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70章 紧急会议

第870章 紧急会议

皇家理工学院距离京城不过小半个时辰,爆炸的巨响、升起的烟尘让京城的百姓都惶惶然。

这是有乱兵打到城郊了?

好在一声巨响后就再无爆炸,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门又迅速派人到街上维持秩序、派人出城查看情况,百姓才镇定下来。

不是乱兵就好......那到底是出了什么事了?

过了小半日,五城兵马司的人从京郊回来,消息才渐渐传开了,竟然是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发生爆炸,几个朝廷命官当场死亡、礼部穆主事和夏国大将军陈璋重伤昏迷!

本已到了散衙时间,内阁重臣都回家了,听闻了这件事,纷纷递牌子要求面圣。

结果他们才赶到宫门,皇帝已经下旨急召内阁、六部重臣进宫。

兵部尚书毛文英边走边说:“夏国声势正隆,可不是偏远小国。陈璋又是手握军权的大将军,他在华国出了事,两国关系该如何?”

夏国趁此机会宣布和华国断交、就此完全独立呢?

内阁次辅辜鸿也是眉头紧皱,这正是重臣担心的事!

本来,华、夏两国的关系就很微妙。

其一:夏国是由华人所建的国家,百姓也是以华国移民为主。但同时也有南洋移民、西洋人、黑人、原住民等......

其种族、民族势力复杂,占统治地位的华人,也得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各方的关系,否则可能导致庞大的国家四分五裂。

可以说,虽然大夏建国纲要中,明确表示承认华国的宗主国地位,其百姓却一不定承认。

其二:夏国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往东可与欧洲、非洲贸易、往南有南美这个后花园,其地理位置优越,一旦华、夏两国交恶,只会便宜西洋人。

辜鸿步履沉重,到底是哪个傻瓜想到的刺杀陈璋呢?真是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虽然,大家都知道皇帝是彻底厌弃了陈璋,可厌弃归厌弃,人家也不领朝廷的俸禄了。如今来者是客,朝廷还派人作陪、尽地主之谊呢。

杀了陈璋,是为陛下分忧吗?分明是给陛下添麻烦!

到底是哪个傻瓜笨蛋呢?

许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督察院左都御史王玢叹了口气,他不必猜,他知道是傅冲。

傅冲奉命去大湾请陈璋进京,回京之后,他就再没有登过陈府的门。按理,傅冲是陈璋的旧属,这老上司回来了,设宴接风洗尘、回忆一下过往岁月也是常有的吧?

但是傅冲对陈璋避之唯恐不及。

别人不知道原因,同样掌管着锦衣卫消息渠道的王玢知道,傅冲是怕皇帝也不再信任他。

出了陈璋的事,皇帝对锦衣卫的信任度都大大降低了。

傅冲有了危机感,想要铤而走险除掉陈璋,以表忠心......他暗中的举动,王玢看在眼里,京中某些人,比如威国公也看在眼里。

王玢没有阻止,是因为他觉得以傅冲的本事,干不掉陈璋。

刺杀、下毒,陈璋都是行家,傅冲哪是他的对手?

但这突如其来的一声爆炸......那炸药似乎比寻常的火药威力还大?是理工学院正在实验的新型炸药?这个事情复杂了!

从宫门到养心殿,这一段似乎很长,又似乎很短。

众人走进殿中,已经到了掌灯时分。殿内几盏电灯同时亮起,柱子上的宫灯也同时点起,照得整个大殿亮如白昼。

如今宫中有几台发电机、主要宫殿都拉了电线,皇帝和妃嫔的夜间生活都丰富了很多。

“吾皇万岁万万岁”众臣齐齐行礼。

“众爱卿平身、赐座。”

来的都是内阁和六部主官,在皇帝面前也有一席之地。

众臣谢恩入座后,皇帝沉声道:“今日突发的事,诸位也知道了。朕已命太医去抢救伤者、顺天府协助身亡官员家属处理后事,但事涉藩属国大将军,不得不慎重,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礼部尚书哀痛地说:“伤亡的主事和司业都是礼部属下,臣恳请陛下派人彻查此案,究竟是实验室意外还是人为,给伤亡的官员一个交代!”

嗯?实验室意外?

本朝众人都心照不宣,一致认为这起事件是针对陈璋的刺杀。可礼部尚书悲痛之中,还能想出第二种可能?

辜鸿眼珠转了转,朗声道:“臣附议!此事不仅要给伤亡者一个交代,若是实验室意外,更要追究责任人,以免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皇帝说道:“五城兵马司已封锁现场,此案在京郊发生,归顺天府管辖,便由顺天府彻查。”

辜鸿松了口气:“陛下英明!”

总算不是刑部、大理寺和锦衣卫三司会查了。皇帝这么处理,显然是想大事化小,不想大张旗鼓地当成一桩刺杀案来办。

交给顺天府来查,最终可能就是以实验室意外结案了。

这有利于安定民心,但是......大夏方面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皇帝又交代礼部和鸿胪寺安抚大夏使臣、抚恤身亡官员的家属,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领命。

王玢出列道:“臣以为,大夏使臣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万一陈璋不幸......我们也应该早想好应对之策。”

兵部尚书毛文英也道:“陈璋此次进京,只带着一队亲兵。其随行的护卫营留在大湾,一旦他们收到消息发生动乱,恐怕对大湾及沿海地区造成冲击。臣以为应当先封锁消息,同时令津港、大湾加强戒备。”

只要先下手为强,控制住陈璋的随行兵马,甚至吞了他的海船,那么问题就不大了。

即使陈璋死在了京城,传到大夏也是一年后了。大夏撕破脸、派兵来犯,也近两年的时间了......

朝廷完全有时间从容应对。

毛文英的建议也算周全,也是完全为朝廷着想。

可王玢却说道:“臣之长子王淮从大湾回来,说大湾兵马纷纷下南洋,传闻是护送贵客,但也可能另有目的。无论真相如何,大湾兵力空虚是现实!陈璋的护卫营都是久经战阵的,即使人数不多,想要拿下也不是那么容易,更别说吞了他们的海船。”

“此事一个处理不好,不仅华、夏两国交恶,更会造成大湾、南洋的动乱,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重!”

毛文英问道:“既如此,王大人有何建议?”

大湾兵马下南洋?毛文英心中一动,这是又有新的国土要收复了?

王玢拱手道:“消息难以完全封锁......当务之急是召姜首辅进京,只有他能安抚好大夏使臣、应对陈璋的护卫营。即使他卸任了大夏总督,在大夏的威望也是无人能比。臣以为,姜首辅一人可抵千军万马!”

皇帝点了点头,朗声下旨:“下令兵部八百里加急,召姜丰进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