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32章 昭告天下

第732章 昭告天下

刑部尚书刘东山近日压力也很大,和施家有姻亲关系的人都来走他的门路——和大理寺卿辜鸿、锦衣卫指挥使傅冲比起来,这位老尚书更好说话些。

施家的姻亲,自然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世子夫人是出身勋贵人家,其他夫人有清贵翰林家的,也有富贵豪绅家的。

眼看着施家被围、男丁下狱,这些人家一则关心自家女儿和外孙,二则担心牵连自己,哪有不着急的?

刘东山心知肚明,施家这回在劫难逃。这些人家送的礼,他都退了回去。

这一来,更吓得人心惶惶。整个京城都有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就连之前闹得欢的书生都沉默了,只等着最终的结果。

看到辜鸿和傅冲送过来的认罪文书,刘东山叹道:“就这样吧,再拖下去人心不稳。案子定下来,承恩公府那里也不必围着了,陛下脸上也不好看。”

毕竟是皇帝的舅舅家......

“那这奏折......由大人您来写?”辜鸿问道。

刘东山道:“此案辜大人居功至伟,便由你来写吧。”

好吧......甩锅不成......

辜鸿认命地提笔,句句斟酌着写了结案奏折。

这奏折不好写,毕竟是替罪,有些地方就不那么圆满,得想办法自圆其说。而这样的大罪,要巧妙地把罪魁祸首解脱出来,又哪是那么简单的?

幸而辜鸿半辈子浸淫刑名,什么奇异的案子都见过,练就了睁眼说瞎话、妙笔生花的本事,事情从他笔下一一道来,还真令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真是想不到啊,施家一个小小的乡绅,竟有如此野心。可怜太后竟被他们蒙蔽利用了!

罪名归到了施家和晋苍身上,便是如何处置。

所谓“弑君之罪,当诛九族”,但在历史上很少有这么极端判决的。九族牵连就太广了,能弑君的往往都不是一般人,这一个不好就攀连到皇帝身上了。

嗯,施家的九族中就有皇帝。

“我朝立国以来,均宽仁以待万民,慎用刑罚以休养生息。今施家罪无可恕,然陛下仁德,念及施家子弟有开疆拓土之功,今判决如下......”

刘东山和傅冲一起看完奏折,看到施家人流放之地是西北,傅冲突然说道:“前些年姜总督说北美缺人口,若有流放的罪人可发至北美。现在大夏建国了,百废待兴更加缺人。何不把施家人发到大夏?”

辜鸿看着傅冲,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把施家人发到大夏,还有活路吗?

刘东山道:“还是西北吧,更稳妥些。大夏路远,若途中出了什么意外也不好。”

傅冲笑了笑,不再坚持。

三人又斟酌了些词句,便联名将此结案奏折呈了上去。

内阁一接到奏折立刻轰动了起来,这个案子历时两个月,闹得满城风雨、天下沸腾,终于要有个说法了!

首辅章成贺看完奏折,沉默了一会儿道:“原来如此。”

三司会审,到底还是没有公布真相,只想遮掩过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这倒也不奇怪,锦衣卫本来是皇帝爪牙,刘尚书年老不欲担事,辜鸿又是个“体贴上意”的。

倒是兵部右侍郎毛文英看了奏折后不满道:“即便真是由施家筹措的银子,也不能说此事由施家主谋,说不定他们根本不知道银子的用途呢?施总督还在北边打仗的,就这么后头处置他的家族,岂不令人寒心?”

内阁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施伦得知消息会作何反应。

兵部尚书崔鹤道:“既然是三司的结案,还是等陛下抉择吧!”

火器军晌都已北上,现在追也追不回来了。如果皇帝也认可以施家顶罪,就说明皇帝认为施伦不会因此而反。

反正这件事,最为难的是皇帝,里里外外的都是至亲......

如果是常务的奏折,都是内阁直接批复的。遇到内阁决策不了的,也会写上意见再呈上。

但这一回,内阁没有意见,直接原件呈交给了皇帝。

臣子的反应,其实都在皇帝的眼皮底下。

看到内阁没有意见,其实皇帝还悄悄松了一口气。他还担心章成贺等人揪着太后不放,穷根问底要太后认罪呢。

想必......朝臣也被汹涌而来的檄文震慑了,一时不敢再添柴加火。

奏折呈到御前,皇帝没有犹豫太久,便批复了:

着抄没承恩公府家产,施令嘉及其妻斩首示众,世子、世子夫人及其他成年男丁流放西北,其他女眷幼童回原籍。

施家其余旁支不知情者不以追究。

至于晋苍的凌迟处死,则改成了斩立决。

圣旨发了下去,大理寺便张贴结案文书、向天下各州府发邸报,务必以尽快速度让世人知道案子的进展。

你们要的真相和交代来了,不要再闹了!

京中文武百官和百姓都第一时间知道了案情,《京城日报》上详细写着呢!连承恩公和晋苍认罪的文书都有!

茶楼酒肆里议论纷纷:“真是想不到了,原来事情是真的,还真有人敢行刺先帝!”

“嘿嘿,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拖下马。书上都有这么写的,怎么会没有?”

“真是该千刀万剐!只这样斩首流放倒便宜了施家!”

“得了吧,那是皇帝的亲舅舅家,总不好逼迫太过。”

其他人也说:“皇帝是明君,这些年免了多少杂税徭役?要不是他老人家,我们哪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咱们做人要感恩。”

“就是!前些年大雪,要不是朝廷救济,我全家都饿死了!谁要逼迫皇帝,我可不依!”

虽有人觉得以弑君之罪来说,对施家的处置过于宽厚仁慈了,但看旁人纷纷维护皇帝,也不敢再唱反调。

京中百姓对这个案子的处置,就这样认可了下来。

先前题“反诗”的那些文人墨客,甚至还写起诗称颂皇帝大义灭亲。

《京城日报》还挑选了一些写得好的诗发表在报刊上,随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将报纸带到各地,其他地方的人也称颂起皇帝大义灭亲了。

而朝中勋贵大臣,他们可不像寻常百姓一样,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

对这件案子的真相,他们心里都明白。

但此时,却一致保持着沉默。他们在等地方的反应,尤其是发檄文的那三方。

要质疑和反对,也轮不到他们。

已有人做出头鸟,他们等到两败俱伤,最后再力挽狂澜、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妙哉?

只看大湾那边,按说姜家和施家是有旧仇的,这一回却没有动静,就知道姜家只怕也是这个想法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