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595章 官员选拔

第595章 官员选拔

华国的官员选拔制度,从汉武帝起到隋文帝,采用的是察举制,诸侯或刺史,每年在各自管辖的区域向朝廷推荐两人到京师任职,“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而诸侯是分封的,刺史等高官则几乎是世袭。比如汉末,袁家便是“四世三公”。

察举制最大的缺点便是阶级固化,平民百姓几乎没有上升的渠道。

后来,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给了寒门子弟一个改变自身阶层的机会,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种科举制度发展了数百年,到本朝已经很完善了。有完整的一级级考试流程,有指定的考试范围。

姜丰本身就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从农家子到封疆大吏,是科举制度给了他机会。

现在这个全新的大夏,是照搬华国的科举制度吗?

姜丰说道:“科举制度是有其公正性和优越性的,不然也不可能延续数百年。我也不能自己进了门便把门锁了,寒门学子的上升渠道,是一定要有的。”

众人都点点头,虽然他们都不是科举出仕的,但也都习惯了这种制度的存在,并且也没有更好的建议。

“但是,考试范围我们要改一改。熟读四书五经的才子固然好,但实干能力也很重要。再说,如今的大夏,只怕识字的人都不多,若是依照科举考试的范围选拔人才,那恐怕连条小鱼都捞不着。”

姜丰笑道:“初到大湾的时候,我到闽省发布《招贤令》,招来了第一批贤才,然后我们便组织了一场选拔考试,以税务、律法为重点考察内容。倒真给我钓到了一条大鱼,郑达便是这么选出来了。”

很久以前,姜丰就把北美惦记上了,大湾是他的基点和实验对象。如今看来,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在座中,徐恭是最早到大湾的,参与了大湾最初的建设。此时也有些怀念地说道:“大湾原来近乎荒岛,是我们从无到有一一建设起来的,其实也没有花很长时间。”

“所以,只要选对了方法就可以少了弯路。”姜丰笑道,“如今大夏既然也找不到能中进士的人才,咱们这科举就先缺斤少两吧,第一场考试,就从民政、经济、律法、地理等方面考察。”

范致远问道:“这律法还是按照华国的律法?”

“不错。大夏将是一个以华国移民为主的国家,未来很长的时期内,也将以华人为统治阶层,自然按照华国律法。”姜丰正色道,“前朝陈皇帝制定的《大陈律》公平详细,新朝依旧沿用,大夏也沿用这套律法吧!”

陈仲光是穿越人士,有超前的眼光,这《大陈律》在结合民情风俗的情况下,已经尽可能结合后世的人权了。

姜丰想,即使是他来制定律法,也不可能做得更好。不过细节处还是可以优化的,比如独女户的继承权。

“吃绝户”这种事,是他一到这个时空就接触到了,也算是他的一桩心病了。从前他想,若有一日主政内阁,便可以提出变法,现在这新建的大夏,倒可以率先实施。

姜丰便把这个要求提了出来,范致远记下了。其他更大逆不道的事都做了,相对来说给女子继承权,还真不算什么事。

倒是杨安和徐恭对视了一眼,姜媛的能耐他们是知道的。姜丰的两个儿子那是拍马也比不上这个长姐,若是给女子继承权......

律法的事就这么定下了,完整的《大陈律》,范致远那里就有现成的。

“但是大夏地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晓啊!”范致远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姜丰道:“我们贴出选拔官员的公告,有愿意参考的就先报名。凡是报名的都给他们培训,这培训的内容就是大夏地理和律法。对了,新约城可有印刷局?”

范致远答道:“原本是有的,但是战争中被毁了。”

“那便重新把印刷局建起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学府也要尽快建起来。”姜丰揉了揉额头道,“所缺的机器,派人到西洋去买!”

活字印刷术虽是我国发明的,但如今西洋的印刷业也很发达了,都能印带图画的报纸了!

想了想,姜丰又道:“我们将来仍然用科举制作为官员的选拔制度,从中央往地方派遣,然后通过层层考核一步步往上升。但是在地方基层,如村庄乡镇,我想用由下至上的选举方式。这些选举产生的基层官员,也可以通过考核往上升迁。科举和选举,两者互相补充。”

选举制?这可是新鲜事物。

“大人请讲!”众人齐道。

“在我朝,里正村老其实就是最基层的管理者,只是不属朝廷官吏的编制。这些人本就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担任,相当于就是选举出来的。”姜丰说道,“只不过大夏是新移民国家,各族混居,这个选举就比我朝的更复杂,需要由官方进行引导和监督。我希望是选拔有名望的人,能够解除基层的治理。”

这么说众人就明白了。

其实在华国,百姓有纠纷是很少去官府打官司的,多是通过族长、村老、里正就解决了,这便是基层的自治。

这官员选拔的制度就说了半天,且连同之前说了疆域划分,多数都压在范致远身上。

范致远从未担过如此重任,兴奋之余又忐忑道:“这么多事,下官也不知忙不忙得过来。下官虽有些助手,也不过是稍微读过几本书、识得几个字的而已。”

“你早点把人才选拔出来,不就有帮手了?”姜丰瞟了他一眼,“整个国家那么大,光靠我们几个人是不行的。大夏朝廷,也要仿造华国朝廷设立内阁和六部、大理寺、鸿胪寺等衙门,全都是虚位以待呢,只看各人的本事了!”

“嗯,兵部尚书是现成的,就是陈总兵了。”姜丰笑道。

陈璋笑道:“我就不谦虚了。”

徐恭和杨安看了他一眼,还真是不谦虚!论带兵打仗,他们哪个不比陈璋有经验?

不过兵部尚书可不是负责带兵打仗的,而是负责全国军事布局、军备军械调派......陈璋本是北美总兵,熟悉本地情况,这些事的确是他最有经验......罢了,他们就不争这“兵部尚书”了。

特别是徐恭,姜丰真要他做这新朝廷的大官,他还不敢呢......这不是上了名录的反贼吗?就算来日朝廷捏着鼻子认了北美独立,这第一批上名录的反贼,也够刺眼和膈应的。

陈璋和范致远孤家寡人不在乎,他背后可是有庞大的家族。

“那么吏部尚书兼都城巡抚便是范致远了。”姜丰又道。

范致远大笑道:“下官领命!姜大人,您可还记得第一次派我来北美时的承诺?那时您便说会给我大官做!哈哈,如今您是兑现承诺了!”

这可不是他们逼姜丰上贼船,明明是姜丰自己造的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