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02章 比金矿重要

第802章 比金矿重要

“爱卿此言何意?”皇帝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几日前,有人举报安南私开金矿,姜丰言之凿凿地说安南没有金矿,现在却说安南有矿......此矿非彼矿,其中有误会?

姜丰笑得意味深长:“安南没有金矿,但有别的矿,在臣心中其价值比金矿更高。”

户部赵侍郎忍不住反驳:“什么矿能比金矿更有价值?”

黄金是硬通货,尤其现在海贸发达,有黄金什么买不到?

“那我先说说安南有什么吧!”姜丰持笏向皇帝躬了躬身,回禀道:“自安南收复以来,总督莫明根据安南官府记载、民间传说四处勘探矿产。目前已探得北部广宁地区拥有大片的露天无烟煤矿、老街地区有磷灰矿、陆安地区有尖晶石矿。”

“这些矿产都不是朝廷管制矿产,其中磷灰矿和尖晶石矿都还未开采。只有北部的无烟煤矿是露天的,去年已经开始开采。又因煤矿是在安王的藩地之内,需得分两成收益给安王府。”

皇帝淡淡地说道:“爱卿的意思是,安南总督莫明和安王合作开发的就是这煤矿,而不是所谓的金矿?既如此,安王左长史密折上告时,卿为何不说?”

非得看着朝廷大张旗鼓地派三司南下?看着章成贺一系像傻子一样沾沾自喜?

姜丰正色道:“陛下容秉,此事臣也是前日,大湾选派的先生进京才知道的。臣是南洋总督,总督衙门在大湾,安南的汇报是先交到大湾,再随这些先生一起送进京。”

这个时候,三司已经南下,完美地错身而过。

但姜丰说他没有提前知道?

谁信呢?他要是不知道,那日在朝堂上何以如此镇定?

户部赵侍郎不甘心地说:“安王左长史举报,王府去年获得三千两黄金的分成,这煤矿只开采一年,就如此值钱吗?简直价比黄金了。”

“无烟煤用途广泛,军中采购做蒸汽轮船的燃料、安南建火力发电厂也要储备,第一年开采出来的无烟煤其实还不够安南当地用,更没有外销产生收入,因而财政收入没有增加。”

“但是总不能少了给安王的分成,因此莫总督按无烟煤的国际价格支付给应给王府的部分。”姜丰解释道。

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税赋上,都给安南洗脱了瞒报矿产的嫌疑。

真是合情合理的解释!

章成贺心中默默地叹了一口气,知道三司下安南不会有任何收获了。

谋划了那么久,自以为抓住了姜丰的把柄,却成了一个笑话。

前些日子质疑安南私开金矿的声音有多大,现在的笑话声就有多大。

姜丰挖了一个坑......让堂堂首辅成了听风就是雨,被一个五品长史糊弄的人。

脸面掉到地上,捡不起来了。

姜丰接着说道:“臣今日要说的却不是这无烟煤矿,无烟煤矿再价比黄金,在臣心中也没有磷灰矿重要,因为磷灰矿关系到粮食的产量!”

百官的胃口一下子被钓了起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姜丰。

在刚刚过去的耕耤礼上,姜丰行了三公的“五推五返”礼,现在就要关注粮食产量了吗?

“国以农为本,爱卿请讲。”皇帝的语气变得和煦,这是一国之君必须关注的问题。

姜丰道:“这就关系到理工学院的化肥研究项目了。种过地的人都知道,作物生长要施肥。古人有刀耕火种,用草木灰作肥;农民用五谷轮回之物作肥。”

“但这些肥料里面都有哪些元素?能不能有更高效的方式给作物施肥,使农业增产呢?这是化肥项目研究的问题。”

“大湾理工学院研究了好些年,弄清楚了植物生产所需要的化学物质,如氮、磷、钾等。研究人员把这些可促进植物生产的无机化合物称为化肥。”

“大湾已研究出用磷灰矿生产磷肥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磷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因此,臣命南洋各地勘察磷灰矿,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安南老街地区探到了一个磷灰矿的富矿。”

“这难道不是金矿更重要的东西吗?”

姜丰洋洋洒洒地讲了一通,众人听得似懂非懂。

但其中的关联是听明白了:化肥确实能提高作物产量,磷灰矿可生产化肥,安南有磷灰矿。

从这个关联来说,姜丰说磷灰矿比金矿更重要,没毛病!

粮食可以吃,黄金再好它也不能吃啊!

姜丰奏请:“陛下,如今皇家理工学院申报的研究项目,是氮肥、磷肥、钾肥这几种常量元素肥及混合肥的生产。有了这些肥料,给作物施肥不再依赖有限的农家肥,粮食增产指日可待!”

皇帝高兴地说:“很好!这个化肥研究项目,朕准了!这科研资金,就从皇家内库出吧!”

“陛下圣明!此乃万民之福!”姜丰立刻称颂。

皇家理工学院的费用参照国子监,是由户部从国库拨款的,资金一年结束一次。但理工学院的支出显然比国子监大,等国库的拨款恐怕会误事。

皇帝适时提出从皇家内库拨款,日后化肥研究出来,真的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天下人必将对皇帝感恩戴德!

想到这里,皇帝心情甚好地说:“那饲料又是何物?”

化肥已如此神奇,这饲料又能带来什么惊喜?

皇帝都不禁期待了起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规模化的养殖业?”姜丰笑着将规模化的概念解释了一下。

兵部尚书笑道:“北方草原上牧马放羊,可是姜大人口中的规模化?”

“崔尚书所言正是。”姜丰笑了笑,“养殖业如果想上规模,就需要大量的牧场和草场,因此提到规模化,众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北方草原。百姓家庭养殖鸡鸭猪牛羊,却不能形成规模。因为养多了,没那么多东西给禽畜吃。”

“我先不说鸡和鸭,我们先说别的。南方很多江河湖泊,民间也有挖鱼塘养鱼的。但是这些鱼多数是割草来喂、任其自然生长,生长速度慢。普通百姓想要吃一口鱼,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众人听得默默点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们这些当官的当然不缺鱼吃,但是平民百姓呢?

逢年过节能吃上一口已是不易。

“大湾发明了一种技术,叫做网箱养鱼,这种技术很简单,只需要将由网片制成的箱笼,放置于一定水域就可以进行。用这种方法实现高密度精养,一分的网箱,投入二百八十斤鱼苗,五个月后,可收获两千八百斤成鱼!”

“你说多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