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二十一章、不忍出妻

根据归生穿越前对这春秋、战国之交的粗浅认知,楚、越之间貌似是没有爆发过什么大规模战斗的。吴亡之前,吴、楚连年大战,越国就在后面扯吴国的后腿;吴亡之后,勾践北上称霸,然后很快缩回老窝去了,这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就此瞬间沉寂下去,直到被楚……某王所灭。

当然啦,吴亡之后,楚、越两国正式接壤,不可能丝毫不起龃龉,大仗没有,小仗起码边境摩擦,那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归生可没料到,吴国还苟延残喘着呢,勾践竟然就发兵来侵楚了!

并且还是在申包胥跑了一趟会稽,范蠡在来信中明确说明两国已定密约之后,短短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究竟是出了什么幺蛾子了?

虽说目前楚、越两国尚不接壤吧,但这年月地广人稀,国人皆居城邑内外,野人散在四乡,即便不跟楚国似的纯粹放养,各国控制力也都不强,由此只要打野地里走,不过城邑,那么逾越第三国而相攻伐,也属司空见惯之事。

好比说“假途灭虢”,就是晋师经过虞境,不但攻打,抑且还直接灭亡了虢国。当然啦,别说过别国之境了,哪怕只是跟边界线上巡回一趟,也得跟人打好招呼,以免误会,由此晋献公才会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为赂,先向虞公借道。

反例是秦穆公派孟明视等三帅领兵,越过晋境,往攻郑国,最后因为弦高犒师,自知无隙可趁,被迫灭滑而归,这事先就没跟晋国打过招呼。于是晋人以为秦人辱己,怒而在崤山设伏,一战便彻底击灭了归程中的秦师。

所以而今楚、越两国并不相邻,无论楚伐越,还是越侵楚,理论上都应该先通知隔在中间的吴国。只是吴、越之争,方兴未艾,越人有可能懒得去搭理夫差;再往深一层想,即便越师向吴借道了,吴国君臣也很有可能为将勾践的锋芒引向楚国而满口应承,并且不先知会楚国一声……

哦,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申包胥跑去会稽,究竟跟越国君臣都谈了些啥咧?所谓密约,究竟包括哪些条件?勾践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才会悍然破盟,兴师侵楚呢?

就归生对其人的观察,倘若这事儿是夫差搞出来的,那真是一点儿都不奇怪,至于勾践……虽然年岁挺大了,应该还不到昏聩的时候吧。理论上过几年他就要灭吴的啊,这若是先跟楚国较上劲了,还能顺利灭吴吗?

其实吴、越两国之争若是长期悬而不决,对归生也是有利的;但他既是盟越的推手,又方娶越女不久,倘若楚、越因此成仇,对他的负面影响就太大啦!

反复琢磨,不得要领,最关键是所获情报太过简单、粗疏,就很难分析其中缘由啊。于是归生写下一封书信,命新垣熙再跑一趟郢都,去向申包胥打探消息——两国矛盾究竟是怎么爆发的,激化的,大宰您能不能给我透点儿风声?

除了文姜和新垣熙外,对于此事,归生刻意隐秘,谁都没告诉。但正如黄公覆所说,即便这年月的信息传递速度再慢,没过几天,也就遍传白邑了。

因为此番越人来侵,楚国调动包括黄县在内的淮南四县联兵抵御,而黄、白两县只隔一条淮水,双方国人平素便常走动,自打归生与黄公覆结好之后,交往就更是频繁,则黄县既然动兵,白县国人没道理打听不出往征的目标。

消息传来,胡子云和奄烛等都先后跑来向归生禀报,归生命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详细情况,此外再不肯多置一辞。可即便如此,也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国人心态的动荡。

主要是对待夫人文姜和越士,态度难免有所不同。固然,楚、越两国这才是头回怼上,究竟是什么情况,谁曲谁直,无人知晓,不象吴国在上一代的时候,曾经深入楚境,戮杀楚人,因此对于楚国土著而言,对待夫人和越士,表面上并无太大改变。但那些吴士就不同了。

