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72章 舌战群儒

第772章 舌战群儒

皇帝是不是神明选出来的“代言人”?

宣传科学会对“君权神授”产生冲击,这也是大湾系心照不宣的目的,但堂而皇之地说出来,难免得罪皇帝。

一旁沏茶的冼海同手微微颤抖......

却听姜丰微微笑道:“顺应天意?天意是什么?”

“人类不停地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也对宇宙充满幻想。大地上所有的文明都有神仙鬼怪的传说,由此产生了宗教信仰。”

“然而,天上真的有神仙吗?子不语怪力乱神,我没亲眼见过,不敢说没有,便也如至圣先师般‘不语’。”

是的,他是魂穿,可灵魂可以理解为一种磁场,穿越虫洞到另一个平行时空,这和神仙是两回事。

他自己也无法弄清穿越的原理,便“不语”了。

“那天上有什么?我麾下的军队研究出一种热气球,可把人载到天空,用于空袭敌营。士兵在天空中看到什么?白云不过是聚集的水汽,并无神仙来往。”

“京营已向大湾下了订单,采购一批热气球,将来在京郊练兵时,诸位或可一见......若见到天上有不明飞行物,可别以为是神仙出行、顶礼膜拜。”

姜丰开了个玩笑,下方的人想到那个场面——一群愚民对着热气球跪拜,也忍俊不禁。

“飞到天上看不到神仙,那承载了许多人幻想的月球呢?‘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连楼宇都数出来了,真是言之凿凿......”

“钦天监里购进了一台高倍天文望远镜,我特意让人去向监正请示,监正大人通情达理批了一些通行贴,允许感兴趣的士人到钦天监的观星台,亲眼看一看这白玉京!”

姜丰话音一落,他的随行人员就拿着一盒通行帖出列,看那盒子不大,想必这通行帖数量不多......想来也是,钦天监虽说不是六部这种重要衙门,也不是人人能进的。

众人争先恐后地举手领取通行贴,不管月球上有什么,亲眼看一看也是好的......万一姜大人说得不准,他们就是看到嫦娥翩翩起舞呢?

通行贴很快发完,没领到帖子的人不甘心地问道:“大人,何不将这天文望远镜搬到春舒园来,吾等今日先睹为快?”

姜丰和煦地解释:“钦天监的观星台坐落在太白山上,位置高、受干扰小。最重要的是......今日是冬至,不适合赏月。这通行贴半年内有效,诸位可到钦天监预约,选十五赏月,岂非妙哉?”

众人一听也是......但一想到月亮上可能既无白玉京也无嫦娥,这赏月似乎也没什么意趣了。

发通行贴已经耽误了好一会儿功夫,等听众重新安静下来,姜丰接着说道:“天上有没有神仙,我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不好妄断。”

“但对天意,在下倒有一些愚见,在此抛砖引玉,与诸位贤者共论!”

“都说帝王乃上天之子,代上天管理万民,君权神授,乃顺应天意......秦始皇在渭水祭祀出现黑龙,汉高祖斩白蛇起兵,汉武帝之母怀孕时梦红日入怀......凡明君降世,皆有天象。”姜丰侃侃而谈。

下方的老儒长叹:“此乃‘天人感应’也!”

“这些都是人为制造的。”姜丰很快接道,顿时吸引了群儒怒视。

“天是什么?天就是力量的总和,人们传说神明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能力,这些能力,人就没有嘛?”

“掌握科学,人能飞上天,也能潜入海底,能开山造河、也能填海造陆......这些都是人类可以实现的能力!”

“君主承天景命,这‘天’不是神明,而是百姓!先贤亦有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顺应天意,这‘天意’就是‘民意’!”

天意就是民意?君主不是神明的代表而是百姓的代表?

百姓可以拥护君主也能倾覆君主?

这......其实并不是姜丰的首创,纵使到了皇帝面前,也不能说顺应民意是错的。

可如果君主不能代表上天,就失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天子不是上天选出来的,难道是百姓选出来的?

国子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站起,昂首道:“姜大人此论将‘天道’至于何地?儒家认为,天象和人事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若君王无道,奸佞乱国,上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若政通人和、君明臣贤,上天则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

周围的人也纷纷点头,这是他们根深蒂固的信念,也以此“天道”来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姜丰认真听完,答道:“这是汉朝董仲舒提出的理念。董仲舒说自己的儒家学说是一位美貌的少女,需嫁给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他把‘天人感应’这一套学说嫁给了伟大的汉武帝,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在我朝政治学术上的统治地位。”

“然而,董仲舒这是篡改了阴阳家的理论、取悦皇帝罢了,在他之前,从未有哪位先贤提过天人感应!”

顿时有人反驳:“子曰‘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曰‘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这不正是天人感应的理念?”

人家董仲舒是大儒,自然不是凭空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

“孔圣此言,是对何人所说?”姜丰问道。

“是国君。”

“夫子周游列国,为的是让那些国君接受自己的理念,自然要先用上天先把那些国君震慑住。但他私底下对子贡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见夫子自己,其实是不信那一套的。”

儒士们面面相觑,姜丰用夫子的话来反驳,却不好对答。

从这个方面来说,姜丰不愧是传胪,可把经义读得透透的......

儒士们陷入沉思中,皇子们却又有别的想法。

姜丰反驳了天人反应的说话,提倡科学,首先就是为皇帝正名......今年以来,又是天狗食日、又是水灾蝗灾,那些官员都磨刀霍霍向皇帝,要皇帝下罪己诏呢!

既然天行有常,与皇帝无关,那这些都不是皇帝的罪过了!

“姜大人!若说天体运转是自然天象,与人事无关......有天文望远镜为证,可眼见为实。那蝗灾呢?自古以来出现蝗灾,都象征着人君失德,此事何解?”

“蝗虫祸害粮食,自然是灾害......但你不知道蝗虫也是美食吗?”姜丰淡然一笑。

讲道半日,临近中午,不少人一早吃匆匆吃了点东西就出门,如今都饿了。

可听到姜丰说蝗虫也是美食,还是忍不住胃翻滚难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