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33章 衣锦还乡

第233章 衣锦还乡

高云成亲之后,姜丰也要准备回乡了。

这一次回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京。好在高家兄弟还会回来,这宅子留两房下人看着,再交托给高云照应着就可以了。

皇帝再次召姜丰进宫,仍然是只留了一个大太监在身边,谁也不知道这君臣之间说了什么,只知道姜丰出宫的时候带着一个盒子。

有人猜测里头是赏赐,也有人猜测里头是密旨。无论是什么,总归姜丰深受皇帝信任和重用是无疑的。

似乎王玢丁忧之后,姜丰成了皇帝一等一的心腹啊!

本来有的人看姜丰从待诏学士调到那个远离中原的岛上任知府,心里还在纳闷姜丰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皇帝。

如今看来,这哪里是左迁?这是让姜丰先去地方历练,将来妥妥的阁臣啊!

更何况,还有小道消息称皇帝有意选姜丰的儿子给太子多伴读,这是连下一代都照顾到了啊!君不见,姜丰的外甥成亲,太子的舅舅都去了吗?

这是岑家也和姜家交好呢!

如今姜家一大家子离京回乡,来送行的就是呼啦啦的人群,还有各种送程仪的,姜丰收礼收得手软,心里发愁......

这礼物太多,没地方放啊!

最后还是陈璋贴心,大手一挥,派来一队车马、护卫,护送姜家南归。

看到这些身形彪悍、一身肃杀之气的护卫,姜丰拉着陈璋,压低声音道:“你可别公器私用,调锦衣卫的人护送我吧?当心有人弹劾你!”

姜丰这回不是公务返乡,就没有用大湾的人。卢胜等人送他回京后,就返航回大湾了。

陈璋笑道:“你放心,是陛下的意思。你带那么多行礼,万一被绿林好汉盯上就麻烦了。你要是出了什么事,也是朝廷的损失。”

听到是皇帝的意思,姜丰松了口气,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

与陈璋告别后,坐上了领头的一俩马车,启程了!

熊楚楚和姜丰坐一辆马车,看到车队两侧骑马护送的护卫,轻声说:“陈大人真是够义气。且他年纪轻轻又有本事,已经是锦衣卫指挥使了。人品也好,虽然相貌普通了些,可气度却不凡......”

“行了!行了!”姜丰酸溜溜地说,“哪里有你这样,当着丈夫的面,大夸特夸别的男人的!”

熊楚楚白了姜丰一眼,哭笑不得地说道:“你吃什么飞醋?我是说,要是家里有待嫁的姑娘,陈璋是个不错的人选。”

“媛媛?”姜丰不由得把声音拔高了,连连摇头:“不行!陈璋跟我是平辈论交的,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他叫我岳父的样子!再说,他们年纪差得也太大了些!”

他的小媛媛才十四岁呢!谁也别想打他闺女的主意!

“谁说媛媛了?”熊楚楚嗔道,“我是说亲戚家有合适的姑娘可以说媒。陈璋这样的人选,京中不少人议论呢。那日阿云成亲,有夫人就悄悄向我打听来着。我想,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这事你别瞎想了。”姜丰听到不是说媛媛就松了口气,说道:“陈璋不是普通人。他的事,也就皇帝能做主吧。且我看他并没有成家的意思。”

熊楚楚遗憾地叹了口气。

姜丰摸了摸下巴......是不是女人到了一定年纪,都喜欢给人做媒?

过了一会儿,熊楚楚又说道:“你方才提到媛媛,我们媛媛也有十四了,你有什么打算没有?这次我们回乡,是不是给她在家乡找个婆家?”

“不急。媛媛的事,我自有打算。”姜丰一副早有准备的样子。

其实呢......打算是没有打算的,他就是不想女儿那么早出嫁。媛媛才十四岁,还是个初中生呢!本朝的女子大多及笄之后嫁人,家人疼爱的,也有多留两年,十七八岁才成亲的。

既然能多留两年,那么多留三四五......年,想必也是不要紧的。

况且,他如今更多的心思还是在大湾的建设上。随便混过一个任期极容易,想将一处荒芜之地变得繁华可难得多。

这一路上住的都是当地最好的客栈。罗轩带着管事安排行程,也没有发生错过宿头的事。

罗轩笑道:“我们一大家子,老的小的,宁可走得慢些,也不好露宿荒郊野外。”

“这个自然,你安排就是。”姜丰点头,把行程的事全部交给了罗轩。

这个外甥女婿少年老成,虽然略显保守,倒是沉稳也有沉稳的好处。

本来姜丰想过将罗轩夫妻也带去大湾。但后来想想,高云兄弟还在京中读书,有罗轩在京中照应还是稳妥一点。

等过两年,高雷也长大了一点,再看看高云能不能中举,看情况再考虑把他们调到大湾给自己做帮手吧。

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回到衡川府已经临近新年了。整个府城处处张灯结彩,各处乡下的人也都来城里买年货,到处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这有钱没钱的,年还是要过的。有钱的多扯两尺布,给家人做件新衣,没钱的也要买两斤肥肉,炼一些油炒菜也香些。

外地为官、经商的人也陆续返乡,城门处的马车都排起了队。

守卫的士兵看到这大队的马车来了,却没有打出哪家的旗号,看那些护卫的彪悍之气却不像商贾,也不敢怠慢,立刻上前,客客气气地问道:“是哪家大人返乡?”

侯通上前说道:“我家大人是大湾知府。”

大湾在哪里?士兵不知道。不过知府老爷也是不小的官了,查验过文书之后,恭恭敬敬地让车队进了城。

姜丰在马车里看到外头热热闹闹的样子,对侯通说道:“招呼一下我们的人,车马慢行,不要冲撞了百姓。”

城门处排队等着进城的百姓,看到这一队雄壮的人马,悄声问:“这是哪家大人,好大的阵仗。”

“是姜丰姜大人,大湾知府。”查验过文书的城门守卫说道。这也不是什么要隐瞒的事。

外头的人议论了起来,大湾在哪里?这姜大人是哪家的?

其中有一人说道:“我知道!我是丰水县竹山镇的,这姜丰就是我们镇小竹村人。”

“小竹村啊,姜是大姓。”

“哎呀,想不到小竹村那样的小地方也出了大人物,怎么没听说过?”

............

人群里,却正好也有小竹村的人,听到方才浩浩荡荡的车队竟然是姜丰的车队,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咬了咬牙,一转身跑开了......

侯通带着护卫们在城中客栈安顿,这些护卫护送姜丰是出公差,如今差事办完了,也准备返程了。

姜丰一家终于回到了家里。

看到这个小小巧巧的宅子,姜丰心中涌现出了一股亲切感:“在外头住了那么多大宅子,心里却觉得这里才是家。”

可是几个孩子中,只有姜媛对这个家最有感情。

姜衡自不必说,他是在开建出生的,后来又去了京城。就是姜殊,虽然是在这里出生的,也是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兄弟俩对这个小房子都没有什么印象,里里外外地转了转。

高家兄弟自去他们自己买的房子安置了。侯通和侯嫂子带着几个小人,四处打扫了起来。

不一会儿,左邻右舍也都知道姜丰回乡了。

不出意外的,回乡的这段日子,姜家日日都是车水马龙,任谁一看都是一个兴旺之家。

令姜丰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去走亲访友呢。第二天就来了两个不速之客。

竟是早已没有来往的小竹村人。

看到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衣服,神色间畏缩躲闪的小七叔,姜丰心中喟叹,还是把人让了进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