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76章 关税之争

第276章 关税之争

督察院的小御史是一路淌着感动的泪水哭回京城的,王玢看他如此动情,就说:“石御史,这御前回禀之事就交给你了!”

石御史知道王玢和姜巡抚是好友,想来是为了避嫌,因此慷慨地说道:“王大人放心,在下一定仗义执言,绝不让姜巡抚蒙受不白之冤!”

御前回禀之时,石御史哽咽道:“臣在朝为官多年,从未见过像姜丰这样爱民如子的地方主官。以巡抚这样的身份,为了解民生,亲自到县里、乡里、村里走访百姓,见到百姓日子过得苦,姜大人难过得眼泪直流。如今,为了修新城,姜大人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官宅一律从简,什么贵重木料、假山鱼池的,都不用。姜大人说,无非是个睡觉、处理公务的地方,只要百姓们过得好,他怎么样都成。臣所见所闻,如今回想起来,仍然心下伤感,姜大人他实在太不容易了!”

说着说着,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还抽了抽鼻子。

然后,石御史又道:“陛下,姜大人真的太难了!大湾的百姓们苦啊,原住民被西洋贼寇祸害了一遍,又时常有海盗、倭寇侵扰,新来的也是在内陆活不下去了流民。姜大人到了大湾,就是费尽心思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比如说修全岛各县之间的路,就是为了便宜百姓们出门。姜大人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百姓的农产品才能运到城里卖出好价钱,倘若家里闲的时候,也可以进城做些活计、帮补家用。唉,知道姜大人仁爱,连山上的高山族都帮着官府运木料、修城池,这都是被姜大人的仁德所感化的啊!”

众臣听着石御史一面哭一面说......心中都道,倒不是高山族被姜丰感化,倒是这石御史被姜丰感化得不得了。

难怪王玢在一旁故作深沉,一句话都不说呢!

当然,姜丰这种亲下乡间,处处为百姓考虑的行为,许多大臣心中亦是感动的。听到姜丰被蚂蟥咬,说官宅不过是睡觉办公的地方,许多人心中一叹。

不知多少官员,到了地方之后就大肆敛财,须知活着时拥有广厦万间,死后也不过一个土馒头而已。

不过,也有人问:“石御史,你们去了那么久,姜大人那里到底有没有勒索商贾、强抢民财之事?”

石御史大声说:“再没有的!大人想想,大湾小小一个地方,若有商贾也是外地来的,若是姜大人勒索他们,强制逼捐,大家还不得连夜卷包袱走人?现在,商贾们都忙着帮官府建新城,一个个热情高涨。”

“你们没有去过大湾,不知道大湾如今的声势,姜大人实非常人所能及。我在外面街头问过大湾百姓许多事。姜大人没到大湾之前,许多百姓都没见过银子,都不知道银子是长什么样的。现在,他们家里养鸡养鸭养猪养牛,随他们养去,官府都是不收税的。”

众臣听了都心下琢磨,他们有些也是地方官出身,知道官府收税的种类多如牛毛。有些地方,母猪新下了小猪都要收税!

又听石御史说道:“他们还能挎篮推车进城里卖菜卖水果卖鸡卖鸭,这些个小买卖,挎篮的不收钱,推车的一天十个铜板。且大湾新建了很多工坊,又有修路、建城的工程,百姓们只要勤劳肯干,就不愁生计!”

“姜大人已经写了自辩折子,臣已呈交给陛下!”石御史又再三道:“姜大人真是太冤枉了!”

石御史这满腔正义、喷薄而出,闹得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这......这又不是我们冤枉的姜大人,石御史你这幅嘴脸是什么意思?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王玢接着呈交的,姜丰参奏有关人等的一十八道弹劾奏章。第一道就是弹劾蔡慧妃的胞兄,现任岭南市舶司的提举蔡谦横征暴敛、进出口两头通吃、侵吞税银等十几项罪名。

这些弹劾奏章写得有理有据、入木三分,写到苦主的冤屈,更是一波三折,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这......这可真是,姜大人不愧是传胪出身,写小说惊动最高层的人!

这文笔,可比别人弹劾他的奏章文笔强多了!

不得不说,姜丰虽然远离京城,京城流传的却不只是他的传说。什么寻回陈皇帝宝藏,那都是陈年旧事了,如今最新的新闻,是姜大人一挑三,把粤、闽、浙市舶司都给参了!

据说,是这三家先参的他。但是市舶司手握海关大权,也都是皇帝的心腹。比如这蔡谦,就是皇帝宠妃的哥哥,姜丰这是勇气可嘉!

如章成贺这样曾经和姜丰交好的内阁重臣,下朝之后回到家里,也是满脸沉重。

他两个儿子听了姜丰的事,大儿子说道:“姜丰是个务实之人,当初在开建就把一偏僻的小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如今到了大湾,就更有他发挥的地方了。”

小儿子则说:“我看他还是太鲁莽了。市舶司就是皇帝的钱袋子,他这样和对方明面上相争,岂不是令陛下为难?”

章成贺叹了口气道:“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税之争了!姜丰到了大湾,建新港、减免关税,吸引了大量海商,损害的可不就是沿海各省市舶司的利益?难怪有人想要他的命了。”

姜丰儿子被拐的事,他也听说了。依他看来,这也是有人在恐吓姜丰。熟悉姜丰的人都知道他重视家人,只有一个妻子,两个儿子就是命根子。

若是姜丰的儿子出了事,姜丰必然痛不欲生,只怕心灰意冷之下,会辞官归故里也未可知......就不会挡住别人的财路了。

章成贺曾任岭南巡抚,深知市舶司的弯弯道道。

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主官称为“提举”,直属内务府管理,因此被称为皇帝的钱袋子。

海关的关税分为“船钞”和“货税”。

船钞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船钞”,按照船的大小,大船1200两,中船960两,小船450两,这些钱是国家规定的,要上交给朝廷的。

还有一部分称为“官礼”,官礼就比较有意思了,各船无论大小,一律交1950两,这些钱是归市舶司官员们的。

货税也分正税和陋税,正税就是户部规定的三成九,归国库。陋税为总货价的六成,又是归市舶司官员个人们的。

显而易见的,上交朝廷和国库的税,远远没有归了市舶司官员的税多。这些所谓的税收,一半流入了地方官员的腰包,三成多流入了皇室的内务府,只有一成多一点,上交国库。

诚然,市舶司上下运转、还要养商行的代理商,又有基础的运费、仓库储存费等等支出,但是这些市舶司的官员还是肥得流油。

而海商虽然暴利,但是将近六成的关税,还是令很多人心疼不已。本来,出海贸易、远渡重洋,就要承担种种风险,辛辛苦苦挣的钱还要被这样重税盘剥,大家都不好受啊!

这个时候,大湾提出免除官礼和陋税,只征朝廷规定应征的部分。对朝廷来说,应缴税款没少,对海商来说,一下子省了大半的税,这简直是青天大老爷啊!

但是,对其他市舶司来说,就是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哪里还容得下姜丰?

眼看着鸡笼港码头越来越兴旺,姜丰这厮以官充匪、出海打劫还不算,居然还敢抢他们的生意、断他们的财路,一个个的,可不是恨得咬牙切齿嘛?

看穿这一点的,也不止章成贺,像内阁首辅崔大人等人心中都明白,这事说到底,就是关税之争......不过若是刺杀、拐带幼童等事都和那三家有关,那这些手段未免也太下作,令人不齿!

听说蔡慧妃听到弹劾她兄长的奏折立刻就病了,皇帝还去探望了......

如今只看姜丰能不能扛得住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