因为楚、吴前代之仇,吴国迁人随白公胜、吴姬来到白县,天然就会遭到土著的排斥,由此他们更加抱团,并且反过来借着白公胜之势压制土著,就此造成恶行循环。归生继任后,竭力弥合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但因为楚国土著人多势众,他一碗水不可能彻底端平,总会多多少少,更偏向土著一些,由此吴士多感失落。

然后没过多久,越士来了,因为楚、越之间向来和睦,楚人对他们尚肯抱持着宽宏接纳的姿态,吴士乃更觉愤懑。等到这回楚、越两国兵戎相见,吴士无不扬眉吐气,时常会站在楚人的立场上,讥讽越士。越士有夫人撑腰,当然不肯认怂啦,由此双方口角甚至于厮打之事,屡有发生。

归生对此自然不能听之任之,他尽量公允地审判每一次纠纷,但结果也基本上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一个巴掌拍不响,每每双方皆有过错。仿佛两块质地不尽相同的顽铁,想要融合在一起,必须反复捶打一般,只要治政手法合宜,通过纠纷和责惩,其实两个集团间的矛盾倒在逐渐消解之中。然而这一过程对于归生来说,实在是相当的劳乏抑且烦心啊!

抑且他能治得住家臣,却治不住家人……这段时间,吴姬和文姜之间的婆媳争斗又有激化的迹象,甚至于吴姬某次直接问归生:“越奴果然不可信,其既侵楚,汝何不休弃越女,逐出门去?!”

归生急忙劝说道:“阿母,国家之间,时战时和,本乃常事,何必要因此休妻?且若战后,楚、越不但约和,抑且成盟,则我若遽休妻,不反倒失越好且有害于楚么?”

完了实在忍不住,又补充上一句:“楚、吴曾有深仇,而皇考归楚之日,亦不闻其休妻……”

这句话可真是直戳吴姬的肺管子,吴姬当场手拍几案,勃然大怒。只是对于归生所言,她也无可反驳,就只能仗着母亲的权威,把儿子好一顿臭骂。归生也知道自己话说得有点儿过份了,只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而已,那么既然已经吐过了,也快过了,接下来只好敛衽垂首,咬紧牙关,忍受那一脑袋的唾沫星子。1

好不容易吴姬骂累了,归生落荒而逃,返回正寝,见老婆跪在地上,正眼泪汪汪地等着他呢。归生才想说你别抱怨委屈,这我刚才比你还委屈哪,却听文姜带着哭音低声说道:

“都是妾身之过,使夫君受母亲詈骂……千错万错,错在于妾,夫君可以骂妾,也可打妾,千万千万,不要出妾啊……妾只望长侍于君子之侧,若遭休弃,唯死而已!”

你说面对这张苦脸,听到这般话语,归生心里还可能有气吗?还忍得下心来对媳妇儿说重话吗?类似情形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归生不傻,早明白文姜的这种态度,绝对不会是百分百的歉疚,演戏的成分即便没有五成,也有四成……但他的心就是硬不起来啊,他就偏偏吃这一套啊。

当下一把搂住文姜,好言抚慰,心里话说:我算是被你吃得死死的了,但我这性格的弱点,你究竟是啥时候摸透的呢?3

然而就在黄县之兵启程南下六日之后,突然间一队车马从东北方向而来,驰入白县。归生得报,亲自出邑相迎——原来是王子庆给他送牛来了。

王子庆从郑商手中买到了三十头服牛——也就是驾车的牛——亲自送来白邑,并且跟归生相商,再多供给他一万斛粟谷。归生自然满口应承,还问:“叔父遣家臣送来便是,何劳亲降玉趾啊?”

