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347章 攻略南洋

第347章 攻略南洋

马克思曾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货币,从以物易物到海贝......后来货币商品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

如今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也多使用黄金。

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由于我国的巨大影响力,周边的国家都通行我朝的货币。

比如说曾经的扶桑国,我朝铜钱在日本长期流通,彼国幕府认为:“极败坏扶桑之典章制度”。

为了摆脱该国货币市场长期依赖我朝通宝等渡来钱供应的局面,专门开设金币和银币铸造管理机构,即“金座”和“银座”,开始大规模鼓铸金币和银币。

在铸造金、银铸币后,幕府着手整顿铜钱市场,下令禁止使用长期作为精钱流通的我朝通宝,才逐步将我朝的通宝排挤出扶桑的货币市场。

“彼此后,始无须再待唐船运来,亦不再用他国年号,成为扶桑本国之钱,与古时之和铜延喜,并传于世。”

不得不说,扶桑国的人还是很有长远目光的......而他们对我国也是虎视眈眈、不甘臣服,因而也是我朝的心腹大患。

如今,姜丰总算是把这个心腹大患给除了。扶桑十室九空,倭人俱成亡国奴,成为了我朝领土的一部分。

这才真是,可喜可贺!

施伦对于使用朝廷统一的货币没有异议。虽然放弃铸币权损失了一些利益,但连姜丰都愿意为国家利益牺牲地方利益,何况于他?

至于南洋各国,受西方洋钱的冲击,货币市场比较混乱,铜钱上使用我朝的通宝,银币则主要被洋钱占据。

银币以其便利性,已成为税收、商贸的主要同行货币,比铜钱更重要!

此时,户部尚书、鸿胪寺卿等人召集各藩属国,商议发行统一货币之事。

各藩属国的国主、使臣面面相觑,发行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权利......如今连货币权都不能自主吗?

他们也知道铸币背后有巨大的利益,但一来有些小国缺乏金银矿,二来国力弱,轮不到自己做主。

这世道,是谁的拳头大听谁的。

像爪哇、马来国、吕宋,从前西洋人的拳头大,坚船利炮逼近,它们成为了殖民地,自然就使用洋钱。

《大湾条约》签订后,它们重新奉华国为宗主国,货币方面,就轮到华国说了算。

现在华国说是和他们谈判,但他们哪能说“不”?所谓弱国无外交,不过如是。

“我国愿意使用上国的银币,只是......我国内本来也通行鹰洋,一时间恐怕也清退不了。”吕宋国的使臣恭敬地说。

户部尚书微笑:“大使不必担忧,只要我朝的货币进入贵国,驱逐洋钱就只是时间问题。西洋各国正在打仗呢......想必他们短期内也顾及不到这边。”

暹罗国的国主笑道:“尚书大人所言甚是。一国之中流通的货币种类太多、币值混乱,也会造成市场混乱。待本王回国后,立刻颁布法令,废逐洋钱,全面使用天朝货币!”

其他国家的代表看着杨书,心中暗道,此人也太会巴结天朝了......不过他本来一个流亡他国的王子,得到天朝支持才得以复国,自然要紧跟天朝的屁股后面。

户部尚书看着杨书笑道:“郑国主见识深远、深明大义,实乃暹罗之幸!”

有了暹罗做表率,其它各国无论情不情愿,都摁着头同意了。

顶多是商量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马来国,马喇甲海峡从地理上来说,本是他们的领土。但《大湾条约》上,天朝从法兰西国手中抢过了马喇甲海峡的驻兵权,直接越过了马来国。

他们再气愤无奈也没办法,谁叫你弱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上走了法兰西大兵,又迎来了天朝的南海将军。

“如今贵国在马喇甲驻兵,增收来往商船的关税,我们也不能有意义。但还是希望,我国商品通关可以免税。”马来国主谨慎地说出自己的要求。

他们国家没有远洋水师,但也有海商。从自己国家的领土出海,还要向外国交税,还有没有天理了?

事实上,就是这么没天理。

户部老尚书笑道:“关税的问题,是由内务府海关总署直管的,若要谈这个问题,得另外召开会议。如今还是先谈货币的问题......”

............

皇帝得知各藩属国最后都同意了通行天朝的货币,龙心大悦!

从官方的层面统一货币,这意味着我国对各藩属国行使宗主国的权利!除了没有对外移民,南洋这些藩属国在货币方面,已是我国的“殖民地”了。

姜丰曾对皇帝说过南洋的攻略:潜移默化地从文化、货币等方面蚕食、同化......如今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得知是暹罗国做的表率,皇帝特意接见了“郑国主”。

别人不知道郑国主的底细,皇帝是知道的——姜丰并不会刻意瞒他。

这招鸠占鹊巢干得漂亮,轻轻松松地窃了一个国。就连皇帝都不得不佩服杨书的胆大包天,真是后生可畏!

此时,皇帝便和煦地问起暹罗国的情况,关心勉励了一番之后,笑道:“郑国主年轻有为却还未大婚,不若朕为你保个媒如何?”

通过联姻,将华夏文明传播到蛮夷之地,也是文化入侵的重要方式......

杨书顿时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感激道:“若得蒙陛下赐婚,小王不甚荣幸!”

皇帝看杨书如此上道,微微一笑。

听说此人乃姜丰的半个弟子,如今看来,这为人处世方面是尽得姜丰真传。

虽说是两国联姻,但暹罗区区蛮夷小国,自然不可能让真正的公主下嫁。而且皇室也没有适龄的公主。

唯一适龄的是先帝的女儿,皇帝的堂侄女......在张国舅叛乱之后就失踪了。

于是皇帝就让宗正在藩王中选拔适龄的宗室女。

本朝大小藩王众多,他们的不能管理地方的具体事务,最大的责任就是皇族开枝散叶......因此皇族别的不多,人口最多。

岑皇后得到消息后,却找到皇帝,说道:“我听闻前朝陈皇帝曾说,江山重任不能压在弱女子身上。前朝几百年从未有过公主、宗室女和亲之事。难道我朝还不如前朝吗?”

陈皇帝有天人下界的传说,能够取代陈朝江山一直是本朝沾沾自喜的事。说本朝不如前朝,皇帝如何能高兴?

他想了想,觉得皇后的话有道理,就说道:“那郑国主本是我朝子民,朕心里已把暹罗当作我朝领土,一时没想到这点......既然不能许嫁宗室女,那就只能从勋贵中选了。”

岑皇后笑道:“京中贵女,亦有不少适龄待嫁、且知书达理的,何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乃把此事交给岑皇后去办。

宗正那头得知不用选拔宗室女也是松了一口气......远嫁暹罗、前程未卜,选谁家的女儿都难......

再者,对于宗室藩王来说,女儿和亲对他们一起好处也没有。作为藩王,他们已经进无可进了,反而招皇室忌讳。

但是勋贵却不一样。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本朝开国至今已近百年,不少有从龙之功的公侯都逐渐没落了。

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宠幸的贵戚中,即使不像张国舅家那样满门流放,也老老实实的垂着尾巴。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只要献出一个女儿,或许能让家族重现辉煌......不少人家倒是动了心。

不是他们不疼爱女儿,而是和女儿比起来,家族的利益更重要!

就连威国公府岑家都找到岑皇后,说道:“家里的意思,有意谋暹罗王后,请娘娘思量。”

岑皇后的尾指翘了翘,长长的黄金护甲璀璨生辉,轻笑道:“岑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后了,还想出一个王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