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42章 丧仪之争

第742章 丧仪之争

皇太后施氏薨,梓宫停于宁安宫。

皇帝宣布辍朝十五日,命礼部尚书会同典丧仪宗人府大臣详议丧期服色礼制。

这皇太后丧仪虽有一定规制,但也有从繁从重和从轻从简的区别,端看皇帝的心意。

先钱太皇太后薨,朝廷便以海外征战、国事繁重,“力劝”皇帝从简办丧仪,皇帝虽“伤心不已”,但到底“国事为重”,“不得不”将太皇太后的丧仪简单办了。

钱氏入葬皇陵,便象征着属于上一辈的时代彻底结束。那个时候,皇帝是意气风发的。

如今嘛......

宗人府宗正、驸马都尉齐可茂先是按旧制拟定丧仪,其妻齐国大长公主怒道:“岂有此理!她挑拨宗室、谋害先帝,还要勋贵百官、内外命妇哭灵?她还有功了不成?”

大长公主是皇帝的姑姑,以她的辈分有资格提出质疑和反对。

最初得知先帝驾崩的真相,大长公主已经痛哭了一回,以大局为重才隐忍不发,甚至默许齐驸马包庇太后。

但现在施太后已死,这死后哀荣她绝不同意!

齐驸马无奈地说:“按制,太后薨,皇帝辍朝五到十日,如今皇帝宣布辍朝十五日,便是表达了他对太后的重视。帝心如此,做臣子的自然当体贴。”

“如今国外战事不停,国内天灾人祸,今年的夏粮都还不知能否征得上来。这内忧外患之下,一应礼节正因崇简。”大长公主义正言辞地说。

当初钱太皇太后薨,朝臣不也是这么说的吗?

齐驸马向来敬爱公主,现在公主这么说,他便硬着头皮向礼部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礼部尚书便道:“宗正大人真是体恤民情!不瞒你说,近日也有其他同僚来找老夫,都在说这个事。唉,檄文到京城才多久?又有夏粮抗税一事,民怨沸腾难以平息。今太后薨,实不宜再烦扰百姓、令天下瞩目。”

太后突然薨逝,确实令百官都有些措手不及。

很多人都等着太后和皇帝的应对。民间以抗税为要挟,让太后自尽呢......这可是必要载入史册的事。

然而,施太后就这么死了。

虽有猜测她是得知民怨沸腾后忧惧而死,也算是百姓为先帝报仇了。但无论她是怎么死的,“谢罪”一事都不了了之了。

对朝廷来说,其实是悄悄松了一口气的。

民间抗税国库就缺钱,他们这京官还怎么做?虽然他们也各有私心,但大局上还是希望国家稳定的。

礼部和宗人府的意见一致,便得出了丧仪的规制呈交皇帝:

“皇太后梓宫停灵九九八十一日,宁安宫正殿设几筵,建丹旐于门外右旁;皇帝服缟素,日行三奠,率众成服,初祭、大祭、绎祭、月祭、九九日祭。京中勋贵大臣服布素,每日二次家中遥拜。二十七日内停止娶嫁、辍音乐,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

而后宫之中,丧期服制二十二款,属皇后服制者有一。内廷主位,二十七日释缟服后,二十七月内常服。

停灵期满,送灵柩回衡川府与衡宣帝合葬。”

皇帝看完仪制后大怒,将奏折狠狠地摔倒了地上。

皇太后薨,应该停灵百日。停灵九九八十一日是降格为王太妃仪制!他登基之后好不容易为母亲争得“皇太后”名分,现在又要打回原形?

京中勋贵大臣按制当轮流进宫哭灵,家中遥拜?那是地方督抚的规矩。还是说,他们觉得太后不配让他们哭灵?

“岂有此理!欺人太甚!”皇帝怒气冲冲,立刻命人宣礼部尚书和齐驸马进宫。

礼部尚书和齐驸马早有准备,迎着皇帝的怒火丝毫不惧,从鲜卑利亚战事说起,再说到恶月日食、水旱蝗灾、民怨沸腾、地方抗税......总而言之,为了国家稳定,请皇帝以大局为重,减轻繁文缛节。

齐驸马还道:“陛下服缟素,日行三奠,自初丧至九九日, 躬亲致祭,其哀不可谓不深。宫妃皇子咸集哭灵,其悲不可谓不切。至于文武百官,抚国安民,重任在身,每日家中遥祭,亦尽恭敬之心。”

意思就是,你们一家人爱怎么哭怎么哭,百官有正事呢,不爱哭就别勉强了吧!

皇帝一口气堵在胸口,咬牙道:“好!很好!文武百官皆有重任在身,不能来哭灵?朕偏偏要他们来哭!谁不哭,谁就是大不敬!”

至于停灵,更是要停足百日,少一日都不行!

皇帝强硬,自己拟了仪制,逼着礼部尚书和齐驸马签名盖印、发了出去。

这中规中矩的仪制却引起了百官的喧哗,如齐国大长公主立刻称病不起,无法亲到灵前祭奠。

她是长辈,皇帝再怒也不能去公主府把姑母拖出来,便只能忍下。

百官本应按两班轮流进宫哭灵,以章成贺为首的老臣哭了两日,便“哀痛不能自持”病倒了。他们不敢称“年老体衰”,因为一个不好,皇帝顺水推舟让他们告老还乡,那就真该哭了。

到了后面,“哀痛不能自持”的官员越来越多,每日来哭灵的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皇帝又是一阵气闷,这些家伙说什么“哀痛”?对死人说谎,也不怕遭报应。

但气闷归气闷,强逼着礼部尚书和齐驸马定仪制,已经是皇帝胜了一局,后面就不能逼迫太甚。要真让锦衣卫挨家挨户地逼着人来哭灵,那就太难看了。

停灵期间,皇帝还命礼部拟定太后的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这是礼部的工作,经过丧礼仪制一事,礼部尚书知道自己就是个幌子,最终还是皇帝来决断,但还是召集属官来拟定。

先衡川王的谥号是“宣”,“圣善周闻曰宣”,是美谥。

礼部想了几天,终于还是选了几个“平谥”呈了上去,要他们选“美谥”真是违逆良心。

不过......如他们所料,皇帝根本不采纳!

皇帝道:“女子出嫁从夫,太后自然随先王谥号,朕以思母之心,加谥号为‘贞宣皇太后’。”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罢了......反正他们说了不算,看看其他人怎么说!礼部尚书便应了,宣示给内阁。

内阁首辅章成贺皱了皱眉,“不隐无屈曰贞”,意思是坦荡无私。

施太后坦荡无私?真是个笑话。

不过,皇帝最近很强硬啊......

章成贺也时刻关注着海内外的动静,听海商道,有大军自大夏来,不日即达大湾!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