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10章 勋贵反应

第710章 勋贵反应

另一边,齐棠回府之后也掌灯了。往日这个时候,他该去给祖母请安,然后全家人一起用晚膳。

可是今日,大丫鬟拦住他道:“驸马爷和大老爷在公主那里,夫人吩咐你先不要过去。”

祖父和父亲在祖母那里?齐棠一怔,想到今天发生的事,心中有一丝明悟,换过家常衣服就先到母亲那里。

他今日得知外界的流言,没有和家里商量就递牌子进宫禀报太子。一是时间紧迫,二是不想因此事惊扰祖母。

但看府里的情况,祖母到底还是知道了。

主院里,齐棠的母亲已经在等着他了,忧心忡忡欲言欲止,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母子俩吃过晚膳,便有驸马身边的管事来请,说是齐驸马和齐大老爷都在书房等他。

“我儿过去吧。”齐大太太帮儿子整了整衣襟,叹道:“你祖母哭了一场,你祖父和父亲心情怕是不好。”

齐棠点点头,便在下人的护从下去了驸马都尉的大书房。

齐国大长公主下嫁时,是有公主府的,就在驸马都尉府的隔壁。后来公主年纪大了,便把两府间的墙拆了,合成了一座庞大的府邸。

由这座府邸,也可见大长公主当年深受皇恩。

穿过一个个院子、重重回廊,齐棠终于到了祖父的大书房。

只见祖父和父亲都在里面,橘黄的烛光下,脸色都有些阴沉。

齐棠行礼后,便在祖父的示意下坐在父亲下首。

“今日的事,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我们本来想瞒着你祖母,但这样的大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与其等事态不可收拾再让他知道,倒不如早做筹谋。”驸马都尉齐可茂道。

说完,齐可茂温和地看着孙子,又道:“你能想到进宫报信,这很好......太子那里,是何反应?”

齐棠看祖父和父亲两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自己,忙道:“太子很是震惊,随即解释,这必是不轨之徒的诬蔑!然后便去找陛下报信了。”

齐可茂意味不明地道:“诬蔑?”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今日清河长公主哭着出宫,传闻施太后昏迷了过去......戴家子弟挞登闻鼓告御状与太后昏迷之间有无联系?

若有联系,太后何以如此忌惮戴家,以至于惊怒攻心?

齐可茂腹诽,施太后这怕不是心里有鬼?亏心事做多了,难免被心魔折磨。

齐大老爷轻咳一声道:“既太子如此说,想必陛下有所应对。唉......你祖母得知此事,伤心忧怒,立即就要进宫与太后对质,我和你祖父好不容易才拦下。事态未明,岂能因流言就去问责太后?且她老人家正病着。”

公主和驸马地位说是超然,其实是建立在皇权之上。皇帝愿意尊敬你,你就超然。不愿意尊敬你,那就门庭冷落。

齐棠正色问:“当年宣读先帝遗诏、迎接嗣皇帝进京,祖父都有份,那份遗诏是真的吗?”

齐可茂赞赏地看了眼孙子,这个问题是一语中的。

只要遗诏为真,皇帝是先帝指定的继任者,最名正言顺。纵使太后行事有暇,其他藩王、宗室,谁也没有资格妄议废立!

“遗诏自然是真的,当时先帝身边大太监仇良也在,他还是时任东缉事厂督,谁能在他眼皮底下作假?先帝虽是突然病重而崩,临终前意识却清醒,是他亲自选定的嗣皇帝!”说到这里,齐可茂感叹:“都说先帝糊涂,这选继任者上面可不糊涂。”

齐大老爷和齐棠都不由得一起点头,事实已经证明,皇帝的确是一代雄主。

正因为皇帝是明君,得知这件惊天大案时,他们第一反应是应该通知皇帝、让皇帝及时应对。

如果皇帝是昏君,只怕就不是这样应对了,说不定正好借此机会改立明君,那就天翻地覆了!

齐可茂是宗正,他并不想看到国家动荡、皇帝声名受损,即便施太后真的做下了那样的事,如今他们要做的也是亡羊补牢,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一夜注定是无眠的一夜,齐家这里点着灯议论此事,其他地方也是一样。

最慌乱的还要属承恩公府施家。

他们本是衡川府乡绅,势力不及王家,也就和卢家相类。先衡川王分封之后才选妃,并不欲选大家族的,因听闻施家女聪敏贤淑、故而求娶。

尽管家里出了王妃,因先衡川王为人低调,施家也并没有沾到多大的光。

直到今上登基,施太后从藩王太后成为帝太后,施家又出了施伦这个实权总督,施家才真正在京中权贵圈子站稳脚跟。

但施伦只是旁支,和承恩公一支关系并不算很密切,施家到底还是没法和威国公这种开国勋贵相比。

承恩公府也清楚,他们的地位全部依靠施太后。

为了家族长远兴盛,他们采用的是联姻的方式,娶宗室郡君、嫁京中权贵,想来如此几代之后,便是根深蒂固的大世家了。

现在,竟有流言说施太后谋害先帝!这是万万不能认的!

承恩公是施太后的弟弟,这位国公爷性情懦弱,已经被吓得六神无主,甩袖跺脚道:“这可是什么事呢?好好的怎么有人攀扯诬蔑太后?必是戴家不甘流亡故意诬陷!可他们流亡他们的,和太后有什么关系呢?”

施家子弟都没经过大场面,此时也都面面相觑,劝也不知从何劝起,只一齐朝施平波望去。

施平波是扶桑总督施伦的儿子,进京求学客居承恩公府,没想到就遇上这样的事。

此时,施平波皱眉道:“此事必有阴谋,然而我们家一动不如一静。听闻太后娘娘病了,明日国公夫人便进宫给太后请安。除此之外,其他事我们都不要做。”

承恩公道:“不做?那怎么行?我们也要去告状,让官府把暗中散播流言的人抓起来!”

“抓人的事,陛下一定会办。”施平波沉声道,“倒是大朝会那日,戴家兄弟必会当廷陈案,伯祖父你一定要去上朝,当朝痛哭喊冤。也不必说别的,只回忆当年先衡川王的仁义恩德。”

先衡川王名声很好,薨逝的时候,地方监察上奏朝廷,列出“贤德二十四处”,是先帝的好皇叔。

或许先帝选今上做继任者,也有这位好皇叔的原因。

总而言之,朝廷不少老臣都记得先衡川王。既然先衡川王是出名的贤王,又怎么可能觊觎帝位?若说施太后瞒着他和其他藩王合谋,有些说不过去吧?

承恩公没什么主见,又知道施家最出息的人就是施伦。

现在施伦的儿子这么建议,想必是有道理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