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560章 是非功过

第560章 是非功过

郊迎的队伍缓缓进城,街道两旁早已人山人海,比什么“状元游街”、“元宵灯会”都要热闹。

这一回,他们要迎接的是太子殿下!能亲眼见到太子殿下!

近了......近了,那马上清隽英武的少年就是他们的太子,就是这天朝上国未来的皇帝!

果然,也只有太子才有这样的英姿......

他们的太子殿下,这么年轻就在海外立下战功,连下天竺三城、救援马喇甲和缅甸!

他们许多人都不知道天竺、马喇甲和缅甸在哪里,他们也无需知道,只要知道这是很远很大的地方,太子殿下天纵之资,战功足以令百官郊迎就足够了。

“殿下威武!”不知谁喊了一声,百姓们齐齐喊了起来,气氛顿时变得狂热。

百姓热烈的欢呼声如海潮般袭来,萧璟抛却了种种心思,只剩下满心的激动和骄傲......

骑在高头大马上,他昂首挺胸、面带微笑,今日他要展现自己最好的姿态!

而沿街的茶楼酒肆上,凡是视野好的雅座早已人满为患,没有一定的权势和财力,都不一定能在今日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一个雅间里,一个文士模样的中年人看着不远处意气风发的萧璟,神色晦暗不明。

直到太子的身影渐渐往皇城方向而去,他才轻声道:“二公子一点机会都没了。”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身形略显孱弱的小少年,听到此言,少年原本嫉妒不甘的神色变成慌乱,脸色惨白道:“求您指点一条生路。”

“既在局中无路可走,不如跳出局外。”中年文士的声音几不可闻。

少年低着头,好半晌才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天下很大,也许退一步真的海阔天空呢?此时的他已没有了前进的幻想。

他是二皇子萧玦。

今日这样重要的场合,内阁重臣都在宫中静侯太子。陛下命宫中几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也都到大殿恭候,唯独他......当朝二皇子,竟没有被宣召。

他被父皇忽略了,也因此才能到这街上来,看这郊迎大礼。

萧玦此时的神情似哭似笑。

到了宫门前,萧璟和姜丰下马。身后文武百官也依次下马,簇拥着太子浩浩荡荡地进入大殿。

皇帝端坐在御座上,看着萧璟一步一步缓缓上前,还来不及欣慰和骄傲,目光就不由自主地投到了微微靠后的姜丰身上。

即使萧璟已经换上了一身太子的朝服,走在最前方,却还是被姜丰夺去了殿中众人的目光。

姜丰身上如渊渟岳峙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人无法忽视。这不仅仅是久居上位形成的威势,更是战场厮杀留下的杀伐之气。

皇子们看到萧璟时面上都是一喜,看到姜丰时却不由得微微缩了缩。

最前方的威国公眼睛微眯,这姜丰在皇宫大殿之上竟半点不收敛自己的气势,还真是有恃无恐啊!

首辅章成贺则在心中微叹......弹劾姜丰的奏折只怕又要增多了!

“儿臣叩见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萧璟率先跪下行大礼。

姜丰和其他官员一起跪下行礼。

皇帝的目光在姜丰身上掠过,朗声道:“众爱卿平身、赐座。”

内侍立刻搬出椅子来,依次是萧璟、礼部尚书、宗正、姜丰等人的座位。

本朝优待朝臣,朝廷重臣在大朝会是有坐席的,但大朝会人数众多,能得赐座的人也是屈指而数。

即使是皇子们,也都只能依次站着。他们看着座位在御座之下的太子,却不敢有不满。

储君也是君,谁叫他们出生迟、又没能托生在皇后的肚子里呢?

郊迎是为萧璟而举办,这大朝会上,首先也要表彰萧璟。

众人谢恩入座后,大太监便出列宣旨,褒奖太子萧璟代天子南巡,在南洋击退西洋侵略军,保卫我朝海外重镇马喇甲城;又连下天竺三城、救援藩属国缅甸,扬我国威,可为众皇子、宗室之表率,帝心甚慰,赏珍玩器物、古籍字画......若干。

萧璟出列恭敬地谢恩接旨。

起身后,萧璟笑道:“儿臣南行,是奉父皇之圣命。即使侥幸立下微末功劳,亦是父皇远见,臣不敢居功。”

皇帝瞥了一眼萧璟,朕是让你南行,没让那么“南”!

