴国,因此于郑国无爱,反怀深恨。小子虽生于吴,十岁便从父归楚,于吴国自然也无所爱。生为楚人,自当恪尽臣节……昔平王杀伍太傅(指伍子胥之父伍奢),曲在平王;今皇考之死,咎由自取,大王无罪,我又焉敢衔恨哪?”

申包胥盯着他,只是不说话。

归生觉得对方的目光有如两柄小刀似的,直插自家脏腑,想要再剖白几句,却一时间有点儿慌神,想不出合适的言辞来,干脆话锋一转,探问道:“小子偶尔也在想,倘若昔日子胥入郢之时,平王未崩,是不是他就做不出掘墓鞭尸那般无道逆行来了?”

这句话果然把申包胥的思路给带偏了,当即苦笑一声:“死而鞭尸,若还活着,子胥难道不会穷追不舍,定要取平王性命么?平王虽有过错……不,简直是不道,但我等既为楚臣,难道能够眼睁睁瞧着他遇害不成?曩昔我辞子胥,只当他会引敌寇侵城夺邑,迫使平王追悔,抚恤其父兄罢了,谁成想……”

申包胥跟伍子胥本是莫逆之交,想当初伍子胥落跑的时候,就跟申包胥预告过:“我必覆灭楚国。”申包胥不但没有阻拦,没有举报,甚至于还勉励对方,主要原因:一,楚平王确实做得太不地道,申包胥心中也是有怨气的;二,他就没料到伍子胥真有能力,借兵灭楚……

所以他说了:“子胥勉之,然子能覆楚,我必能兴楚。”

只当是年轻人惯常的口出大言,抒发志向罢了,就没想到伍子胥心中的恨意竟然如此之深——报仇归报仇,但你终究是世代楚人啊,你跟我一样,都是芈姓,你怎么能起意覆灭生你养你的父母之邦呢?

旋又听归生道:“如此说来,皇考其实要强过子胥。因为子胥之死,皇考痛恨夫差,但不因此恨及吴国,乃与先令尹云,可以御吴,不愿侵吴。恨其人而复恨其国,子胥是以倒行逆施,我却不会。况且,我能恨谁?并非大王逼杀的皇考,而叶公……执政于我实有活命之恩。

“莫敖若不信我,是不会再放我回白县来的;大宰若不信我,大概也不会以此前数语,告诫于归生了。”

申包胥点一点头:“先令尹命你父守牧白县,本就是莫敖的建议,希望你父能做楚、吴间纽带,合力以向晋、齐——起码不再自相攻伐——可惜你父……莫敖有此意,是以为中原可向,晋国可败,则在你看来,晋可败乎?”

归生又做模棱两可之论:“在小子看来,晋可败,又不可败。”

“此言复为何意?”

穿越过来终究那么长时间了,归生对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多少有所了解。虽然不知道如今执晋政的赵鞅究竟何许人也,但他起码知道“三家分晋”,其中有赵啊。

晋国本制六军而命六卿,所谓“六卿”,原先由十一个家族轮替出任,后来只剩下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和魏氏六家。前些年,以赵氏为首的势力又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并且为了避免死灰复燃,赵鞅干脆缩六军为四军,改六卿为四卿,就是智、韩、赵、魏……3

那估计没几代,就要韩、赵、魏三家灭智,继而三分公室,代晋而兴了!

因此归生说道:“晋之政不在公室,而在四卿,昔诸卿相争而成六,继之六卿相争而成四,焉知此四卿便永不阋墙?且四卿各拥广土、大邑,晋侯不过傀儡罢了,若趁其争而更间之,使各保疆土,作壁上观,谋图败晋,不为难也。

“然而,晋国终大,户口繁盛,物产丰饶,带甲数十万,兵车数千乘,以我楚之力,分而可制,合而难破。且即败晋,未必能败智、韩、赵、魏,其亦晋人也,攻缓或将自相争斗,若我急害于晋之社稷,恐必合力向我……”

申包胥笑着一摇头:“你想得未免太过遥远了,我楚但求败晋,霸于中原,却并不想害晋社稷——你其实在说,晋可败,而不可破。”

“大宰容禀,昔庄王一败晋,便往周郊问九鼎轻重;今我楚前锋已指伊水,距成周咫尺之遥,日后若再败晋,则必会周天子。我楚既称王号,与周王如何相见?若辅周称霸,必去王号;若挟周甚至于灭周称霸,三晋……晋之诸卿必不肯服,便齐、秦亦或联兵相攻也,则其势,不败而败。”

“好一个‘不败而败’,”申包胥手拢白须,徐徐说道,“来前,执政对我说起你,云莫敖看白公归生,是义人也,是赤子也,在他看来,却是只狡狐……”

归生听了,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赶紧分辩:“不敢称狡,便狐也可,须知‘狐死首丘’,是不背故国的。”

“但愿你不背故国,”申包胥面色又再一沉,“子胥报楚,我不以为他不义;王孙胜杀先令尹、司马,或许也有他的道理在,然二子所为,都大害于楚,这是我和执政不能坐视的原因。或许再过一二十年,我和执政都撒手人寰了,但你若敢有害于楚,相信以楚之大,必有仁人志士出,攘臂一呼,万夫景从,到时候取你性命,易如反掌!”

归生急忙点头道:“楚之先世,每有祸乱,如庄王时若敖氏之乱;如孺子王时,灵王谋弑;如灵王时,初王篡僭;如昭王时,子胥引吴师入寇……但楚国社稷总能危而复安,这是上天垂怜,祖宗保佑,百姓拥戴之故,岂一二匹夫、逆臣所能伤也?小子……”

申包胥冷冷地打断他的话:“但你父乱郢,已然给楚国造成失地之憾了!”

归生听了这话,不禁茫然:“我实未得此消息,大宰说的是……”

“陈侯闻楚乱,侵我厉、焦两邑。”

归生忍不住嘴角一抽:“区区之陈,竟然有如此胆量?!”1

陈国位处颍水之北,妫姓,自称乃舜后之苗裔,属于夹在晋、楚之间,被迫东摇西摆的弱小诸侯。昔日吴师破楚后,吴王阖闾召陈怀公入吴朝觐,这是打算要迫陈为附庸了,怀公不敢不往,却始终不肯松口,最终就客死在了异乡。1

于是陈人立怀公之子越为侯,与楚通盟,昭王十七年,楚、陈联兵,灭掉了顿国。于是吴王夫差报复于陈,发兵夺其三邑而归;后又图谋灭陈,陈侯向楚国求救,昭王亲率大军往援,吴师退去。

所以如今的陈国吧,国中仅余四邑而已,还没有当年白公胜活着的时候白县的疆域为大,户口为多。陈国不但三面邻楚,并且为了对抗吴国,一贯是与楚盟好的,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距离附庸也不太远了。

这谁能想到,楚国国内不过闹个小小的乱子——没错,白公胜虽乱郢月余,其实影响并不算大——陈人就跟疯了似的,竟敢发兵侵楚夺地!

归生忍不住联想:“得非齐国田氏的教唆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