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906章 声东击西

第906章 声东击西

平壤守将紧急商议了一番,都觉得不管对方抱有什么目的,议和都是一个机会。

本来双方就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就算华国打下高丽,也同样是从属的关系,和现在差别不大。

也许对方也就是吓吓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打到底呢?

虽然这是侥幸心理......但考虑到两国实力的差距,只要有希望就应该去尝试。

“都是那些使臣,道个歉都不会!就是认个错,说史书写错了又怎么样?再拿两个史官出去顶罪,事情就结束了,也不会打这场仗了!”有个高丽将领说。

这种想法,是许多高丽人的想法。

普通百姓大多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唐太宗是谁,大约就是曾经和他们祖先打过仗的中原皇帝?既然宗主国说他厉害,那就厉害好了......

非得争个谁对谁错?拳头大的就是对的,有什么好争的!

事到如今,只能尽力弥补了,如果能议和,高丽就渡过了一场灭国的危机。

这也是他们的功劳!

平壤守将一面派人回汉城告知这个好消息,一面提出要和对方主帅岑泽议和。

“岑将军是国公府世子、皇后的亲兄长、北军四镇将军,我们高丽也久仰华国岑家的威名,希望能和岑将军共议和平。”高丽派出阵前使者到华国军中。

岑泽和黎思安对视了一眼,果然还是要岑泽留下......这些高丽棒子还挺有心计的。

按照岑泽最初的设想,大军压境,高丽人都得望风而逃,君臣出降......万没想到对方竟然敢反抗。

从前只听说姜家征暹罗、收安南,似乎都很容易,轮到自己上阵,才知道每一场战争都有变数,再弱小的敌人都不能轻视。

计策已定,没有过多犹豫,岑泽就同意了由他出面和高丽会谈。

但他也提出,以平壤守将的身份没资格和他议和,必须由汉城派有分量的人来。

平壤守将松了一口气,他们已经得知华国人有一种威力巨大的炸药,把他们的城墙炸掉也很简单。

如果不是俘虏了傅冲,平壤失守是迟早的事。

对方提出要和汉城来使议和,可见还是有些诚意的,倒让他放下了戒心,一口答应了这个要求。

为表己方的诚意,平壤方面还把除傅冲之外的几个俘虏释放了。

岑泽黑着脸接收了这几个人,也没问他们被俘的经过就把人押了下去。这些人隶属锦衣卫,不是他的下属,要论罪也是来日押回京城问罪!

现在他必须拖延时间,让黎思安带兵绕行江原道进攻汉城;同时,他还要唱一出空城计,以少量兵力拖住平壤守军。

这对岑泽来说是一场挑战,他自幼熟读兵书,却是第一次把声东击西、空城计运用到实战中。

这是一次冒险,一个不好就连他自己也陷进去。

岑泽想过最坏的情况,就是他也和傅冲一样被俘了。

只要黎思安顺利攻下汉城、俘虏高丽君臣,灭亡高丽国......那么平壤守军就成了一支孤军,除了投降别无出路,更不敢拿他怎么样。

除非是平壤守将丧失理智,拼着同归于尽也要杀他泄愤,那就算他倒霉了。

想要唱好空城计,必要的掩饰少不了。

先是华国军队为表议和的诚意,同意后撤百里,在后撤的同时,黎思安率部化整为零悄悄离开,而留守的将士来回进出,表现出声势浩大的假象。

岑泽有意拖延时间,平壤守将派人回汉城报信,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双方暂时休战。

在这样表面和平、暗潮汹涌下,黎思安带兵进发汉城。

从平壤至汉城,按原来的路线走黄海道,是海边平原,行军较容易。高丽防守的,也是这条路线。

但如果绕行江原道,却是山路崎岖,莽莽的原始森林,行军困难。

横在黎思安大军面前的,是阿虎飞岭山脉、马恩山脉等几座山脉,可以说整个江原道都是崇山峻岭......

难怪江原道守卫空虚,这些崇山峻岭就是最好的屏障。

北军大军还在阿虎飞岭山脉中潜行,汉城先收到了平壤的消息,华国军队肯议和,由威国公世子、北军将军岑泽亲自和他们谈!

李国主大喜:“我军俘虏了他们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们肯议和了!我们这就选人去议和,条件可以谈。”

为了抵抗华国来袭,李国主把镇守京畿道和南边全罗道、庆尚道的士兵都调去了北方。

全罗道和庆尚道的驻军防范的是扶桑和海寇,作战经验较丰富。全部士兵调去北方,已经是孤注一掷了,整个南方防守都空了......

为防再出变故,唯有尽快停战。

高丽群臣也欢呼雀跃,他们同样不想和强大的华国开战。

华国有多强大呢?前朝时,扶桑曾入侵高丽,高丽国主都流亡到华国去了,最终还是华国派兵击退扶桑,助他们复国。

本朝就更不必说了,连扶桑都被华国灭了。

“若要议和,我们的姿态就要放得更低一点了。”高丽老臣道,“比如历史的事,就暂且承认他们的史书是对的吧!”

其他人脸上出现一阵屈辱愤怒的神色,却是悲愤而不敢言。

承认华国的史书是对的,就是承认他们的祖先是华国的手下败将?承认孔夫子不是高丽人?这也太屈辱,太欺负人了!

李国主叹道:“形势比人强,也是没有办法。我们忍下今日之辱,来日我们强大了,再改口吧!”

商议之后,李国主派出亲弟仁川王做使者去与岑泽议和,这人选分量够重,给足岑世子的面子。

仁川王身负重任,带着一支随从护卫,就走黄海道,疾行入平安道,抵达平壤城外。

“他们这么快就到了?”收到消息后,岑泽有些惊愕,又问黎思安到哪里了。

信兵回报:“黎将军已穿过马恩岭!”

岑泽盯着地图看着,前方还有一道横跨南北的大山脉,只要穿过这道山脉,大军就能抵达江汉平原,往前直到汉城都是一马平川......

“很好,我们慢慢议和!”岑泽笑着,布置了下去。

议和嘛,当然是你来我往慢慢谈,哪里有一下子就谈好的?

岑泽提出要求:

一、高丽向宗主国认罪,检讨己方篡改历史、不臣不敬之罪,严惩史官等人;

二、高丽上交人口册、各地行政、地形图册;

三、高丽赔偿本次华国出征的军费;

四、高丽必须接受华国朝廷下派官员、由华国在高丽驻军。

............

这一条条要求,是岑泽参照了当初《安南条约》设置的,只除了由朝廷向高丽征税这一条。

毕竟要是加上这一条,就不是藩属国而是行省了。想必高丽决不答应,岑泽自认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但即便如此,高丽也形同亡国了。

“岑世子这样就不够诚意了,我们手中还有俘虏呢!”仁川王提醒。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