王子庆笑笑说:“我不过顺路而来罢了,其实是郢都下令,要我前赴柏举,率师抵御越寇,而命司马为我之副。”

归生这才知道,敢情此番出战的主帅并非王孙宽,反倒是王子庆。

楚国县公,可比诸侯上大夫——当然晋、齐等国也有类似的地方官,但多半是下大夫,最多中大夫的身份——而司马则类似于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可同卿位,两者实有等级之差。只是楚国本有亲亲的传统,虽说王孙宽位尊且辈高,终究王子庆是楚王章的爱弟啊,则临时差遣之际,王子庆也有机会位居王孙宽的上首。

归生大致揣测,楚王章很可能是为了拮抗同时霸居令尹、司马之位的景氏的势力,于是竭力扶持他这个庶弟,希望能够通过战功,哄抬王子庆的名望。

但他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私下里问王子庆:“归生不敏,敢请叔父教诲。此番越师侵我,过于蠡泽,则我楚军为何不顺江而下,断其后路,倒要从陆路前出,会兵柏举啊?”

楚国的水面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大小战舰数百艘,横行于江、淮以及汉水之上,诸侯莫敌。由此伍子胥执吴政之后,才会建议阖闾,起造包括大翼、小翼、突冒、楼舡在内的强大水师,以便伐楚。只是吧,哪怕吴国水师再强大,这逆水而上与楚师相攻,胜算依旧渺茫,所以最后,阖闾还是采纳了孙武之计,假意水师沿淮伐楚,其实陆军自江、淮之间出人意料地疾行而西,玩了场经典的掏心战。

所以归生才不明白啊,我楚国水师如此了得,越人不及,而即便越国水师也厉害吧,终究他们是从陆路来侵啊,则我用舟船装载陆师,自汉水入云梦,再顺江而下至蠡泽,直接就能把越军的后路给断了,来多少人,我包多大的饺子。为啥舍此良谋不用,偏要从陆路千里迢迢地去御敌呢?

郢都全都是一票傻子,谁都想不到?绝不可能!叶公子高可还没回叶县呢,申包胥也好好地当着他的大宰。

问于王子庆,王子庆也是一皱眉头,低声回答道:“我亦虑此,但郢都之令已下,淮南之军已发,实不便遽改定计。不过子反大可放心,我已遣人急奏大王,请发舟师顺水而下相助……”

王子庆去后不久,消息传来,越师正在围攻柏举,听闻楚师大至,匆匆释围退去。王子庆、王孙宽率师猛追,一口气渡过长江,直至于冥,不见越人踪影,这才收兵而回。

嗯,基本上来说,没怎么打起来。

归生当即取出舆图来研究。想要在这么古老的时代存活下去,地理不可不知——起码一旦有难,得知道往那儿跑啊——因此他通过自己穿越前的认知,再加各处询问,大致绘出了这年月全中国的舆图来。当然啦,于淮水两岸最为详细、准确,越往外扩,越是模糊。

只是他先把海岸线和主要水系、山脉给提前描出来了,作为参照物,所以就准确程度而言,这份私人地图,恐怕比楚宫中密藏的舆图,对于某些地区的描画要更高一筹呢。

找了半天,冥在何处?图上没有……

最终还是容英帮忙指出了大概位置,因为他当初跟随申包胥,保着文姜入楚,基本上就是走的此次越师西侵之路。归生这才知道,冥非城邑,只是一个地名而已,就在蠡泽东南方大概二百里之外。

也就是说,楚军出境二百里,不能追及越师,这才返归。

楚军的行动是正常的——除了没派舟师断敌后路外——但越人的行动就很让人挠头啦,千里所过,皆蛮夷、野人之所,唯一攻打过的城邑只有柏举,又没打下来,闻听楚师大至,便即退去……特么的你们这是干嘛来了?

唯一的可能性,这是一场军事示威,要使楚国重视越国,或者逼迫楚国不得援吴。所谓有文事必有武备,大概是勾践想向楚人亮亮肌肉,以便将来灭吴之后,不至于被楚国趁虚偷袭吧。

归生目前只能想到这一种可能性,然后居于白邑苦等,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了新垣熙自郢都而还。但可惜的是,新垣熙压根儿就没能见到申包胥,书信递进大宰府邸去了,却无回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