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04章 姜丰的忠告

第804章 姜丰的忠告

“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上好的雪浪纸,压着一块青铜虎钮镇纸,章成贺提笔挥毫,诗句跃然纸上。

看了一会儿,他却皱了皱眉,这字写的是行书,笔意却有些凝滞,泄露了题字人心中的犹豫不定......

正准备扔了这份失败的作品,却听管事来报:姜大人到了。

放下笔,章成贺迎了出去。

院子里有一丛杜鹃花开得正好,红的、粉的、紫的,相得映彰。

姜丰和章成贺一起进来,在花丛旁的石桌边入座。

今日他一个人来,弟子和儿子都没有带,章成贺也没有让儿孙出来陪客。

两个人就这样坐在石桌边,青衣侍女奉上茶来,便敛身退到回廊上。

“‘ 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阁老家的杜鹃花开得真好,也比别处早。”姜丰带着回忆的笑容,“衡川府郊外的山上,也有好大一片野杜鹃,每年春天都有许多文人雅士去赏花。”

章成贺看着杜鹃花,突然道:“施太后在世时也最爱杜鹃,还说暖房培育的名品再好,也不如衡川山上的野杜鹃。”

因上有所好,京中有暖房的人家多会培育几盆杜鹃,春天时进贡宫中,今年倒是省了这事......

姜丰话题一转:“去年的事......阁老刚正不阿、不为尊者讳,实在令人敬佩,我每每想起,都为阁老的高风亮节所震撼。敬阁老一杯!”

在施太后谋害先帝一案上,章成贺步步紧逼的态度是符合姜丰的立场的,间接的为姜家、为高云报了仇、出了一口气。

姜家得承章成贺的情。

章成贺低头抿了一口茶,淡然道:“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本心罢了。”

“本心......”姜丰笑道,“阁老说得是,一个人从微末走到高位,最难的就是坚守本心。”

“当年我在开建任知府,那地方好山好水好穷困。我当时想,我这开建知府,不知能当几年,但哪怕只当一年呢,也该为百姓做些事。”

姜丰怅然回忆,“我和莫明到广府,想买西洋织机,却没有门路,最后求到了您那里......”

章成贺也回忆起往事,不由得笑道:“那时候我看到你还吓了一跳。几个月前还是个白胖子,才多久就又黑又瘦了,百姓都说你额上画个月亮就成戏台上的包青天了。我虽然好笑,却也感动,知道你是个做实事的......”

“当时我收到消息,你是京中下放的,又是新帝的人。我想着,这样的人大概应付两年也就升迁了,不拉拢不得罪罢了。

“谁知道你却兢兢业业的救灾、买织机还买到我这里来。你和莫明......那时候莫明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

姜丰也感慨道:“阁老那时候也年轻,还用蛇羹吓唬我呢。”

说着往事,两人一起笑了起来......这些时日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消散了很多。

笑了一会儿,章成贺拨了拨茶叶,目光悠远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咱们也都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样子再如何变,也不过不忘本心罢了。”姜丰回应了章成贺最初的话。

章成贺轻轻地用杯盖拨了拨茶叶,看着姜丰说道:“我们走到这一步,都少不了面对种种闲言恶语,然每日辛苦劳瘁,不敢有任何推脱避让,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为了‘图报国恩’,报答陛下的信重和百姓的托付罢了。”

“苟利社稷,生死以之。阁老的信念,我懂。”姜丰微笑,“然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

姜丰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叠薄薄的纸,放在桌上。

章成贺没有立刻拿起来看,而是问道:“昨日你说安南已探得无烟煤矿、磷灰矿和尖晶石矿,不知这尖晶石又是何物?”

“尖晶石是一种宝石,它璀璨迷人、红艳似火的色泽,深受西洋人喜欢。那英吉利国王王冠上的大红宝石,就是尖晶石。”

章成贺点头道:“缅甸有翡翠、安南有尖晶石,南洋果然是一块宝地。”

“是啊!整个南洋矿产丰富,想必金矿、铁矿、铜矿也是有的,假以时日勘探出来,可为我朝提供发展所需的资源。”姜丰道,“即使不论这些矿产,南洋的橡胶在工业上也应用广泛。所以我一开始就说,一定要把南洋囊括在我朝的版图内。”

章成贺沉默了一会儿,姜丰说有金矿、铁矿和铜矿,那一定就是有的。只是这些矿产是朝廷管制的,不知姜丰什么时候才会报上来?

他低头喝茶,隐藏了一抹自嘲的笑容......他还想以莫须有的“安南金矿”来攻讦姜丰,现在姜丰却大大方方的告诉他,金、铁、铜都有!

在哪里?不告诉你。

是啊......整个南洋都在姜丰的掌控之下,又哪会那么巧的透露消息给他们?说不定曾桐的密信,也在姜丰的眼皮底下。

这么一想,心惊之余,又有种难以言喻的挫败感。

“这曾桐行事不谨,不应再留在安王身边了。还是把他调任别的地方吧。”章成贺说道。

虽然曾桐让他成了笑话,但到底是自己的人,现在已经暴露了,在安王府也待不下去了,还是得调走。

姜丰点了点头。

一个王府长史罢了,无须揪着不放。

坐了小半日,眼看夕阳西下,姜丰也起身告辞了。

章成贺送姜丰出门,才打开姜丰留下的那叠纸,看着看着......脸色却变得铁青,咬牙道:“让大公子过来!”

章大公子知道今日姜丰会来,为免父亲会让他见客,一整天没有出门。

结果姜丰没有见他,姜丰走了,父亲却怒气冲冲地见了他。

“金陵那里,是怎么回事?”章成贺怒道,“你办的好事!”

章家的家乡在淮扬,在淮扬、金陵一带势力都不小。

章成贺素知族人有借他的势经商的,但这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过分他都睁一眼闭一只眼。

实际上他做这首辅开销不少,庭院里四时鲜花,府内上下的用度,这一切光靠朝廷的俸禄是不够的。

族人亲眷经营产业,每年给章府的供奉不少。

这也是当官的惯例。

但是!章家人竟然在金陵这样的大城重镇外私设码头,进出货物从章家的码头过,可以避过官府征税。

换句话说,章家截了朝廷的税。自然,章家的税收得比官府少,这私家码头比官家的还要热闹。

这件事,章成贺不知道!

章大公子听到是这件事,怔了怔:“这是金陵内外心照不宣的事......省内各大家族的货都从我们的码头上进出。而官府那边也都打点好了,就是督察御史也和我们是一伙的,从来没有人举报过。”

这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

再说,水至清则无鱼......都做到首辅了,手底下的人有些产业,有何不妥?

章成贺扬起了手,险些一巴掌扇到儿子脸上,最终颓然的放下,沉声道:“你可知,这是姜丰给我看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