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10章 北方兵动

第810章 北方兵动

去年秋天,兵部从四品司库孙琳押送军需到瀚海,回程时已入冬。施伦建议他们在库伦城过冬。

库伦城位于色博勒河边,是喀尔喀蒙古最大的城池,靠近我朝东北......当然,现在整个蒙古草原都是我朝治下。

孙琳和督军太监等缩在库伦城过冬,漫长的冬季无所事事,便常在城内外溜达,渐渐地发现这个城池有些不同寻常。

草原的春天是风刮来的。

在强劲的春风中,残雪在不知不觉中融化了,草木开始复苏。

站在色博勒河边,孙琳和督军太监、几个心腹下属聚在一起。

“库伦城南边的图拉河有金矿是确凿无疑的了......本地百姓都在河里淘金,那河床上流淌的就是金沙。”孙琳小声的说道。

现兵部右侍郎毛文英任辽东总兵时,在施伦的扶持下一举平定了东北女真各族,又向西进发平定蒙古草原。

而后,朝廷设东北省、蒙古省,仍由当地民族自治。

朝廷平定北方,只是为了消灭从古至今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对这片寒冷的高原并没有什么期待。

现在,孙琳等人却发现当地百姓在图拉河里淘金!

这件事,本地自治的蒙古人旗主肯定是知道的。百姓哪里敢私自淘金?肯定是为旗主办事的。

“毛侍郎是否知道这个事呢?”督军太监压低声音说。

他感到一丝不妙......毛文英是主管军械、军需的兵部右侍郎,是孙琳这个司库官的顶头上司。

在场得知库伦城秘密的,除了他之外都是兵部的人!

孙琳垂眸道:“依我看,毛大人必然是不知道的,他若知道岂能不汇报给朝廷?想必是蒙古旗主背着朝廷私自开矿。”

“论理,这些矿在蒙古草原,就是蒙古人的。但是现在蒙古已臣服我朝,所有土地、军民、矿产自然都是我朝的。”

“是这个理。”其他人都一齐点头。

孙琳又道:“除了图拉河,还有几处金矿的传闻却不知是真是假,咱们也没时间去打探了。还是回朝之后上报朝廷,由朝廷派人来勘探。”

库伦城是个好地方,他们这一个冬天,有宽敞的帐篷住着,有马奶酒喝着,有牛羊肉吃着......

然后发现库伦城富裕得超乎他们的想象。

而后,就碰巧得知几处金矿的传闻。

除了图拉河,还有呼木勒、乌赫尔楚鲁特、占布拉......等好些地方。这些若都是真的,那这蒙古草原就是金山啊!

发现金山秘密的自己,也就是朝廷的大功臣了!孙琳兴奋地搓了搓手。

督军太监不知孙琳心中所想,听到说要回京就松了一口气......他还怕孙琳贪功、非得查个一清二楚呢。

这在别人的地方查这样机密的事,不是嫌命长吗?

商议了一会儿,众人决定在天晴之后就回京!随后带着士兵打的一些猎物,若无其事地回到库伦城内。

“孙大人,又去打猎了啊!”城门的蒙古族守卫热情地说。

“是啊!打了几只黄羊和兔子!”孙琳乐呵呵地说。

在蒙古旗主眼皮底下打探消息,还是挺刺激的......

过了几日天晴了,泥泞的草地也变得干爽,这些后勤兵就准备回朝了。

谁想出城往南没有几十里,就听到后方人马响动。

孙琳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蒙古旗主派人来追击他们。

严阵以待地警戒了一会儿,才看到来人打的是“施”字大旗。

原来是北征军的捷报!

“北征军在乌拉尔山以东瀚海堡彻底剿灭罗刹国远东军,俘虏远东军主帅皮亚诺夫、铁木司科及降军数千人。施伦以朝廷北征军主将的身份,和罗刹国签订《乌拉尔条约》......”孙琳激动兴奋地复述信兵的话。

在场的所有华国人顿时欢呼了起来!

北征军打胜仗了!我们大天朝打胜仗啦!

把罗刹毛子赶到乌拉尔以西,整个鲜卑利亚都是我朝的领土!从此我朝的疆域南抵南洋、北达北冰洋!

“登临瀚海!收复鲜卑利亚!”

“华夏旗帜,传扬四海!”

“施总督威武,北征军威武!”

“吾皇英明,万岁万万岁!”

............

阵阵欢呼之声响彻云霄,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飘荡。

孙琳兴奋过后,向施家军的信兵问道:“如此,施总督是要回京献俘了?大军先行返回扶桑?”

信兵正色道:“我家总督大人正带兵扫荡乌拉尔山脉及鲜卑利亚的罗刹人聚居地,派我们先回京报捷。大军随后回朝。”

“大军回朝?”孙琳怔了怔,“押送俘虏岂用得着那么多人?施家军不返回扶桑而挥师南下?这军需消耗也不少啊?”

信兵道:“所以我军去扫荡罗刹人村落了。若粮草还有不足,可向蒙古各旗征调。”

这不对!

孙琳后背冷汗淋漓,这不是粮草的问题......而是施家军不该南下!

即使要稳定鲜卑利亚,一时不能返回扶桑,也应该原地驻防,也不是南下。

十多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南下压境,是想干什么?

可惜信兵没有过多的解释,仍然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往京城方向传递捷报。

在押送军需的后勤兵回朝之前,鲜卑利亚大捷的消息已经传回了京城。

与此同时,施伦大军要从北至南回朝的消息也传了回来。

普通小官儿和百姓都在为我军大捷而兴奋,尽管很多人都不知道鲜卑利亚在哪里,但收复故土肯定是大喜事!

我朝开疆拓土,已经完成了前代都完成不了的事,现在又收复了汉唐故地,陛下之功,就是汉武帝唐太宗再世也得叹服!

这可真是天佑华夏!

然而朝中大臣想得就比较多了。

施伦这是怎么回事?没有兵部调令,他打完了仗要么原地驻扎安定地方,要么原路返回扶桑,他有什么理由带兵南下?

没有调令而擅自调兵遣将,他是要兵谏还是兵变?

皇帝收到消息也是暗暗握紧了拳头,压抑着怒气道:“孙琳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是送军需和督军的,现在仗打完了,捷报都传回来了,他们还没回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拿着朝廷的俸禄去草原半年游了呢!

当然,皇帝也知道冬日的草原路途难行,这是有些迁怒了。

他愤怒的对象,其实还是施伦。

从前施太后一直反对征伐鲜卑利亚,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于国无利。

“有蒙古草原做屏障已足够,鲜卑利亚那冰天雪地的地方给罗刹人就是了,何必妄开衅端?”

内阁对此战也是不太赞成的,认为我朝疆土已经够大了,若再继续扩张根本无力掌控,最后地方督抚坐大、尾大不掉。

是他从民族利益出发,力排众议,支持施伦北征。

为了此战,兵部还特制了奢侈的军装和各项防寒装备、武器弹药也都是最先进的,这么一来简直把国库都掏空了。

现在......施伦打完仗调转枪头南下?

这让皇帝情何以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