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447章 条约在此

第447章 条约在此

这是在别人的地头,阮栋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如果真的豁出去了要他们的命,他们两百多人再以一当百,只怕也得把命留下。

在阮栋反应过来之前,姜媛和钱勇当机立断,进宫请见安南王太后和小国主。

安南王太后早被外界一连串的变故惊得六神无主,听到华国人求见,她很想称病避着不见。但她不敢......华国军队在南洋的赫赫战功给了她很大的心理震慑。

如今姜媛等人作为受害者来请见,她如何能躲?

此时此刻,她也只能一边诅咒阮夫人祸害整个国家,一边硬着头皮和国主一起见姜媛和钱勇。

姜媛温文尔雅地给王太后和国主行了宾礼,端坐在椅子上叹道:“驿馆大火的事,如今也算水落石出了......这结果也算出人意料,听得倒令人唏嘘,说起来,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人死为大,说到底此事是安南的内政,我也就不追究了。”

王太后没想到姜媛那么好说话,试探道:“不愧是上国郡君,心胸开阔。此事......也实在是没想到,但无论如何,我们也会按律处置。”

姜媛笑了笑:“怎么处置是贵国的事。作为友邦,我倒是有个提醒,此事我们可以不追究了,但另一个苦主西洋人,可未必不会追究。”

姜媛的语气平和,王太后和一旁的安南臣子听了却是一震,可不......这前有狼后有虎啊!

钱勇接口道:“那日我和阮将军商议,我们两国渊源颇深,本来是一家人。安南的事,就是我朝的事。阮将军却误会了我的好意......如今我还是这个意思,若是西洋国家来犯,我朝作为宗主国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说着,钱勇示意属下拿出一份条约,呈给对方。

“这是我跟阮将军商议的条约,阮将军没有答应。”钱勇笑道,“事关重大,一时没想清楚也是正常的。不要紧,条约放在贵国这里,什么时候想清楚,随时可以带着条约去找我们。”

等到西方强国来了,安南抵抗不住,就必须向我朝求援,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们“想不清楚”了。

姜媛和钱勇布下这个局,用上了莫明潜伏在安南的暗线、杀了那么多西洋人,其中有很多人是无辜的。

犯下这些杀孽,就是为了让西方强国和安南开战!

这才是这场大火的意义!

王太后看着条约,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再传给一旁的重臣看......至于小国主,他还不晓事,就不必看了。

凡是看过条约的安南人脸色都很难看,若是今日之前,他们看到这份干涉安南内政的条约,必定会向阮栋之前那样拍案而起。

但是此刻,他们不敢。

姜媛缓缓道:“我朝是礼仪之邦,是讲仁义的,即使伸出援手、派军队前来,也会保护贵国王室贵族、善待百姓,若是西洋人来了,那就说不准了......荷国人在爪哇,那是直接灭了王室,把百姓当奴隶的。”

和西洋人比起来,似乎的确华国要仁善一些?

安南君臣心下嘀咕,但前朝时安南成为了华国的一个行省,一直是安南人心中的耻辱。谁也不想再成为亡国之民。

前有狼后有虎,进退维谷,形容得就是他们的此刻的心情了吧?

“诸位慢慢考虑,不必勉强。”钱勇笑道,“我们来了这么些日子,安南风光也已领略。如今驿馆已烧毁,我们也不好长住阮将军的别院,这就告辞了。诸位来日若有机会到大湾,务必让吾等略尽地主之谊。”

那份条约像会烫手一般被放在王太后身前的案上,她想撕毁,终究没有撕毁。

听了钱勇的话,王太后看了看姜媛,说道:“这些日子与郡君相谈甚欢,实在不舍您离开。但也不好耽误你们的行程。既如此,就祝诸位一路顺风了。”

总算走了!王太后此时也不觉得姜媛可亲了,只巴不得他们赶紧离开。

他们这一来,给安南带来了多大的祸事?简直就是瘟神啊!

姜媛和钱勇不是正式的使节,自然也无需办什么外交文书,告辞之后就可以启程了。

离开王宫,姜媛和钱勇率领属下飞快地往海港赶去。

为了避免路上出意外,他们此前已经安排好从海路离开安南。

但他们是从陆路进入安南的,没有安排海船。这一时半会儿的,也没有华国的商船在安南,只联系上了一艘暹罗的船。

他们就打算转道暹罗,然后再从暹罗返回大湾。

既已和安南朝廷请辞,为免节外生枝,他们也不去向阮栋请辞了。

虽然按礼来说,他们借住在阮栋的别院,离开的时候是要去跟主家说一声的。

钱勇只让别院的下人传了个口信,他们知道阮家出了大变故、阮将军正处于悲痛之中,就不去打扰了。

出了都城,钱勇和姜媛一路疾驰,不多时,他们已经到了海港。

安南的海港没有大湾的宏伟广阔,显得有些寒酸。但海港上也有稀稀拉拉的几艘大船,一些军士来回检查。

看到大湾众人登船,他们也没有阻拦。

直到上了船,姜媛才彻底放下心来。

“我们这回可真是干了一回大事!”姜媛笑道,“就是比顾卿在西洋挑的事,也差不到哪去了!”

钱勇道:“只是把暗线都给用到了,牵涉到其中的人只怕都难以脱身。那个莫大......可惜了。”

莫大是阮夫人的心腹管事,在这件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他挑动阮夫人杀人放火,也是他临阵倒戈供出了阮夫人。

此人自然是莫明安排在安南的暗线。

“你可知莫大是什么人?”姜媛笑道,“他凑巧也姓莫,可和莫明没什么关系。确切说,他不是我们汉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安南人。”

布局此事的是姜媛,钱勇负责带人去城南杀人放火,对于幕后的事知道得不多。

此时听姜媛一一细说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么曲折的事。

原来安南历史上曾有过一个黎朝,黎朝有个权臣叫莫登庸,胁迫黎恭皇禅让,建立了莫朝。时任黎朝右卫殿前将军的阮淦,在莫登庸篡位后率族人逃入哀牢,招兵买马图谋复兴黎朝。

后来,莫朝占据北方,阮淦占据南方展开对峙。

“黎朝在不敌莫朝的情况下,辗转到我朝求助。”姜媛侃侃而谈,“那是前朝陈皇帝时候的事,陈皇帝借着安南内乱派兵南下,莫朝和黎朝都不能抵挡。最后,黎朝不得不臣服。至此,安南重新回到我朝,成为我朝的一个行省。”

“再后来,因为控制安南得不偿失,陈皇帝的后辈主动退兵,安南就落到了当时势力最大的阮家手里。阮姓王朝建立后,大举剿灭了莫朝后人。这个莫大就是潜藏起来的莫朝后人。”

如此说来,莫大愿意做华国的探子内线,就是为了向阮家王朝复仇。

钱勇摇头叹息:“这可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几百年过去了,还有什么仇可报?”

真说起来,莫朝自己也是乱臣贼子......这又是一笔乱账。

姜媛笑道:“若不是这样,我们又岂能有空子可钻?等着吧,南北安南迟早还会分裂。”

众人说着话,看着海岸线越来越远,心情也越来越放松,却不知危险即将来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