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697章 人证物证

第697章 人证物证

高雷在太医院人缘很好,他是皇帝钦点入太医院的、又作出能治疗心疾急性发作的药,眼看着前途无量。

而且高雷有钱,出手又大方,一同出游都是他花钱。

谁会不喜欢肯花钱的冤大头呢?

今日来姜家的,是一个御医带着两个太医,都算是高雷的上司,平日有说有笑的。

他们看到高雷,却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严肃地说:“陛下听闻姜二公子受伤,命我们来看诊。”

现在才来......要真等他们来看诊,人都失血过多死亡了。

高雷嘴角抽了抽,感激地说:“有劳几位前辈了,我已经给姜衡处理了伤口,他刚醒来吃了点东西又睡下了。”

御医点点头,跟着高雷一起进入了姜衡的房间。

高雷轻手轻脚的,示意众人不要吵醒姜衡。

御医也很配合,三人轮流查看了姜衡的伤口又把了脉,才和姜衡一起走了出去。

老御医说:“你这手术做得不错,创口不大、缝合得也好。我常说,做手术一定要心定手稳,顺着肌理走,避开血管、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

很多人以为中医不会做手术,其实不然。华佗就能给关羽刮骨疗伤、还想给曹操做开颅手术呢!

这位老御医也是擅长外伤手术的,能分辨伤口的深浅,皇帝才派他来。

此时专业性发作,便和几位同僚一起探讨起医术来。

另一个年轻点的太医也道:“姜公子这伤险,差一些就射中大血管。再有右肩伤到了筋骨,恐怕留下后患。”

高雷叹道:“能保住命已是万幸,如今哪里想以后呢。”

老御医道:“这枪伤最要紧的就是防止伤口溃烂,若有发热就要小心了。其中关键你是知道的,我就不另外开药方了,我们先回去复命了。”

嗯......连药方都不用开,他们这看诊还真的就是看看。

高雷知道这几位同僚身怀圣命,也是身不由己,一边送着他们,一边道:“我表弟伤重,替我向太医院告个假。”

御医们听到高雷没有“特殊”的话要他们转达,暗暗松了口气。

要是高雷让他们对外夸大或遮掩姜衡的伤势,他们可很为难啊!

高雷当然不用特殊吩咐,他知道这些人是不可能收买的......姜衡也是明白这个道理,他的伤是实打实的,半点不打折扣。

御医回宫后,皇帝和三司主官很快都知道了姜衡的伤势情况。

不仅凶险差点丧命还可能以后都写不了字,对于文官来说可谓仕途尽毁。

姜衡可是乡试解元啊!要是写不了字了,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打击?

一时之间,就连皇帝都不确定这是不是姜衡的苦肉计了。

这得多大仇恨,才连自己的性命前途都不要来刺杀敌人啊!

现在最难做的,其实就是负责此案的锦衣卫、刑部和大理寺主官。

此案受害者是长公主驸马,施太后和皇帝督促他们必定要将案件查个水落石出,将凶手绳之以法以告慰王驸马在天之灵。

可是这案子,说容易查也容易,说难也难。

案发现场,五城兵马司的人第一时间封锁了。他们接旨之后,就立刻去现场勘查。

那灯谜摊子底下藏有炸药,在放焰火时被人引爆,如今现场还留有火药的残渣。

火药虽也是管制的物品,但不少烟花爆竹厂还是有的,这些年临省还建了好几个水泥厂,厂里炸石头也要用到火药。

可以说,光凭火药一时间很难查到来源。

其二便是子弹。仵作已经从王驸马的尸身提出了子弹,从子弹的型号也可查枪支的型号和来源。

但和火药一样,如果刺客用的是常见的枪支弹药,那也难以分辨来源。

这是此案的难处。

但要说容易......其实很多时候,物证只是一个佐证,要破案还是从“人”的方面突破。

受害者之一的清河公主口口声声指控凶手是姜衡,让他们去拿人。

三司主官觉得,姜衡的嫌疑还真的挺大的。

如果是一般的嫌疑人,即使是身受重伤,他们也能把人提审,一顿杀威棒下去,没有不招的。

那样自然就能破案了。

可这嫌疑人是姜衡啊!连皇帝都允了他在家养伤!

物证难查,嫌疑人一时又不能提审,让他们怎么查?!

这案子,谁摊上谁倒霉!

大理寺卿辜鸿是从寺丞升上来的,从前是姜丰和冯实的同僚。

冯实从大湾按察使一职致仕后便回京居住,他的家乡本不在京城,但他的儿子如今任着京官,也在京中置办了宅子。

此案一发,冯实就亲自去见了辜鸿,送上了一份厚礼,请他务必“秉公处理”,切不可严刑逼供。

辜鸿......不严刑逼供,如何秉公处理?!

而锦衣卫不必说了,围了姜家都还给对方通风报信。

现在,辜鸿和锦衣卫指挥使都一副无处下手的样子,只等刑部尚书做主。

刑部尚书......你们平日的铁面无私呢?铁血手腕呢?

别看老夫,老夫也不想沾惹这样的事啊!

但是再为难,案子也还是要查的......太后和皇帝盯着呢!

第一个被提审的便是主持灯谜摊子的冼海云。

冼海云在锦衣卫诏狱里呆了一夜,他心里迅速分析着今夜发生的事。

即使本来不知道内情,此时也猜到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姜衡办灯谜摊意在王驸马!

案子在刑部大堂审理,冼海云有功名在身,可以见官不跪,也可以不用先挨一顿杀威棒。

刑不上大夫,这便是读书人的优待。

冼海云毫无隐瞒地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当然,猜测的东西就不必说了。

他是真的无辜的,什么火药、刺客,一概不知情。

但从他的口供中能确定,办灯谜摊子是姜衡的主意,搭建摊子的也是姜衡的人,也就是说,能藏火药、引爆火药的也是姜衡的人。

冼海云爽快地招供,倒是省了用刑。但官府没有放人,仍然继续把他关在诏狱里。

锦衣卫的人对他还算客气,饭菜都没有太差,还问他要不要书和笔墨。冼海云的心也定了下来,唯一可惜的是,他被关在牢里,今科会试恐怕是赶不上了。

刑部迅速抓了搭建灯谜摊的人,但这几人都是本地人,专门给人搭元宵节摊子的。至于是谁藏的炸药,都说不知道。

王家子弟的口供则证实,是姜衡提议他们去看大湾的花灯的。

所有的线索,都集中在了姜衡身上。

所以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突破口还是姜衡!

过了三日,刑部尚书便将整理好的物证和口供卷宗提交给皇帝,要提审姜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