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311章 秣马厉兵

第311章 秣马厉兵

送赏赐和兵甲来的钦差们办完差使,也不敢久留,连大湾土货都没买上一些,就趁着寒流未到急匆匆地告辞了。

姜丰和唐昕等人再三挽留,这些人都不愿意久呆。

看他们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的样子,姜丰对属下说:“这些人胆子也太小了。”

唐昕和郑达面面相觑,心说,见过您大刀拉脖子的,哪个不怕哟!

那礼部郎中还很有意思,带了一个太医来,说是郦尚书吩咐的,给姜大人调理调理身子。

引荐大夫的时候,礼部郎中小心翼翼的,生怕姜大人一言不合就发飙。

但姜丰从善而流地谢过了,命人好生接待太医。

大湾这里,从前连普通的大夫都少,还是这两年经济发展起来了,才从内陆来了一些。现在有太医来了,那当然是大好事。

他还想建一个官方的医院呢!

为此,姜丰还特意写了一封信感谢郦尚书:虽然我没病,但好大夫不怕多,多谢您的好意,若得再推荐一些好就好了。

待郦尚书收到信之后,自然又是哭笑不得......姜大人,有病得治,讳疾忌医是不好的。

这些是后话了。

此时,姜丰发现自己的名声虽然不大好了,但这样也有好处。不管朝中之人怎么想,反正行为上对大湾是不敢有半分怠慢了。

他也终于有了一个封疆大吏应有的威严和地位。

待京中钦差走了之后,姜丰带着文武属官到城郊的莲花寺举行了太皇太后的祭奠仪式。

本来对于地方官来说,这个祭奠仪式是可有可无的。

但姜丰还是做了......就当是,对先帝的一份纪念吧!当初先帝驾崩,他只是一个芝麻小官,也祭祀的资格都没有。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钱太皇太后是谁,他们并不知道。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薨了,对普通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看到巡抚衙门贴出讣告、挑起白鄱,才纷纷议论几句。

不过......据说巡抚大人挺伤心的,他亲自带了属官到城隍庙遥望北方,焚了祭文、上了香,还洒了泪,连衣袖都湿透了。

大湾的属官有的来自京中的,知道姜丰和先帝的渊源,心中感慨,姜大人还挺重感情的。

祭奠仪式结束后,姜丰就到城郊的军营查看土兵的情况。

现在阿勇不在,土兵由另两个有威望的土兵将领指挥。

他们新领了工部送来的兵甲、军刀,一个个都神气得很。

高山族内部也分一个个小部族,最先下山是阿勇的部族,其他是后面陆续下山的。

因为先到的这一批装备只有五千份,还差一半,就给先下山的土兵装备,一些后下山的部族就还没有。

看到已经领了装备的部族,其他人都羡慕得很,问他们的何时才能到。

姜丰笑道:“你们也知道,这些兵甲都是工部新制的,又要千里迢迢的送到大湾来,要不少的时间。下一批的话,我估计至少要明年四月才能送来。”

看到这些人脸上明显出现失望之色,姜丰又道:“不过,我让我们自己的军械坊赶制了一千套出来,原本是要给特种营的,如今先匀出来给你们。咱们举行一次军中大比,你们五千人,分成五支队伍、互相比拼,谁是最后的胜者,就先装备哪支队伍,如何?”

这个方法十分公道,土人们又尚武,觉得凭自己实力获取装备非常荣耀,就都同意了。

姜丰就命特种营的统领杨安协助土人办军中大比。

这军械坊赶制的一千套兵甲、军刀,用到了截留的铁矿。因为数量不多,并没有引起上下官员的注意。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枯藤山铁矿的大规模开采,被截留的铁矿会越来越多,打造的兵器和军舰也会越来越多......

如今的大湾虽然一片和平,但在这个时代,和平只会是短暂的。你不去打别人,也会有人来打你,秣马厉兵是必须的。

更何况,姜丰还有为国家开疆拓土的雄心,更要打造一支强军。

去年献俘的时候,姜丰曾和朝廷谈妥了岭南的铅矿,因不在自己境内,开矿和运输的事也有一定难度。

后来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岭南当地招募矿工、在当地办火药、铅弹的工坊,做好之后再分别运进京城和大湾。

因为有朝廷的旨意,岭南巡抚也只能捏着鼻子任由大湾的人来自己治下开矿、办军工坊。

但是,朝廷也没有让岭南吃亏。

皇帝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对马喇甲海峡的驻军作出了决断。

升三品广府将军为二品南海将军,统管岭南、琼海、南海兵马。

由南海将军从麾下抽调精兵,驻防马喇甲海峡。同时,在马喇甲海峡设海关衙门,对过境的中外船只征税,马喇甲海关由户部直管。

虽然新建的马喇甲海关的关税和岭南省财政无关,但驻兵权是南海将军的。南海将军和岭南巡抚一文一武,共同经营岭南,双方利益相关。

这么说来,马喇甲的管理权也就相当于岭南的。一个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的海峡,除了关税,自然也有别的利益......

岭南巡抚心下宽慰,心想从大湾手中抢了这个大饼,这回姜大人该哭了。

本来,马喇甲海峡的驻兵权是大湾巡抚姜丰从西洋人手里抢过来的,众人都以为这驻兵权自然也是大湾的。

或是大湾府军、或是徐恭的东海水师中抽调。

但是皇帝却绕过了大湾,把驻兵权给南海将军,这对岭南巡抚和南海将军来说,是意外之喜;对大湾来说,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消息传到大湾,郑达、杨安等本土派系都有些不高兴。

合着他们浴血奋战、艰苦谈判,都是为别人做嫁衣?

看到属下神色愤愤然,姜丰笑着安抚:“别这样......国家的利益高于地方的利益,地方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我们保家卫国,难道是为了个人利益吗?马喇甲海峡的驻兵权在南海将军手上也好,在我们手上也好,总归都是在我们国家手上。这关税,也是交给国家,这有什么不好呢?”

现在大湾的兵马,既要给远洋的商队护航,又要驻防本岛,还要协助管理虾夷、暹罗,其实是不怎么够用的。

当然,若是朝廷允许,他们可以进一步扩兵,但养兵也是一项很大的支出。

马喇甲海峡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只要掌握在本国手里就行了,姜丰目前对这地方还没有势在必得的执念。

“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现在,首先要建设好大湾,巩固现有的势力,然后才能谈对外扩张。”姜丰温和地说,“精练兵、广积粮,未来才有更大的战场。”

说着,指了指身后挂着的巨幅世界地图。

看到那副地图,郑达和杨安等人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豪气。是啊,世界那么大,一个马喇甲海峡算什么呢?

安抚好属下,姜丰让其他人先退下,留下杨安。

乃笑着对他说:“我们的使团出使西洋,顺路也去暹罗看了看,送信回来说,暹罗的政局已经稳定下来的,不再人心惶惶。我想来年我们可以恢复对暹罗的贸易了,到时候你也亲自去看看。暹罗是我们在南洋埋下的一颗种子,务必要经营好。”

杨安立刻应是。

巡抚的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不觉间,也到了土人军中大比的时间。

这是土兵归顺后的第一次亮相,也是年前最大的盛事了。

姜丰索性让人搭了看台,邀请文武属官和外来的大商贾们观战。

于是城中都在议论这场大比,各大赌坊还开起盘口,赌哪一支队伍最终获胜,能从姜大人手中接过奖励兵甲。

得知自己被人重视,土兵们也更加努力训练,城郊的军营时不时就传出一阵训练的号声,全岛上下都刮起了一股尚武的风气。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