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625章 牌坊盛典

第625章 牌坊盛典

从嫁给姜丰到现在,熊楚楚早就扬眉吐气、衣锦还乡了,但这一次是最荣耀的一次。

熊家出了一个国夫人,令丰水县熊家载入了县志!这是比给娘家多少金银都比不上的!

给娘家多少金银,受益的人也有限。而在国夫人牌坊的荫蔽下,府城各大家族乃至知府大人都得给熊家几分面子。

这是全族的荣耀!这个荣耀是女儿带来的,熊老爹和金老太太与有荣焉、更加骄傲。

熊楚楚今日很高兴,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就是姜丰答应过会和她一起回乡省亲的,最后却食言的。

但千里做官的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一家人刚坐了一会儿,又有乡老来给熊楚楚请安,熊楚楚也都一一接见了,并亲切地和乡邻们说话,这么一忙活,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临别的时候,金老太太拉着姜媛的手说:“好不容易回来,能多住些日子就多住些日子,每一次都匆匆忙忙的,我连你的样子都没看真呢!”

“外祖母,我过完年回去还有些正事,等今年您生日的时候,我们又回来。”姜媛笑着承诺。

她知道老人家舍不得晚辈,可是她也不能说谎啊!她过完年回去还得筹备万国博览会的事,又要打点钱勇去大夏......事情可多着呢。

金老太太叹了口气:“外祖母知道你们都忙。但忙归忙,也得保重身体。特别是你爹,还一个人孤零零的在那么远的地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怪可怜的。”

要说从前最看姜丰不顺眼的,除了熊森就是金老太太了,概因姜丰自己混账,却连累她成为推继女下火坑的恶毒继母。

现在,金老太太却关心起姜丰来了,可见世事难料。

姜媛笑道:“外祖母放心,我爹在那里也是一呼百应的,身边有好些人呢。过了年,我夫婿也到大夏去,让他给我爹尽孝!”

姜丰如今还不到五十岁,在乡间,是可以自称“老夫”的,毕竟是做外祖父的人了。

但在官场,却可以说是正当年。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中进士时已经四十六了。

当朝首辅章成贺,入主内阁时也五十多了,现已当权多年,仍老当益壮。

看老人家依依不舍的样子,姜衡笑道:“外祖母,要不您留下我吧,我就可以不用进京读书了!”

金老太太立刻摇头:“读书是正事!你可不许偷懒!”

“外祖母,你不心疼衡儿了!”姜衡嘟着嘴。

他这幅小儿姿态,逗得两个老人都笑了,说要留下他好好心疼,过两日再送回家去。

熊楚楚无奈,只能把小儿子留下,自己带着女儿回家。

到了马车上,熊楚楚道:“衡儿不是在衡川府出生长大了,和外祖家接触得最少, 难得他和外祖家亲近。”

“衡儿这是体贴娘,替娘尽孝呢!”姜媛笑道,“不过他这一年确实是长进了,难怪爹爹一定要送他进京读书。脱离了父母身边,事事要自己拿主意。京城又是个贵人遍地的地方,正好让他学些眉高眼低、为人处世。”

她的两个弟弟,姜殊走的是武将的路线,将来是领兵打仗的。那么姜衡走文官的路线,做爹爹的助手也不错。

一直到年初六,姜家大摆年酒,姜衡才回来主事。

姜媛笑话他:“这回外祖父、外祖母可好好疼你了?”

姜衡叹气道:“就是怕我饿着,一天到晚喊我吃东西。再住几天,我非得长成一个大胖子。”

本来因为读书辛苦,他的头就隐约秃了一些。再长得胖子,那不是和他爹年轻时一样了?

没有了玉树临风的外表,周姑娘不喜欢他了怎么办?

姜家的年酒,大约是今年衡川府最盛大的年酒......真正的人声鼎沸、宾客盈门,比之衡川府世家王家、新贵施家也不差什么。

这些年,姜家也算是异军突起的新贵了。在它的周围,还聚集着苏家、卢家、熊家......扭成了一股大势力,辐射到周边州府。

姜家前后院分男女席位,女客这里就摆了十来桌酒席,照例也请了戏班子。

有人问姜家在大湾有没有戏班子,熊楚楚就笑道:“我们家,也就我爱听几句,他们都是听不懂的,因此也不养。况且,他们也时常不在家,养了也没用。摆宴席要用的时候,再去请就是了。”

“如此,夫人在家岂不是无趣?”有个小媳妇好奇地问道。

“哪会无趣呢?家里家外忙不完的事呢。”熊楚楚和蔼地笑道。

除了请人唱戏,姜家还请了女先生说书,玩些击鼓传花之类的小游戏。男客那里,也有戏台,还有投壶射覆之类的游戏,总之务必让宾主尽欢。

其实这样连日热闹也挺累的,但此时的风俗就是如此,过年就是要热热闹闹的,谁家也不能免俗。

姜家的年酒结束,接下来又是去王家、施家赴宴......一直到元宵节,终于到了“国夫人牌坊”的落成盛典。

这一日可是全城的盛事!

官府早早搭好了戏台,周围是一圈圈的看台,戏台的一面就是衡川河,河那边是百姓的位置。

百姓们隔着河可以把高高的戏台一览无遗,又不会冲撞到贵人,这个安排可以说是很妙了。

又恰逢元宵节,城中处处张灯结彩。从衡川王府到城楼的大街上,挂着一盏盏各式各样的花灯,流光溢彩、火树银花。

百姓们从各县乡、各村庄乃至相邻州府而来,都来参与这桩盛事。

既有戏看,又有花灯看,这样的热闹是不可不凑了。要错过了这一出,来日在乡邻面前都没有谈资了。

吉时一到,只见知府大人乘着官轿到了鳌山前。

鳌山就是城楼前扎盖起的一座如鳌形的高台,上面悬挂有数百盏花灯。

再看官轿后面,是一辆华盖大马车。知府大人下轿后,就到马车前恭迎车上的人下来。

“是国夫人!”人群里传来激动的声音。

许多人都只听过熊楚楚的名声,却没见过真人,此时能见到贵人真面目,都一齐看了过去。

“别挤啊!再挤就掉下河了!”前方的人群喊道。

其实官府有派军士在河边维持秩序,掉下河倒不至于。

“啊!姜郡君也来了!穿紫色宫装的那个!”

“还有骑白马的姜公子,真威风啊!”

“他们上鳌山了!”

............接下来就是知府大人发言,述说朝廷敕建国夫人牌坊的盛事......

接着,牌坊方向一串震天的鞭炮声响起,象征着国夫人牌坊正式落成!

国夫人和知府大人等贵人在鳌山上落座,戏台上也响起了锣鼓声。

在百盏花灯的映照下,戏台上夭桃秾李、轻歌曼舞,灯火又随河水流淌,这琉璃世界竟如仙境一般。

姜媛坐在高台之上,看着不远处的人山人海,微微笑着......这太平盛世,就是父亲的毕生所愿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