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70章 群贤毕至

第770章 群贤毕至

冬至这日,冼海同一大早来侍奉老师。

姜丰正准备用早膳,看到冼海同来了,笑道:“来得这么早,还没吃早饭吧?来,和我一起吃。”

冼海同恭敬地谢了,才在下首坐下。

姜丰喜欢粤式早茶,桌上都是一笼笼的点心,分量都不多,胜在精致美味。

冼家就经营着大佳腊最大的粤式茶楼,对这家乡的味道甚是怀念。他也不客气,一边给姜丰斟茶,一边自己吃得欢。

姜丰看他吃得香,胃口也更好了。

吃了早饭,姜丰优哉游哉地品着茶消食,冼海同有些不安地说:“老师,天色不早了,我们出发吧。”

“好。”姜丰放下茶杯,甩了甩袖子站起。

嗯......他们师徒二人今日都穿了宽袍广袖的魏晋长袍,头上戴着高冠,端得是飘逸潇洒,就是行动间颇为不便。

在熊楚楚略微担忧的目光下,姜丰出门了。

本来姜丰还想让熊楚楚一起去的,可恨这论道会,竟然不让女眷入场!这回夫人不能看到他舌战群儒的英姿了,真是遗憾。

上马车的时候,冼海同先上车给姜丰掀帘子,然后就听到“咚”的一声,头冠撞门框上了!

冼海同扶了扶头冠,尴尬地笑道:“真是不习惯。”

姜丰抿着唇忍着笑说道:“适应了就好。”

实则他也是第一次穿成这样......

马车迎着晨光行驶在铺着青石板的大街,穿过内城、外城,一路往春舒园而去。

冬至本是盛大的节日,百官休沐,正好举行论道会。

从内城各个街坊,一辆辆马车向城外驶去,车上的人大多穿着广袖华服、头戴高冠,只恨寻不到可拉车的好牛,不能把魏晋风度装个十成。

许多马车在城门处排成队,一辆辆穿过护城河的石拱桥。

河上已经结了冰,一些少年在冰上冰嬉,听到马车的铃铛声,都好奇地看去。

他们不知道这些华丽的马车要去哪里,只笑嘻嘻地讨论着哪家府上的马车更好看......这些京中的少年,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是有见识的。

到了春舒园附近,姜家的马车就停了下来,因为前方已经车水马龙、水泄不通了。

春舒园是陈仲光的道场,因陈仲光身上的神秘色彩,到了本朝这道场也没被拆除,反而香火更甚。

园林外直通京城的大道最宽处可达十丈,都比得上内城御道的一半了。

那么宽敞的大道,居然被车马轿子塞得满满当当,今日来参加论道会的人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到这样的盛况,不少文人都欣喜感动,赞一句“盛世太平,文风鼎盛”......

姜丰也叹息了一句:“衍圣公府这回卖门票挣了不少吧?”

哼,好歹主讲人是他,居然没给他出场费?

亏了,亏了~~

冼海同低着头假装没听见,老师这话实在大煞风景......

姜丰的亲兵高大魁梧又都荷枪实弹,很快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主办方衍圣公府的孔世子和国子监祭酒等人忙迎了出来,相互见礼。

这些都是当世大儒,在这样的场合,礼节又比平日更繁琐。

咬文嚼字地问安,你来我往说十几遍,双手成掌、大拇指朝上的拱手礼需要弯腰九十度,动作舒缓、姿态优雅。

即使下一刻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表面上的礼仪也得做足,这才是论道会嘛!

“君子和而不同”,即使学派不同、意见有分歧,但这只是学术上的争端,并不是匹夫的私仇。

进园之后,人就不多了......时间没到,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外面候着,还不能进来。

冬日里的春舒园,没有一丝春色,红墙碧瓦间只有松柏青青、不畏霜雪。

这里既是“道场”,自然也是有道士的。

那老观主出来和姜丰见礼,稽首道:“姜大人和我道门有深厚渊源,老道久仰大名,终于得以相见了。”

姜丰回礼笑道:“道长客气。您这春舒园有当世‘稷下学宫’之称,集儒道两家之长,可真叫人羡慕。”

道长矜持笑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语是“玄学”的思想,其精神是崇尚自然无为,即道家思想,同时,笃信名教,尊崇"三纲五常",即儒家思想。

玄学便是“儒”与“道”的结合。

冼海同悄悄看了那老道一眼,想不到春舒园一个道长都这么有学问......不由得挺直了腰杆,想到接下来的论道会,心情更紧张了。

孔世子等人引着姜丰进入大殿,便见宽敞的殿前广场上,密密麻麻摆满了数千蒲团。

论道会上,主讲者和听众都是跪坐、行古礼。这些蒲团就是让听众跪坐的。

天气那么冷,时间还没到,当然不会有人傻傻地在蒲团上坐着,重要宾客都在大殿后方的雅室等候。

把姜丰送到,孔世子等人告罪后就出去了,今日还有其他贵客会来,他们要出去迎接。

待外人走后,冼海同咂舌道:“老师,这么多的蒲团,怕是京中文人和进京述职的官员都来了!”

大湾出身的官员也都会来,但淹没在这几千人中,只怕水花都溅不起来。

“来就来嘛,怕什么?”姜丰随意地坐在蒲团上,姿态慵懒......穿上了这身衣服,也得装出几分名士风流。

冼海同端端正正地跪坐在下首:“方才孔世子说,诸位皇子也会来。太子殿下是相信科学的,日食之事,就是他带着我们去宣传的。”

只是不知道太子会不会给老师帮腔。

毕竟讲道,也是要人接话捧场的。若是姜丰一个人在上方讲,下面全是反对的人......那场面,冼海同想一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太子殿下?”姜丰笑了笑,“他倒是个好学的。”

姜丰有信心,太子会接受科学的思想。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就是今日最重要的听众,也是姜丰首要发展的信徒。

时辰一到,外面渐渐响了人语声,是听众们进场了。

每个人的入场函上都有编号的,众人找到自己的蒲团便安静地坐下,相互之间点头致意、不敢大声喧哗。

后方的蒲团渐渐坐满,前方的蒲团还空着。

官场时时刻刻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级别越高的人位置越靠前,也越晚到。

最后,这些高官大儒才陆续从殿后的一间间雅室出来,在前方的蒲团坐下。

侍郎、寺卿、副都御史、通政使......不一会儿,各位部堂大人陆续而至了。

已经坐下的人悄悄数着,越数眼睛越亮,到最后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内阁次辅、首辅、各位皇子、太子殿下都来了!

今日这论道会,够他们出去吹一辈子了。

外头的钟声响起,国子监祭酒上台致辞,而后说道:“想必诸位都知道,本次论道会,吾等荣幸请到大夏总督姜丰大人做主讲。姜大人今日讲的是‘科学之道’!请姜大人!”

雅乐声奏起,姜丰昂首挺胸、姿态端庄地踩着乐点从一旁的甬道一步步走了出来。

冼海同恭恭敬敬地跟在身后。

他有种错觉,姜丰是上朝的帝王,他是贴身大太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