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62章 欢迎陈璋

第862章 欢迎陈璋

陈璋一进京,就得知了首辅致仕这样的大事,甚至章首辅致仕后为报皇恩还捐献家产,《京城日报》上都把章成贺写成可歌可泣的忠义之士。

在大湾呆了一段时间,知道内情的陈璋啼笑皆非......

果然真相如何不重要,明明章成贺用银子买晚节,皇帝捏着鼻子认了,还索性把这件事利用起来,为百官树立一个楷模。

“看来老姜的好事不远了。”陈璋微笑。

首辅之位不会空缺太长时间,章成贺致仕了,皇帝必然要任命新的首辅,朝廷上下都有共识,这新首辅是姜丰无疑了。

有子弟考中了皇家理工学院或是到大湾喝喜酒的,都庆幸自家及时拜了新首辅的码头。

当朝首辅,其权势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权相抬一抬手,就可以贬黜一个不得势的官员......如宋朝时的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成功游遍祖国大好河山~~

所以,对于京官来说,和新首辅建立友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想到皇家理工学院开学在即,不少人又动了心思,或许可以捐一笔“科研金”,讨姜大人的欢心?

京中种种喧嚣热闹,落入陈璋眼中,还真让他有些唏嘘怀念。

大夏地广人稀,即使最热闹的新约城,也没有这种繁华喧嚣,没有这种人间烟火气。

他已想好面圣说什么,皇帝却没有立刻召见他。

今时不同往日,陈璋已不是皇帝手中的鹰犬,而是堂堂一国大将军。

万寿节时,大夏国使团都是以藩邦使者身份进城的,大夏是相对独立的国家。

我泱泱华夏、礼仪之邦,面对外邦来客,自然要以礼相待。

陈璋进京后住在了自家府邸,礼部和鸿胪寺却派了官员来,客气地问他是否需要移居大夏使馆。

陈璋笑着婉拒了:“我在京中有宅子,还是住自己家舒服些。”

又对礼部主事说:“前些日子小女出嫁,多劳礼部和宗人府操持,陈某感激不尽。”

礼部主事道:“周氏是陛下封的县主,吾等职责所在,此乃皇恩浩荡。如今陈大将军来朝,陛下命光禄寺准备了国宴、请您赴宴。”

这是必要的礼节,是朝廷对大藩国的尊重。

陈璋朝皇宫方向拱了拱手道:“陈璋谢陛下隆恩。”

礼部主事和鸿胪寺官员悄悄对视一眼,这陈璋没有想象中桀骜跋扈,对陛下还是很恭敬的。

可是,这也是应该的......陛下对陈璋真的不薄啊!

朝廷设国宴,由礼部尚书做主,宴请陈璋和在京的大夏国使臣,陪客的还有京中勋贵武将、锦衣卫指挥使傅冲等人。

消息传了出去,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都知道前锦衣卫指挥使、现大夏国大将军陈璋回朝了!

据闻,陈璋只带着一队亲卫,轻车简从就回京了!

他不知道多少老臣都咬牙切齿地骂他乱臣贼子、狼心狗肺、枉顾圣恩吗?

“傅冲还真把陈璋请回来了。”威国公府,世子岑泽笑道,“陛下也是,非得把人喊回来,要个解释?这些乱臣贼子,哪个不是巧舌如簧?一个个都有不得已的理由。到头来,还是自己生气。”

岑家在宫中有些消息渠道,知道皇帝最近生了不少气。

有萧玦那个不孝子惹起的,也有章成贺这个“忠臣”惹起的,现在又来了一个......岑泽真怕他的皇帝妹夫气出病来。

岑巍淡淡一笑:“陛下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有爱憎。王玢、姜丰、施伦、陈璋......都是他登基之初的支持者,是他最信任的人。他用这些人搬开了一块又一块绊脚石,结果这些人反过来却砸了他的脚。”

“他生气恼怒,自然要问个明白。”

岑泽想了想,同情了皇帝妹夫一瞬......皇帝最信任的人里,如今只剩一个王玢是可靠的了?

“还有章成贺,也是皇帝一手提拔到内阁、取代前任郑阁老,结果......”岑巍说着,也微微叹了口气。

皇帝眼光是不错的,重用的都是人才,也果然把国家治理得海晏河清、威加宇内,但是人才也是双刃剑,一个掌控不好就伤到自身。

岑泽低声道:“章成贺总算是善始善终了,来日保不准还能得个‘文忠’之类的盖棺定论。但陈璋这回进京,我却恐出什么意外。”

岑家有意谋划高丽,来一场“收复故土”之战,也求一个丹书铁券。

此时已秘密在东北调兵遣将,实在不想节外生枝。

万一陈璋出了什么事,又是多事之秋,坏了岑家的大计!

岑巍摇了摇头:“陛下忍得下姜丰和施伦,也忍得下陈璋,不会有什么事的。”

岑泽口中应是,心中却还是担心。

姜丰有家人亲眷在国内,又是押送粮税浩浩荡荡进京,其所言所行,都表达出以祖国为重的意思,皇帝能容忍他;

施伦虽然带兵压境,却有为施家求公道的名义,又有进京献俘的理由。且施伦是皇帝的表兄,施太后刚走不久,皇帝总要顾念一点血脉亲情。

陈璋却不一样。陈璋原本是锦衣卫,是皇帝手中的利器、鹰犬!鹰犬反伤主人,这如何能容忍?

带着这种担忧不安,岑泽也出席了欢迎大夏国大将军的国宴。

宴席上,气氛倒是一派祥和。

仿佛朝廷真的欢迎陈璋这个远道而来的贵客。

光禄寺还很用了来自大夏的食材做膳食,如主食就是土豆。

土豆作为一种新引进的高产良种,很多人只闻其名却没有吃过,在这宴席上还是第一次尝到。

吃起来,似乎比南方常见的番薯要美味?

难怪番薯作为杂粮难登大雅之堂,土豆却可以登上光禄寺的席面......

席上觥筹交错,岑泽对陈璋敬酒,笑道:“陈大将军守卫我朝藩国,战功卓著,实乃国之栋梁。”

强调一下,大夏是华国的领土,你陈璋只是代天子守藩篱。

陈璋回敬道:“国舅爷过奖,您亲自往塞外劳军,声势浩大,连我在海外也有所耳闻。”

然而施伦要称王你也毫无办法。

两人半真半假地互相吹捧了几句,陈璋突然笑道:“皇后娘娘千秋节将至,我也带了寿礼来,但不知娘娘可会喜欢。”

岑泽客套地说:“群臣贺寿,都是大家的心意,娘娘自然是高兴的。”

“娘娘喜欢就好。”陈璋笑着,语气轻缓地说:“这份礼物我准备了好几年了,难得此次进京,可以亲自送回来。”

听他这么说,其他人都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礼物?

问也不好问......总归等千秋节到了,也就知道了。

但陈璋话里话外的语气,却令人有些惊讶......陈璋对皇后娘娘如此恭敬?一份寿礼准备好几年?

难道说,陈璋当初不是皇帝的心腹,而是娘娘的心腹?

陈璋突然叛变有什么隐情?

岑泽脸色不变,心中却在骂:这厮快点去死吧!

皇帝没被陈璋气到,他先被气得心口疼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