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611章 姜衡上进

第611章 姜衡上进

朝廷既有了明确的决议,林忠也可以不必留在京中了,他还想返回大湾过年呢!

说起来,他这一趟进京送奏折,自以为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的。

在夏国的时候,他还战战兢兢地不敢回国。还是姜总督安抚他,尽管回国,不会有什么事的。

姜总督如此肯定,林忠才咬牙回来了,一路上那七上八下的心情就不必说了......没想到事情还正如姜总督所言,根本没什么大事?

也是了......没去过夏国的人,都很难理解夏国的重要性。像周晟那样的侨商,正是见过世面,才会当众质问姜丰是不是要谋反。

而华国之人......已经习惯了有藩属国。夏国建国就建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和爪哇、暹罗、马来一样吗?

这夏国比南洋各国更远、更无关紧要了。

因为这种无关紧要的态度,也没有人意识到夏国建国的历史意义。

像皇帝和内阁众臣这样,即使意识到了的,却也因为鞭长莫及,只要占据了名分大义,便认可了此事。

在林忠看来会抄家灭族的大事,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但影响是不是没有呢?

在皇帝和内阁众臣眼中,姜丰和陈璋甚至徐恭,都成了心怀叵测之徒。

既敢先斩后奏,便是乱臣贼子无疑了!这些人不回国也就罢了,若是回来......呵呵!

这本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若是夏国发展得起来,朝廷最终也拿姜丰等人无可奈何。说不定这还能成为姜丰的政绩、成为他入阁的阶梯。

但若是夏国发展不起来,等待他的就是秋后算账!

林忠启程回大湾之前,收到了姜家的请帖,是姜家二公子姜衡发的。

这对林忠来说还挺惊奇的,他虽然也算是姜丰的心腹将领,和姜大公子打交道还较多。和这位文质彬彬的二公子就来往不多了。

但姜公子设宴,他又岂能不去?

收到请帖的还有同在京中的高云和高雷。

高云看到帖子,对高雷说:“衡儿这也能当家主事了,真是长进了。”

高雷笑道:“衡儿也有十六岁了,都是能成婚的年纪了,可不能再以孩童视之。”

姜衡进京这一年长进可不小,想起他做的那些事,高云和高雷都有些忍俊不禁。

............

姜衡自幼是机灵讨喜的孩子,但因为长辈溺爱,便没有读书上进的动力。且又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更比哥哥姐姐多了几分任性。

他想学画便学画,喜欢周姑娘便大胆告知父母。

但这一回,姜丰对他下了死命令,考不中举人,便不为他提亲。他本有几分风流书生的呆性,认准了周姑娘,倒发起狠来,认真地要读书科举。

可见知子莫若父,姜丰这是拿住了小儿子的命脉。

姜衡进京后,又去国子监读书。虽然国子监的教授认真负责,但一个先生对一群学生,还是难以细细教导。

姜衡便去请教齐可修。

齐可修道:“若论书画,我还可以指点一二。但若说科举,我就爱莫能助了。”

他是走“名士”路线的,也只有秀才功名,比白身强一些。反正他是齐驸马的族人,家里也富贵,不缺他的功名。

看姜衡耷拉着脑袋,齐可修又道:“若说谁对科举最精通,当属国子监祭酒。但你在国子监读书,反而不好拜祭酒大人为师。......若收了你,收不收其他人呢?这对其他学生不公平,也令祭酒大人为难。”

“但前任国子监祭酒就无妨了......”齐可修笑笑,“前国子监祭酒季明季大人,听说和你家还有些渊源,你何不去拜他为师?若有他指点,以你的聪明灵慧,中举何难?”

姜衡双眼一亮,回去便备好礼物去拜访季明大人。

季明是前国舅张之衡的老丈人。张之衡叛乱被擒,其本人被斩首,妻儿流放边疆。这还是皇帝看在张太后的份上从轻发落。

而张之衡叛乱之事爆发,姜丰功不可没。

季明虽然深明大义,知道张之衡这是咎由自取。但女儿和小外孙流放西南边疆,他也受牵连致仕了,心中对姜丰难免有几分迁怒......人皆私其亲,在所难免。

姜衡第一次拜访,季明不见。

第二次拜访,季明还是不见。

第三次、第四次......姜衡认准了的事就不回头,季明也不得不见了。总得给威名赫赫的姜总督几分面子,也算给族人结个善缘。

姜衡终于进了门,便诚恳地拜谢:“家父常说,当初要不是季老教导,他也不能中进士;若不是您为家母请御医,更没有我们兄弟。此中大恩,没齿难忘。”

呵呵......那你们家报恩的方式也挺特别的。

季明端着茶杯不说话。

姜衡来之前是做了功课的,知道张家是谋反大罪,季明的女儿、外孙是遇赦不赦的,但父亲却是是关照过的......

就道:“家父曾让西南的顾卿大人打听张家人的情况,顾卿大人说,他们不用服苦役,虽不能大富大贵,也平平安安。”

季明苍老的面孔有一丝动容,因张家是逆贼,他都不敢打听女儿、外孙的消息,更别提托人照顾。

姜丰和顾卿是好友,也是共同揭发张之衡叛乱的人,他们和张之衡是有仇的。听姜衡的意思,姜丰是托顾卿关照张家人,这自然是看在他的份上。

想到这里,季明叹道:“你起来吧。”

“小子是来拜季老为师的,请季老收我为徒。”姜衡偏不起来,继续说道。

季明一噎,就算放下前尘往事了,以两家的关系,他怎么可能收姜衡为徒?

不过,刚听说了姜丰照顾他后人的事,总不好明着拒绝,就说:“我收徒是有规矩的。”

“先生请讲!”姜衡高兴地说。

这就换称呼了......季明哼了哼:“我从不收白身,至少要是秀才才行。你虽是监生,可直接参加乡试,却并无秀才功名,我不会收你。”

姜衡笑道:“季爷爷,你和我爹一样,什么事都得设个门槛。也行......您看我现在还不是秀才,但我已经发愤图强了。咱们不是师徒也胜似师徒了,我以后就来您家里读书,有不懂的就请教您,您看行不?”

谁是你季爷爷?几句话换几个称呼,这打蛇随棍上的能力,还真不愧是姜丰的儿子!

季明再无奈,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便默许了。

从此,姜衡就真的每日到季家读书。京中知道两家恩怨的人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这季老还能收姜衡为徒?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姜衡当真是聪明的,又认死理,说发愤图强就发愤图强,这日夜背诵的,把《诗经》、《易经》背完,也不过两个月。

季明这些天没少听他背书,倒对他有些刮目相看,态度也和缓了一些,问他:“背得挺流利的,里面的意思你可明白?”

“不明白。”姜衡大声说。

季明:......不明白你还理直气壮的?也不知道姜丰怎么教的儿子!

若是姜丰知道,大约会说,我这不没空教嘛?现在请您代劳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