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姜丰在一起一年,他这端方的儿子都变得能睁眼说瞎话了。

“这么说来,倒是朕的功劳了?”皇帝淡淡地说道。

萧璟仍然笑着:“自然是父皇的功劳,其次是姜大人功劳。若说儿臣,不过是沾光罢了。”

“让你下南洋打仗,可不是朕的主意。”皇帝眸光一敛,看着姜丰冷声问道:“姜卿,此次带太子攻打他国,是你的意思?为何不提前禀报朝廷?”

终于还是来了......姜丰不慌不忙地出列回禀:“我军攻打天竺本是‘奇兵突袭’,若是来回传信,一则延误战机,二则恐走漏消息,敌人若有所准备,就起不到突袭的效果了。”

这个问题是没法回避的,与其藏着掖着留下隐患,倒不如光明正大地说清楚!

姜丰承认了自己未经许可就带太子下南洋,早已蓄势待发的御史们立刻抓住了马脚,接二连三地出列弹劾,从“行事不谨”到“妄自尊大”再到“目无君父”、“大不敬”......

这一条条的罪名,简直要把姜丰往死里逼。

督察院左都御史王玢闭了闭眼,这是姜丰自找的,他想拦也没法拦啊!

陪着姜丰一起进京的大湾属官想要说话,但是位卑言轻插不进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子本想替姜丰说话,却被姜丰眼神制止了。

而皇子们则既好奇又害怕地观望,他们既想看看传说中的姜大人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又害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他们可不比太子,若是父皇心情不好,他们都得小心翼翼。

姜丰任人把弹劾的话说完,脸色一直很平静。

待所有人的话都说完了,大殿中一片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他身上,他才含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不过是请殿下到我朝的属地一游,何罪之有?若无南洋之行,又何来的战功?陛下也下旨褒奖了太子殿下,就是肯定殿下此行之功了。隐秘行踪是战略所需,陛下既承认此战之功,臣的战略也就无错了。”

“巧言善辩!殿下能立下战功是上天庇佑、是华夏威名震慑。”御史振振有词,“当然其中也有姜巡抚统帅大军、指挥得当的功劳,但并不能掩盖姜巡抚不告而出的过错!”

一码归一码,打了胜仗就没错了?万一打了败仗呢?太子的殿下的命不能冒一点险。

眼看着姜丰为围攻,萧璟终于忍耐不住,出列跪下:“父皇,下南洋打仗是儿臣自己的意思!是儿臣让姜巡抚带着去的!父皇要降罪,就降罪给儿臣吧!”

姜丰看着太子的身影,叹了口气,也只能跪下:“是微臣怂恿蛊惑太子,请陛下赐罪!”

方才还不认罪,太子一跪下,姜丰就认罪了......却令人更不知所措,因为这一跪,太子和姜丰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这两个人在百官的郊迎下风光地进宫,如今却双双跪下,情势变化之快,可谓人生无常。

大殿中一片静默......

正在御史们为难之时,威国公岑巍突然笑道:“这是迎接太子凯旋的大朝会,怎么变成问罪了?请陛下让太子和姜大人平身吧!”

皇帝看了看岑巍,摆手道:“起来吧。”

萧璟和姜丰依次站起。

岑巍又笑道:“老臣早已说过,姜大人有功于国,便是封侯都是应当的,区区小过错,也是瑕不掩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臣亦是领兵之人,深知战场上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耽搁。老臣以为,太子下南洋一事,姜大人的解释合情合理。而姜大人立下的大功还未嘉奖,实属不公!老臣再次为姜巡抚请封爵位!”

嗯?这是旧事重提,还是要给姜丰封爵?

在关键的时候替姜丰说话,却又一定要给姜丰封爵......

皇帝和朝臣都一言难尽地看着岑巍,这威国公到底是好意还是歹意,都让人无法分辨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