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四十五章 考数学?

第四十五章 考数学?

此时的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关于断句的问题,就常有争议。读书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经典进行断句和理解,王老相公对《论语》的断句也有明确的注解。

《论语》里面,出现“二”的地方虽有十四处之多,但“二”作为独立断句的,应该是哀公对答里面那一句:“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联系上下文,这问的是税收问题,重要的是对答的那一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确定了题意,针对税收问题展开讨论,旁征博引、提出建议,再拍一下龙屁,这道题就不难了......

姜丰自觉答得尚好,回到家里脸上还带着笑容。

苏氏和熊楚楚都不敢问他考试的情况,只是忙忙碌碌地给他烧热水洗澡、做他爱吃的饭菜。

晚餐是一道仔姜焖鸭、丝瓜汤,还给媛媛蒸了一碗鸡蛋。

焖鸭是很适合夏天吃的大肉菜,鲜香下饭,又不会油腻,仔姜淡淡的辣味,更是开胃,姜丰连吃三大碗饭,满意地打着饱嗝,笑道:“总算是复活了,在里头就只有清水馒头。”

苏氏和熊楚楚看他精神好、有说有笑的,都松了口气,左右租住的书生,一回来就失声痛哭,连她们在家里都听到了,也不由得心有戚戚。

院试也是淘汰制的,第一场通过的才有资格参加第二场考试。

姜丰又在家头悬梁、锥刺股地冲刺了两天,考试结果也出来了。

“二”这道题杀伤力实在太大,“唰唰唰”地淘汰掉了三分之二的人,榜单下哀鸿遍野,其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童生悲吼一声,踉跄着往外冲去,同乡们见状,纷纷上去拦住他。

每年科考放榜,想不开自杀的人都有......白首为功名,考到头发都白了,还一事无成,自己没出息就罢了,还带累家人,这种打击,谁受得了?

姜丰叹了口气,在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人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一次,他的名次很靠前。能够在那么多“资深”老童生里面考入前二十,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但他知道,这一次真的是侥幸,如果没有王老相公那套断句、解析明确的四书五经,他说不定也会被那道“二”的题目打晕!

第二场考试,人就少了很多了,剩下的,无不是或身经百战、或少年英才的学霸。

走在考场前的大街上,人人沉默着,时不时悄悄打量周围的人,衡川府是个中等规模的府城,院试最后只会取中一百人,在场的都是竞争对手。

这几天里,书生们住的客栈里发生了好几起投毒事件,不是什么夺命的毒,只是泻药之类。

不用说,是有人想用下三滥的手段除去一些对手。别以为读书人就都是光明正大的,人心叵测,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江湖!

榜单上靠前的那些人,都不由得分外小心。因为对这些人下手的也是最多的,把前面的打下去一个,自己就有希望上升一位啊!

也有人盯上了姜丰,但是姜丰住在自己家里,令人无处下手。

依旧是非常繁琐的检查手续,依次走进考场,令考生们松了一口气的是,由于考生少了很多,临近茅厕的一排考棚都空了出来,总算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分到厕号了。

院试只考两场,第一场是正试,第二场是附试。

正试考四书五经、策论时文,附试考的除了时文外,还有一道数学题。

理科男姜丰一看题目就笑了: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这是一道“盈不足”的应用题,可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求解,在后世,就是初一数学的难度。

对他来说当然没什么问题,难的是要用时人的方式来表述解题过程。

奋笔疾书了一翻,解完这道方程应用题,姜丰又往下看去,之前的那道“二”的题目已经够坑了,这一回的题目是:“君夫人阳货欲”。

姜丰:......

咳咳,这道题容易让人想歪啊!

其实这道题再正经不过了,人家是“截搭题”就是四书中牛头不对马嘴的两道题拼接在一起!

是不是很刁钻?是不是很坑人?防的就是有人猜题提前写好文章!

这道题涉及了三句话:“季氏第十六 “邦君之妻”、“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阳货欲见孔子”,合起来就成了“君夫人阳货欲”!

姜丰擦了擦额头的汗,解了题就好办了,不管出题官的夫人有什么欲,反正他现在状态还算不错。

旁征博引、下笔如有神,将一篇文章一气呵成,姜丰读了一遍,条理分明、朗朗上口,心里不禁有些得意。

院试的难度,确实比县试、府试要难的多,不说正试那道匪夷所思的“二”题,就拿附试来说,许多读书人就对着数学题抓瞎。

虽然子曾经曰过,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但是数学这种东西,它需要的是天赋啊!你不信去后世的初中看看,一元一次方程理解不了、解不出来的都大有人在!

这样过五关斩六将,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史书律法、做得了诗填得了词,还要粗通数学,也只是一个秀才而已!

清代曾经有学者认为,秀才是最见真章的,因为相较于之后的会试和乡试,秀才试作弊的利益不大,考官们相对来说也更清廉公正。

毕竟秀才只是“士”这个级别的最底层,又不能做官,利益不大。

而举人就不同了,考中举人就能选官了!

因此古代科场舞弊案多生在乡试和会试,比如乡试,考官虽要不同省份交叉监考,但也难保有相熟或收受贿赂的,而考题又在主考官手里,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所以时不时就会有泄题之类的事情发生。

遍观明清两代的名人,中不了举的有,中不了秀才的很少。比如说蒲松龄,十九岁参考,接连中县、府、院试第一,名噪一时,接下来却屡试不中,蹉跎成了一个老秀才。

再比如说独秀先生,就是清末的秀才,因此去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

可以说,考中了秀才的,每一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下午才过一半,姜丰就自信满满地交卷了。不知道是不是数学题为他节省的时间,这一次,他是第一个交卷的。

见他那么早回来,苏氏愣了愣,随即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考完我们就不要去想了。”

都说第一个交卷的,要么是学霸,要么是学渣。见自己儿子那么早交卷回家,即使是对自己的儿子有迷之信心,鉴于姜丰之前屡试不中的战绩,苏氏也是七上八下的。

姜丰坦然地笑道:“娘,我这次一定能中的。”

一听儿子这么说,苏氏顿时喜笑颜开,拉着姜丰往屋里走,连声说:“好!好!我说什么来着?算命的说了,我是诰命夫人的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