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179章 保密工作

第179章 保密工作

知府是重要的地方官,按照常规,姜丰应该先回到开建府,交接公务后,来年才返回京城上任。

但皇帝似乎有些着急......没多久,新的开建知府任命也出来了,正是原贺南县令彭清。同时,命令姜丰不必回开建交接,直接往翰林院走马上任。

得到这个消息,姜丰松了一口气。虽然他是第一时间走了王玢的门路,为彭清打点,但是最后还是要吏部任命为准。

幸好王玢还挺给力的。当然,这里头或许也有皇帝的意思。从外地调任知府,需要熟悉的时间,从底下的县升上来,就熟门熟路了,可以省去很多交接的流程。

“彭县令熬了那么多年,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降。”文师爷笑道。

庄师爷也笑道:“彭清这是承了大人的恩典了。”

文、庄两位师爷都是开建本地人,姜丰调回了京城,他们还是决定留在开建。新来的彭知府承了姜丰的恩,想必也会善待姜丰留下来的班底。

这就是所谓的“门生故吏”了,随着姜丰的高升,受他恩典和提拔的人会越来越多,也许将来有一日,姜丰也会成为王阁老那样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庞然大物。

姜丰叹了口气,恳切地说道:“我这是回不去了,可家里人都还在那里呢。劳烦你们看顾些,安排他们进京。”

莫明也得了任命,正是姜丰为他谋划的苍梧县令,心里对姜丰充满了感激,此时说道:“大人勿忧,我回去后就安排您的家眷回京,只是恐怕赶不及回京过年了。”

“如今天气渐冷,路上难行。我写一封家书,你替我带回去,安排他们过完节再进京吧。”姜丰沉吟道,“我在那里的产业,你们和我夫人商量着,找个妥当的人交接了。”

莫明和两位师爷都应了“是”。

过了两日,天气晴朗,姜丰就在码头上送别了开建府的一行人。

看着打着开建旗帜的官船渐行渐远,姜丰的眼睛也不由得有些湿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在开建的这三年,他和莫明、两位师爷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事,不仅是开建府的上上下下,甚至是那些衙役们,于他而言都是同袍。

这种感情,是当初大理寺、督察院的同僚都没有过的。

如今这番告别,将来不知何日能再相见?姜丰不由得有些伤感。

收拾好心情,姜丰也穿好新的从四品官官袍到了翰林院报到。

因他的家小、下人都还在开建,王玢非常贴心地给他拨了两房下人过来,连同车马,省了姜丰很多事。

姜丰虽然名义上是翰林侍讲,负责修史,但报到之后,就有人带着他来了一处偏僻的屋子。

“姜大人,陛下对你寄以厚望。但谜底解开之前,此事不宜声张。”东缉事厂的首领太监晋苍笑道,“在此工作的人,对外都必须三缄其口,只能说修史书,其他的事,不能透露半句!你可明白?”

“下官明白。”姜丰老老实实地点头。

想不到啊,他姜丰也有做保密工作的一天!

这是翰林院一处办公场所,只是修史本来就是冷衙门,位置偏僻不起眼。

过了一会,屋里出来一个人,和晋苍点头致意,就把姜丰带走了。

这一位,正是陈仲光研究组的主官孙长河。

孙长河年过五十,头发已经斑白,研究前朝那位开国之君陈仲光半辈子了。

看了一眼姜丰,孙长河就说道:“咱们这个研究小组,好久没添新人了。姜大人能来,本官又添了助力。。”

姜丰谦虚地说:“下官年轻学浅,请大人多多指点。”

孙长河似乎不太擅长言辞,点了点头,率先往前走。

皇帝说眼前这个年轻人可以解开谜底,虽然他实在看不出来这个人有什么过人之处,但皇帝是不会随口胡说的,对于他来说,若是能在有生之年解开陈太皇帝的秘密,那就死也瞑目了......

姜丰默默地跟在孙长河后面。从外面看这屋子不显眼,没想到走进大门是个院子,里面是一明几暗的格局。

走过回廊,到了最大的那间屋子,透过打开的窗户就看到人影,还有人说话的声音。

“前面的大厅是我们办公的地方,其他的屋子是库房,全部锁了起来,存放的是陈仲光的遗物,没有皇帝的手召,任何人不得进入。”孙长河说道。

姜丰点了点头,拱手谢过,跟着孙长河一起进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的长方形的木桌子。

长桌的主位空着,两边各坐着三四个人,这些人手中或拿着案卷,或写写画画,口中还念念有词。

听到脚步声,这些人一起转过头来,对孙长河道:“大人您来了!”

“诸位停一停。”孙长河将姜丰引到主位旁边,对大家说:“老夫年迈、精力不济,陛下有命,这位姜丰大人,以后就是此事的主导之人。”

众人一片哗然,他们有的人,从父祖开始就研究陈仲光,算是家学渊源。此时空降了一个主官下来,都有些不服气。

两排的人齐刷刷地看着姜丰,眼神中都是质疑。

姜丰被他们的眼神盯得有些不自在,问孙长河:“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

皇帝没说让他做主官啊!

孙长河没有回答,而是对众人说:“这是陛下的意思,你们可有疑虑?”

众人皱了皱眉,还是一齐摇了摇头。既然是皇帝的意思,那就行吧,看看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本事。

这些人常年呆在这个院子里,研究故纸堆几十年,不停地修史,身上都沾了一些呆气,对于姜丰的来历竟然都不甚了解。

此时想着,反正他们这个部门又没有什么油水,其实谁做主官也没有什么差别......

因此,虽然对姜丰这个人还是有些好奇,但也不是很在意,拱手行礼之后就继续做自己的事。

孙长河笑了笑,对姜丰说:“以后此事就拜托给你了!日后,我就是你的副手,辅助你了。陈仲光这个人,可真是研究一辈子都研究不透啊!”

语气中似乎有些解脱,像是卸下重担一般。

姜丰莫名一抖,他才不要一辈子修史!

推辞了几回,都不得拒绝,姜丰也只能硬着头皮在主位上坐下了。

然后,孙长河搬了个箱子过来,打开了。

这里头,是一本临摹的“天书”,原稿自然还是在皇帝那里。

看到孙长河拿出来的东西,旁边一个人“咦”了一声,随即惊呼:“是天书!”

其他人闻声,也围了过来,他们当然也是研究过天书的,只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研究出什么来。

此时看到这个新来的主官一来就研究天书,都不由得惊讶地围了过来。

姜丰擦了擦额上的冷汗,镇定地对大家说:“你们挡着我的光了。”

“散一散,别打扰姜大人。”孙长河在一旁发话了。

其他人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还是不住地抬眼看姜丰。

就在这样的目光中,姜丰开始了他的翻译生涯。

这是陈仲光的日记本!只是这日记,越看却越令人惊讶......

这是一本用汉语拼音写的日记,没有音调,一下子读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而且,这陈皇帝似乎汉语拼音不太标准......

姜丰默读了一会儿,眉头不由得皱了皱。

孙长河看到了,笑道:“这本‘天书’,从前朝开始,就一直找人翻译,都没有头绪,你不要着急,慢慢来。”

姜丰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没有想好是不是要完全把陈仲光的秘密全部说出来。幸好......这本日记似乎是陈仲光登基之后的,没有怎么提到穿越的事。

慢慢看,再斟酌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