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197章 路过开建

第197章 路过开建

打出了官员的旗号上路,可比行商、乡绅要便利得多。可走官道、可坐官船、还可住驿馆。

姜丰本以为这一回又会出什么波折,毕竟这是可定天下的藏宝,魑魅魍魉都该出来了。但却没有想到,居然就那么顺顺利利地让他们到了岭南。

“看来我们的运气还真的不错。”姜丰有些自得地说。张天师说他是有“大气运”的人,一路逢凶化吉,这不是应验了吗?

卫一微笑着摇了摇头。

这一路上,暗卫不知道发现了多少波形迹可疑的人。这些人暂时没有动手,说不定正是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思。

此时已是五月底,岭南的天气炎热了起来。要去苍梧县,坐船沿西江而上,正好经过开建府。

既是打着交接公务的名义,姜丰自然要进开建府做做样子。

他在开建的声望可不是吹的,想低调也低调不了。船刚到码头,岸上就有人喊道:“是姜大人回来了!姜大人回来了!”

不一时,整个码头都沸腾了起来。这人声鼎沸的样子,可令卫一等人大开眼界了。

一艘正在穿洋绸、洋布的大船上冲下来一个人,高声喊道:“丰弟!真的是你?你怎么来了?”

姜丰一看,原来是苏垒。只见他穿着一身洋绸长衫,摇着一柄折扇,看起来富贵风流,身后跟着三五个小厮,俨然是富商的派头了。

“回来交接些公务。”姜丰笑着,带着人向前走去。

苏垒三两步跑过来,拍着他的肩头,高兴地说:“你突然就高升了,还说不回来了,大家都担心得很。你这回来了,可真是太好了!大家要是知道了,还不定多高兴呢!”

姜丰心中一暖,也拍了拍苏垒的肩膀。

正说着话,前面一队军士跑了过来,却是衙门的衙役,为首的正是总甲封丛。

“见过大人!”衙役们都很高兴。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跟随姜丰回乡的,共同经历过生死,也算是生死之交了。此时看到姜丰都很激动。

姜丰也挺激动的,拍了拍封丛的肩膀,对大家说:“我回来请兄弟们喝酒了!”

“好!”衙役们一齐欢呼了起来。

姜丰就在这些人的簇拥之下上马,一路往府衙而去。

一路上还遇到很多百姓,都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

卫一等人心中动容,原来戏文上的夹道欢迎是真的。

姜大人真的是个好官......百姓眼中的热情和爱戴是伪装不出来了。

就连王泪芝,眼中都闪过一丝复杂和挣扎的神色。

姜丰欣慰地和百姓挥着手。在开建三年,他可以说为了这个地方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本来还想在这里好好经营几年,没想到突然就被调回了京城。

都说人走茶凉,他已经不是开建知府了,百姓却没有忘记他......姜丰心中暖暖的,这就是做地方官的成就感,是真正的宝藏、修多少史书也得不到的。

新任的知府彭清原是姜丰的下属,此时按级别也还在姜丰之下。得知姜丰到了,也迎出了府衙。

“本该到码头迎接大人,只是正好忙着院试之事......”彭清有些赧然地说。

姜丰点头道:“公事要紧!”

其实他此次来,说是交接公务,也没有什么公务可交接的。皇帝办事利落,派人回来接熊楚楚等人时,就让姜丰把知府印信、文书等全部交出、带回了开建府。

这都过去半年了,彭清样样事务都上手了,还有什么好交接的?

姜丰跟彭清寒暄了几句,就住到了苏垒家去。

如今姜丰已不是知府了,苏垒一家和胡大山等人自然不能再住在府衙。他们如今都是财主了,买套院子不是问题,都置办了房产,在开建府安了家。

“大人远道而来,舟车疲惫,下官就不虚留了。接风宴定在明日,您看可否?”彭清很是恭敬地问道。

他虽然不知道姜丰此来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但想来必是得皇上重用、领了要务的。

姜丰从善如流地笑道:“你看着安排就是。”

彭清又带着封丛等人,一路送了姜丰到苏垒家。

苏垒的房子就在城北开建织造坊的旁边,离府衙不是很远。

姜丰和彭清等人道别后,就走了进去。看了看这处宅子,姜丰笑道:“表哥这宅子不错,地方大不说,收拾得也好。”

苏垒豪爽地笑道:“还是多亏了你给我寻的营生,如今府城里的人都叫我苏大官人,哈哈~”

一些仆从引着卫一等人去厢房休息,苏垒就拉着姜丰到正屋好好的叙旧。

等到没有外人在了,苏垒才低声道:“到底怎么回事?又说不用交接了,这突然又来了?”

他如今管着织造坊财务等事,既要与各大家族来往、又常押着货物南来北往,见多识广,早已不是那个落魄的小秀才。

姜丰笑了笑:“表哥别担心,就是有一桩公务,要瞒着些人。我要做出留在开建的假象,过两日就出发去别的地方。”

听姜丰语焉不详,苏垒眼珠转了转,也没有多问,只是叹道:“这么一来,胡大山该失望了。他下个月初成亲,你岂不是喝不到他的喜酒了?”

“哦?他要成亲了?”姜丰惊讶地问道。想到胡大山跟他来开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里逼婚,没想到他倒是在开建成亲了。

“是七秀坊的一个绣娘,原是一个寡妇。”苏垒笑道,“一开始,我们都劝他,如今他也是有家业的人了,娶个黄花大闺女不好?何必娶个寡妇?他偏偏死心眼,就是认准了。还找个傅嫂子做媒人,三媒六聘的把亲事定了下来。”

“这样也好,总归是他自己看中的。”姜丰笑着说,“那我明日提前给他送一份贺礼了。”

苏垒一家和胡大山都是因为他才背井离乡地来到开建,看到他们都过得好,姜丰就放心了。

说完了这些事,苏垒又给姜丰看了账册,说道:“你的那一份分红,我年底一起让人送进京。”

姜丰把账册收了,却没有细看,点头道:“表哥帮我看着就是了,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今日也乏了,我先去休息了。”

吃过了饭、洗刷之后,姜丰才翻了翻账册。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想不到开建织造坊的规模已经这么大了!

开春之后,苏垒等人又进了一批织机,这些织机比传统的人力,速度又快,织的布又好。开建产的洋绸、洋布,很快占领了市场。

科学技术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有了这些分红,他就算是不做官了,也可以衣食无忧了!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是官员的基础上,否则他在世的时候还好,他若不在了,孩子们就未必守得住家业了。

第二天又是接风宴。在开建这地方,姜丰有太多的故人,要是应酬起来,恐怕十天半个月都应酬不完。

和彭清轻声说了几句,姜丰就打着下县城视察的名义乘船西去。

上了船,姜丰和卫一等人都松了一口气。无他,开建府的人实在他热情了。这两天姜丰走到哪里,都被人拉着叙旧!

“大人真是受百姓爱戴。”卫一神色有些复杂地说,“调去修史可惜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