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668章 走哪个门

第668章 走哪个门

朝廷最隆重的节日,为正旦、万寿、冬至。

若遇皇帝“旬寿”,即满十年的生日,都有隆重的旬寿大庆典。

庆典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万寿节期间禁止屠宰,前后数日不理刑名,文武百官还要按制穿蟒袍补服。

在这几天前,顺天府衙门就带领匠人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务必在外邦来使面前展现歌舞升平的盛事。

若是旬寿,督抚高官将进京贺寿,其余地方官员也要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遥行大礼。

当然,若遇天灾人祸、皇帝心情不好,也可能示意礼部停办庆典。

前朝有皇帝因内库空虚,十年不办万寿节庆典的,反而被百姓称赞节俭明君。

今年不是旬寿,督抚要员不必亲自进京,朝廷本也没有打算大办庆典。

却因大湾举办万国博览会,各藩属国、西洋外邦早几个月就送了贺表进京,表示会有使臣进京贺寿。

藩属国、外邦贺寿朝贡,本来就有贸易的意思。我朝泱泱大国,从来不会白收藩属国的礼,回礼的价值历来都是大于贺礼的。

礼部和鸿胪寺见今年番邦朝贡的架势竟不比“旬寿”小,既惊又喜。虽然超过了计划,但万国来朝是大喜事啊,便也上奏,请旨大办庆典。

这些年国库和皇帝内库都充足,朝廷便准了。

各国使臣入住的驿馆早已修缮一新,使臣进城时必经的驿路也铺土洒水,路旁的树上缠上栩栩如生的彩色纸花。

藩属国和外邦使臣进城的门叫“陈桥门”,各省官员进城的门叫“封丘门”,泾渭分明,体现的是内外有别、主客之分。

万寿节临近,外邦使团和各省送礼的人都陆续进京,百姓们围观看热闹,而官员们则看门道。

比方说,安南、吕宋、扶桑派来的朝贺队伍走的就是“封丘门”,大湾、岭南、闽省这些直属省份,不必说也是走这个门。

爪哇、暹罗、缅甸、波斯、西洋各国走的是“陈桥门”。

这些都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而今年是大夏建国后第一次派人进京朝贺,他们会走哪个门呢?

这才是众人猜疑不定、拭目以待的事!

万国博览会结束后,许多国家和地方就结伴启程进京了。

而缅甸方面,顾卿却说早已派了另一队人从缅甸走陆路进京,她还有要事要赶回缅甸,此次就不回京了。

姜媛知道,顾卿是缅甸萧太后一等一的心腹助手,没有她在,萧太后便如断了一臂,确实是不能离开太久的。

况且......顾卿此时心已偏向了萧瑢,大约也不想进京直面陛下吧!

她却没想到,顾卿还有事瞒着她,缅甸也在谋划着一件大事。

大湾是由巡抚总经历郑达带队进京。大夏则是由周晟、董其昌带队。

他们汇同一处,到了津港才分开。

大湾的朝贺队伍人数不是很多,他们今年送的是发电机和电线电灯。这东西在懂行的人眼中固然珍贵,在外人眼里却不过是玩物而已。

纵使有劫道的匪徒,也不会看上他们。

于是,他们顺顺利利地抵达了京城,跟在其他省份的后面,打起旗号热热闹闹地通过了“封丘门”!

大夏的朝贺队伍在津港多休整了两日,才不慌不忙地进京。

此时就连走陆路的缅甸使臣都早已抵京了。

姜殊果然作为缅甸的护卫队长,和缅甸使臣一起通过了陈桥门!虽然京中认识他的人不多,但消息还是第一时间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这可奇怪了,还真的是他?”皇帝有些意外,随即笑道:“等万寿节后,朕再召见他。问问堂堂总督之子何时成了藩属国使臣。”

高金良低头应是,也笑道:“或许是缅甸的俸禄高,姜大公子被它家收服了。”

“胡说!”皇帝笑骂。

心中却琢磨,顾卿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送缅甸的消息进京,都说萧瑢和孟康老老实实的,缅甸也没特别的事。

没想到这不声不响的,还真让姜丰的儿子都为他们所用?

这缅甸小国主的魅力那么大?

然而过了两日,皇帝总算知道为什么了。

朝廷收到了缅甸单独呈递的奏折......皇帝才明白,原来这看似风平浪静的地方早已风云突变!

事情虽然超出皇帝所料,但也不是很紧急的事,这种变故,在藩属国来说不算什么......

皇帝和其他人一样,也都在等候大夏的队伍,这才是心头之事!

这日傍晚,大夏的朝贺船队终于抵达京郊码头。

仿佛不知道周围有多少眼睛正盯着他们,周晟慢条斯理地命人仔细搬运贡品,董其昌整理好队伍,再举起旗帜一齐朝“陈桥门”而去!

大夏的旗帜在秋风中飘扬,落日的余晖把朝贺的人影拉得长长的,看热闹的百姓仍在嘻嘻哈哈地议论着这大夏使臣的服饰如何、旗帜又别开生面,不知道贡品中都有哪些奇珍?

“认真说起来,论热闹还是缅甸的队伍热闹,他们还有象群,连大象都穿着织金的衣服、驮着满满当当的箱子!”

“我表舅的小姨子的妹夫就在鸿胪寺当值,据说今年缅甸的贺礼最贵重,还有他们女王奏报呢!”

百姓们议论着,另一人笑道:“你这是胡说八道,缅甸哪有女王?是小国王当政,王太后垂帘!”

“我听的真真的是女王,你才胡说八道呢!难道我表舅的小姨子的妹夫还会骗我?”

眼看着两人吵起来,维持治安的顺天府衙役忙呵斥了一声。

其他人也劝道:“且别吵缅甸的事,看这大夏的热闹呢!”

“我正奇怪呢,这大夏总督姜丰大人不是朝廷派去的?怎么他们却走陈桥门呢?按理不是该和大湾一样走封丘门?”

“你知道几个礼?”旁人取笑道,“朝廷都没说什么呢!”

是的,朝廷没有说什么。维持治安的奉天府衙役、负责迎接的鸿胪寺官员都默默地看着大夏的队伍通过陈桥门、入住外邦使臣的驿馆。

夜幕降临,大夏众人全部进入驿馆,也没有其他队伍要进城了,陈桥门缓缓地关上,把落日关在了城外。

看热闹的百姓陆续回家,都在津津乐道着这几日的热闹。

今年这外国来朝的景象竟不比“旬寿庆典”差,到正日子那天,还有更大的热闹呢!

而夜幕中,却有很多人百转回肠,注定是难眠的一夜。

住在缅甸驿馆的姜殊换了常服,带着几个士兵悄悄回了姜家。

姜衡早听说哥哥姜殊也回京了,在家里惴惴不安地来回踱步。

哥哥今天会回家吗?

他怎么和缅甸使臣一起进京呢?前些日子到了,却没有马上回家?难道说他是隐藏身份?

还有人传说缅甸使臣带了“女王”的奏折,哪来的女王?

这件事太奇怪了!哥哥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姜衡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心情很是不安。

再有今日大夏使臣走的是“陈桥门”,跟他一起去看热闹的季和澄脸色都变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预示着风雨欲来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