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914章 帝王气度

第914章 帝王气度

听到太子的回复,皇帝倒没有太意外,沉默了一会儿,慢慢说道:“朕早知会有今日。”

“当年姜丰一意要去北美做总督,朕犹豫不定,就是因为北美和南洋不一样,这是个适合建国、能发展为强国的地方。假以时日,必能和华国分庭抗礼。”

“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太后所言,朝廷派大军打下北美,最后却独立建国、尾大不掉,反而可能威胁本土;另一种是姜丰所言,华人不去,洋人会去,这片大陆落在华人手中总比洋人手中要好。这关系到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是国家大义。”

“最后,是姜丰赢了。北美成为了大夏国,发展得更是超乎许多人的想象。”

“璟儿,我们必须接受和面对这个事实了!”皇帝冷静沉着地说道。

萧璟拱手受教。

他知道,他的父皇是一代明君,不是看不透的人。

皇帝接着说道:“姜丰回朝任首辅,制定的一些列政策,是要走科学兴国的道路,朕也允许了。我们华国有更好的基础,只要道路是对的,也能迅速的腾飞,这个信心,朕是有的。”

“至于朝中老臣担忧的科学、工业动摇国本,其实和姜丰所说新兴的阶级冲击皇权是一个意思。璟儿,你怕吗?”

听到皇帝突然发问,萧璟思考了一会儿答道:“父皇,儿臣下大湾的时候,曾亲眼看到工厂轰鸣的机器、滚滚的浓烟,看到大街上行走的朝气蓬勃的工人。儿臣那时候曾担忧害怕,但现在儿臣不怕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室若无过,百姓又何必倾覆之?”

皇帝哈哈大笑:“皇儿所言极是!从前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所献的‘美人’,以儒学治理天下。现在,朕接受了科学,以科学来兴国。儒学为道,科学为术,都为朕所用,能令国家强盛,天下万民丰衣足食,百姓何必倾覆之?”

说到这里,皇帝目光凝了凝:“那日在朝会上,姜丰当廷保举国家安全部的正卿。京中有人说,朕同意裁撤锦衣卫、组建国家安全部,便是向姜丰退让了。真是可笑!锦衣卫也好,国家安全部也罢,都可为朕之刀剑,又有何区别?”

萧璟笑道:“父皇圣明,即使是姜丰、施伦,他们所有开疆拓土的功绩,也都是华夏帝国的、是父皇的。史书上论起这些功绩,他们怎么也越不过父皇去。父皇才是这江山的执掌者,是华夏这座大船的掌舵之人。”

太子这龙屁拍到了皇帝的心坎上,令他满心欢畅。

父子俩相视而笑,皇帝慨然道:“在他们看来的大事,在朕眼中也不过是区区小事。想看到朕悔恨、痛苦?他们恐怕是要失望了。璟儿,朕与说这些是希望你明白,身为帝王,只要占据大义,根本无需计较阴谋小道。像岑家那样,为了一份丹书铁券气急败坏、忘记本心,就可笑了。”

岑巍到底是自己的外祖父,萧璟有点尴尬了。

好在皇帝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转而说道:“陈璋伤好了,开春后必会返回大夏。届时姜媛的第二个孩儿也出生了,大湾众人会一起去。朕会让礼部及鸿胪寺组成使团,一同前往,参加后年举行的大夏博览会。我们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眼界开阔、头脑清醒的人,朕让他们去见一见世面。”

萧璟笑道:“父皇英明,省得那些人总是坐井观天,说这也不足虑、那也不足虑。”

皇帝摇头失笑:“朕才说高丽夜郎自大、故而亡国,我们是绝不能犯这个错误的。至于大夏要分庭抗礼,停止朝贡......这一日不过是比预料中早一点到来罢了。”

“大夏认华国为宗主国、按年节朝贡,不过是初建时的缓兵之计。姜丰若任大夏总督,凭他的为人,这个朝贡还会持续得久一点。他既回来了,就算没有陈璋遇刺一事,大夏迟早也会找理由停止朝贡。”

“朕看明白了,大夏的那些人里,对国家都没有多少归属感,对朕更说不上忠心。”

说到这里,皇帝的语气还是有些黯然。

道理是明白,可想到乱臣贼子一窝窝,还是挺扎心的......尤其是那个姜媛,皇室对姜家不薄,敕封她为郡君,她的母亲为国夫人,怎么她一点忠义之心都没有呢?

只能说,是天生反骨了。

皇帝不愿意去想,是太后的种种行为把姜家逼得越来越远,是他的防备忌惮让姜家不得不寻后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虽英明,却也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臣子的心。

萧璟忙安慰道:“父皇,世人本来就是愚者众、智者稀,既不能为我所用,也不必可惜。天下之大,愿意为皇室效劳的人才不知凡几!真要说起来,儿臣更可惜大夏的黄金。”

所谓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名义,不过是面子关系,丢了也就丢了,金子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国家要告诉发展,更是离不开金子。

父子二人又商议了一回蒙古的金矿,甚至探讨了一翻发行纸币的可能性。

金子的作用是货币,那么以纸币为货币呢?如果国内通行纸币,民间少用黄金,黄金就能集中到国库,成为国家储备......

关乎这个国家未来前进道路的许多事情,在未想清楚之前,皇帝不能拿出来内阁共议。

那些朝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一个不好就把好事办成坏事。

但他却能拿出来和太子商议。

儿子长大了,终于成了他的左臂右膀。

至九皇子萧玮后,宫中再无小皇子出生,如今这些皇子中也没有比萧璟更出色的。皇帝认清了这个现实,渐渐愿意放权给太子。

这也是因为权臣势大,只能父子齐心了。

中午,皇帝又留了太子用饭。

后宫妃嫔听说此事,也麻木了......事到如今,谁还能和太子相争?

太子当初是和姜丰一起征天竺的,两人在朝堂上上演了抱头痛哭的一幕,世人皆知太子和姜丰相得,而现在姜丰入主内阁了。

马喇甲城主沈之鹤是姜丰的心腹,现在也将成为太子的老丈人了。

与其在这里做无谓的争斗,还不如考虑一下分封海外的事呢。

说起来,高丽也收复了,这倒是个好地方......封个萧家的人做高丽王,陛下想必会同意?

在高丽俘虏进京的同时,有不少人盯上了“高丽王”的位置,除了宫中的皇子,也有外地的藩王。

皇帝不是有心削藩,把他们分封海外吗?不如自己占据主动权,去高丽总比去大夏、南洋、塞北之类的要好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