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564章 亲疏有别

第564章 亲疏有别

萧璟一怔,老老实实地跪下了。

岑皇后越过他,施施然地走到皇帝面前,行了一礼。

皇帝伸手虚扶:“不是说了日常不必多礼吗?”

岑皇后仍把礼行完,才款款站起,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正色道:“今日朝会上的事,我已知晓了。太子无状,请陛下责罚。”

萧璟连忙小声说:“母后!儿臣已跟父皇解释过了。”

岑皇后冷笑:“巧言善辩!萧璟,你是太子,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人拆开来琢磨碎了再放大。一点无礼无状就会被人当成把柄!我早说过,你一定要慎之又慎,才可为众皇子宗室之典范。你呢?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我不知道南洋之行,你和姜丰都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对他言听计从!让你不惜为他而令陛下为难!但你要是不傻,就该明白内外亲疏之别!”

岑皇后略过“嫉贤妒能者”这样的扎心之语不提......

只从大事上说:“官拜太子太傅?你明知本朝无拜太傅之先例,非要执意如此。你这是在逼迫你的父皇!你可想过,即便姜丰忠君体国、初心不改,但开了这一个头,日后但凡心怀不轨者,都可谋太傅一职,从而趁天子年幼而窃国!”

“这些道理,母后以为你能懂,没想到你竟不懂!萧璟,你太令母后失望了。”

岑皇后的语气沉痛、脸色灰败,说完闭了闭眼睛,身子微微朝厚靠了靠。

她一定要在此时把话说穿,就是明白有些事若放着不说,最终将成为心中的一根刺。

皇帝目光一凝,他还未说出口的话,让皇后给说了,这也正是他心中的芥蒂。

他看着失望心痛的皇后、惶恐不安的太子,一时没有说话。

萧璟伏在地上,哭泣道:“当时......威国公说要给姜丰封爵,儿臣想此事亦十分不妥,父皇必定为难,只想为父皇化解此事。我提出拜姜丰为太子太傅,一则真心想向他学习,二则也知道以姜丰之谨慎,必定不受。”

“等他再三推辞,父皇只要颁下一定赏赐,此事便了结了。是姜丰自己不愿受封的,世人也不能说朝廷不公了。”

皇帝没想到萧璟是这样想的,与岑皇后对视一眼,淡淡地说道:“这么说来,事态的发展都尽在你的掌握中了。”

萧璟微微抬头,有些骄傲地说:“儿臣自问对姜丰还比较了解。若是封侯,他说不定一咬牙真的应下来,那样倒陷朝廷于两难之中。反而是太子太傅,地位太崇高,他绝不敢领此虚名!父皇,您曾经教导过儿臣,因势导利,儿臣也是学以致用。”

萧璟又看着皇后,抹着眼泪:“儿臣怎么会不知亲疏?姜丰再了不起,也不过一外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受朝廷的恩典、领朝廷的俸禄,为国尽忠本是职责所在。即使不褒奖,他又岂敢言不公?”

“儿臣心中最亲近的就是父皇和母后了,在南洋之时......有一回儿臣发热,因在海船之上,紧接着又要攻城,也不敢说出来,只命柳传芳悄悄给我服了药。儿臣那时烧得全身都疼,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再看到父皇、母后......”

小少年说得那样可怜,眼泪唰唰地流下。

明知这是哀兵之计,岑皇后还是忍不住也流出泪来,看着皇帝道:“陛下,这孩子......也不知道像谁?他说出这番话,实在叫我这做母亲的心疼。我罚也不是、不罚也不是了,请陛下做主罢!”

皇帝也是第一次听说萧璟生病一事,再看他身形果然消瘦了不少,叹了口气道:“起来吧!你这不孝子,就会令父母担忧、心疼!”

萧璟乖乖地站起,凑到皇后跟前,拉着皇后的手覆在自己脸上,讨好道:“母后,父皇都让我起来了,就是不怪罪儿臣了,您也原谅儿臣吧!”

岑皇后摸着大儿子已初显棱角的脸,心疼道:“怎么瘦了?姜丰那厮竟没有照料好你,还让你生病了?要我说,封什么南洋总督?该罚他闭门思过才是!”

萧璟小声说:“公事归公事,私事归私事。儿臣好不容易才和姜丰结成同盟之谊,若是罚了他岂非前功尽弃?”

这公私分得清楚、亲疏远近也分明,皇帝心中的芥蒂终于消散了。

他这个儿子,原来还是为了解他之难,并不是被外人拉拢了去......这么想,终于笑了出来:“你啊!小小年纪,心思还真不少!连姜丰这样的老奸巨猾,只怕都被你哄了过去,真的把你当知交挚友了呢!”

岑皇后也哭笑不得:“哪来那么多心思?小孩子心思那么重,当心长不大!”

“母后!”萧璟顿时不依了,站起来比划道:“儿臣这一年瘦了,也是抽条长高了!”

岑皇后仔细一看,还真的是......这儿子都比自己高了,乃揽着笑道:“陛下,我这儿子都比我还高了,真是时光匆匆。”

帝后相视,气氛瞬间变得恍惚而温馨。

岑皇后进来才半晌,就消除了皇帝对萧璟的芥蒂,甚至父子关系变得更亲近。

站在皇后身后的宫人眼观鼻鼻观心,都对皇后佩服得五体投地。

萧璟乖巧地靠在皇后身边,开始一一述说此次南洋之行。

从大湾见闻到吕宋,再到马喇甲、天竺,最后说到缅甸和安南......

其中攻打天竺和马喇甲保卫战,帝后都已从各处战报中得知大略,此次却是第一次得知内情。

皇帝一时也有些感慨:“姜丰智计百出、胆大而心细,大湾特种营装备先进、战士用命,难怪他们总能打胜仗。”

在皇帝心中,姜丰实在是一个人才......这也是他即使忌惮也舍不得弃之不用的原因。

帝王心术,本来就要制衡。

皇帝心道,限制姜丰的权势,也是为了平衡,并不是他不能容人。

萧璟点头道:“打仗之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即使做了百般准备,也难保有突发状况。比如金奈城守军拿我国侨民为质一事,当时就需要主帅的决断。姜丰有谋有断,儿臣很是佩服。”

“我儿也会分析战事,果然是长进了。”岑皇后欣慰地看着太子。

皇帝也笑道:“总算不枉走了这一趟。”

萧璟低头微笑,又说起安南之事......那里还有个小公主等着联姻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