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655章 示范作用

第655章 示范作用

此时国内的银号,主要经营的是“银票”和“会票”的业务。

银票有户部发行的,被称为“官票”,也有大商贾自由发行的。

其中徽商和晋商都是经营银号的翘楚。

“银票”是认票不认人,有“见票即付”的字样。

存款人把银子存到银号,银号发放特制的、难以仿制的银票,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要收取一定利息的保管费。

这种银票的面额通常都比较大,解决了大量银子随身携带难的问题。

像何家这样的大票号,那是全国通兑的。

而“会票”则认票也认人,上面有存入的金额,还有存入人的签押。比如“今收到某某纹银肆百两整’的字样”,提取的时候,要核验身份,是本人才能提取。

要姜丰来说,这会票类似于后世的存折。

当初为了解决地方官府征税加收火耗压榨百姓、外洋银币充斥国内的问题,姜丰第一个在大湾发行银币。

后来南洋各国在京中达成协议,全部使用朝廷发行的银币,实现了整个大东亚圈的货币统一。

这银币,也解决了华国长期以来使用碎银子的弊端。

有了银币,姜丰也想过发行纸币,毕竟和银币相比,纸币有很多优势。

但是,发行纸币的时机却一直不成熟,因为发现纸币会比发行银币的阻力更大。

发行银币时,最大的阻力其实来自底层的税官,无法加收火耗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但对于由上至下的百姓来说,都是赞成的。

而纸币,首先面对的就是百姓的信任问题。

货币有三种职能,作为交换的媒介、作为计算单位、作为财富的储存手段。

马子曾曰“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百姓使用金银作为货币由来已久,对金银这种货币有根深蒂固的信任,金银自然也有天然的保值和储存功能。

甚至在前朝,东南富商大量敛财,把银子挖坑储存。明明通过海贸,外洋的银子源源不断地流入我朝,但国内竟出现“银慌”。

改朝换代之后,本朝可是从那些富商豪强家中挖出不少银子,解决了银慌。

可以说,百姓都信任金银,不会信任轻飘飘的纸币。

华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强行发行纸币,会造成恐慌和动乱......老百姓会怀疑,官府这是想用纸骗走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

到了大夏之后,姜丰认为,发行纸币的基础有了。

发行纸币的基础,与其说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最重要的就两点,即国家强制力和国家信用。

说得直白点,一个现代的有枪炮有监狱的政权开始收税的时候,社会中的个体立刻就会接受纸币了。

大夏是新建的国家,国家武力就掌控在政府手里,民间几乎没有反抗的力量。

最早移民过去的马贼,可以说是最桀骜不驯的一批人,但这些年也被陈璋捶得老老实实,认命地在西部挖矿了。

至于其他刚刚经历战争、劫后余生的百姓,或新迁徙过去的移民,都是没有根基的,甚至没有多少银钱。

这些人都要在工厂里务工或是分到的田地里劳作才能生存。

姜丰打算用纸币结算工钱、让百姓让纸币交税,凡是不用纸币交税的都要问罪,那么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百姓也只能接受。

接受了国家发行的纸币,也是加强国家统治的一部分。

发行纸币是一件大事,必须由靠谱的人来办,姜丰就相中了何家,这可是经营票号的老字号了。

有他家的信誉保障,至少华国移民的抵触会更小。

主要族群的华国移民接受了,其他族群也只能随波逐流......

大夏参展人员一到大湾,就暗中和何家接洽了,其中自然少不了姜媛的牵线搭桥。

如论何家还是冼家,都知道姜媛在大湾是能够代表姜丰的,有她做中间人,他们才愿意来和周晟谈。

当然,他们都是商人,做这么大的决定可不仅仅是看姜家的面子,而是利益。

冼家号称“南洋半边冼”,听起来赫赫扬扬,暗中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但说到底,南洋总督真想覆灭他,也不难。

大树底下好乘凉,跟着姜总督的步伐走,经营南洋再布局大夏,来日说不定就真的成为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大商家。

甚至有朝一日,商人的影响力足够大,可以左右官员选拔!

何家没有这样大的野心,但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发行银币时,由何家银号承兑银子,已经让他家发了一笔横财。这发行纸币,想必其中的利润不比银币小!

各国代表陆续得到何、冼两家要到大夏投资、大夏还要发行纸币的消息,反应不一。

像爪哇,老道长摇头道:“我们爪哇底蕴小,自家还顾不了呢,没有那个本事去大夏投资,看别人的热闹就罢了。”

实际上,是经过钱勇劫走戴文纲父子一事后,张真音对大夏就有了防备。

他已经够不拘小节了,没想到姜家人行事比他还不拘小节。

这谁受得了啊!

故而,在派人来的时候,张真音就嘱咐了:“只管好生卖东西,不要招惹夏国的人。”

而马喇甲和吕宋,本来就是姜丰的心腹驻地,自然积极地和本国商人商量,看看有什么可以去和大夏投资的。

他们是没钱没机器没技术,但他们有人啊!按大夏的招商合作书上说,就是他们以人力入股......

而投资建厂方面最积极的,反而是西洋商人。

他们本来就熟悉大夏,那里本是他们国家的殖民地......知道那个地方资源不缺、大有可为。

若是允许他们在大夏投资,就能从本国移民工人过去。

同是移民,过去还要给母国交税,现在是给大夏官府交税,似乎也没有多少不同。且大夏方面说了,去投资的还有免税的优惠。

说起来,比从前更好啊!

西洋人都热衷于移民,移民多了,就把他乡变成故乡。现在大夏开了这个口子,他们把人迁徙过去,说不定可以重新占领这个大陆。

大夏的最高首领是总督,又不是世袭的,说不定来日也有洋人总督呢?

各方思量之下,大夏会馆前门庭若市,从这一日开始,一股去大夏投资的热潮渐渐席卷全球......

在这股热潮之中,倒是扶桑显得很冷静。

施伦不是不想去大夏分一杯羹,而是他已经进军鲜卑利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