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这位日本大叔是爱知县名古屋口音,看上去年龄也是50岁左右,但他的护照看起来有问题,身份简介那一页是后替换的,照片是撕下来再贴过的。”秘书跟在董显光、冯子琪身后,一边走一边说情况。
董显光:“这会不会是日本准备派到中国去的间谍?”
“不应该,如果是日本的间谍,那他不会用假护照,或者说间谍的护照一定是日本政府给办的那种所谓的‘完全真实的假护照’。”
……
牧野茂在中国大使馆坐了半小时。
办事员把他的证件拿去验证之后就没回来过,他估计大概可能是假证件被看穿了。
看穿了也没关系,最多是被轰出来永久黑名单而已。再说他还有planb。
就是可惜办证的钱了,这本封皮印着“日本国海外旅券”的假护照花了他整整15美元呢。
这是牧野茂在街头看见一张广告,上面写着“証明書を作る 絶対迫真!”,他再顺着广告找到的假证制造作坊。
“佐藤平太郎先生,我就按您护照上的名字称呼您吧。”冯子琪坐在牧野茂对面。“不知道先生有什么难言之隐,以至于要隐姓埋名离开日本。”
“我很抱歉,试图用假证件来蒙混过关,有些幼稚了。首先我必须澄清,我不是盟军追缉的在逃战犯,也不是有劣迹或争议的二战日本将领。”
牧野茂说,“我的真名叫牧野茂。”
冯子琪接过牧野茂递过来的一张证明。
冯子琪对海军和造船不是特别精通,不知道牧野茂是谁。但是这张证明他能看明白。
这是签发于1939年的吴海军工厂工作证件,上面写的字是“吴海军工厂造船部首席设计”。
“原来牧野茂先生是吴海军工厂的造船专家,首席设计师。”
“如果具体到某一型舰,我通常不是原始方案设计师,而是建造设计师。”牧野茂说,“比如‘大和’号战列舰,它的方案设计出自平贺让机关,而当方案设计抵达吴海军工厂后,就海军工厂造船部设计室——也就是我接手图纸,对图纸做最后的审阅和修订,并将其从蓝图变为现实。”
“哦,您就是‘大和’号战列舰的首席建造设计师?!”
牧野茂:“不只是‘大和’号,还有其他的一些战舰我也参与了设计。说起来,我进入造船业界已经三十年了。”
“我是在大正11年也就是公元1922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船舶工程系就读。大正14年毕业。之后我在横须贺的船舶管理总部工作,负责设计或协助设计船舶。”
“1931年,我公派到法国进修,1934年毕业于瑟堡的法国国立造船学院。”
“回到日本,我进入吴海军工厂造船部担任设计师,设计的第一型军舰是阳炎级,1939年升为首席设计。”
“那时候‘大和’号已经在吴海军工厂秘密开工了,我是建造设计师,1939年升为首席建造设计师。”
冯子琪眼睛瞪得比较大了。如果他的身份没虚报,那就是个顶级的造船工程设计师啊。
“那,你现在是不是不能自由行动?你虽然是造船厂的工程师,但战争中也被授予过技术大佐的军衔。”
“我可以在日本国内自由行动,但不能出国。1948年我受邀前往美国,在纽波特纽斯做过一个技术报告,但回国之后我的护照就被日本军管会收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伪造一张护照来离开日本的原因。”
……
“总理,这个牧野茂表示十分想来中国工作,他说的理由是,日本在他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有正常的军队了,而他擅长设计战舰,在日本他的后半生将毫无用武之地,只能写写回忆录造船史。他说他敬佩中国,尤其是中国在朝鲜击败了联合国军,在台湾海峡几百了美国海军,中国将来必定雄踞于世界,海军也必将是世界级的强大海军,所以他一定要加入中国崛起的激流,而中国也一定会需要他。”
外交部副部长章翰夫向总理汇报。
“嗯……”总理想了想,“他与我们接触是没有日共做中介吗?”
“没有,他自己买了个假护照找上门来的。”
“日本战败后他也没有被起诉或者受罚?”
“没有,他严格意义上属于工程设计人员。”
总理:“这个问题先不忙做决定,我们把聂参谋长和唐华找来。”
……
“嘶……这个日本设计师是个大佐啊?”聂帅听完介绍,吸了一口气说道。
章翰夫:“被授予了大佐军衔,但从没带过兵也没当过参谋,是个造船设计师。”
“那就是没来中国打过仗喽?”
“没有。”
聂帅:“那我没问题了。”
唐华:“等一下,我有个问题。我知道牧野茂这个人,是个挺有才华的舰船设计师,但如何证明那个人就是牧野茂呢?”
章翰夫:“我让大使馆有空的时候做做走访调查。”
唐华:“这样吧,我来写一封信,麻烦大使馆的同志递送到牧野茂先生家里。不过重点是交流和切磋,以文会友为主,也兼顾验明正身。”
唐华用铅笔画了一个简单的大和号侧视图,当然属于“灵魂画师”水准,但该出现的要点元素都歪歪扭扭地画上去了。然后在舰桥的部位画了一条带箭头的线,直指舰桥的第三层,在图上写了个问题:这一层的功能是?
在第二张纸,唐华没有画图,而是列了两个问题。
1、大淀级全宽扩展到20米,船型系数不变,应如何修改水下线型以获得尽可能高的航速?
2、有一艘阳炎级驱逐舰,龙骨中拱2度,第6舰肋位置浸水,左推进轴锈蚀,应如何制定修复方案?
唐华把两张纸交给总理,总理看过再交给章翰夫。
“麻烦大使馆的同志做个翻译。两张纸,这位牧野茂先生能回答第一张纸的问题就确定是真的了,”唐华说,“第二张他肯定要花些时间,不急着要他出答案。”
章翰夫笑了:“唐部长这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夹在考题里带给他呢。”
唐华:“如果验明正身,而且他愿意来中国,那我比较赞成他过来,船舶工业局现在缺少有总体经验的老设计师来带。”
现在船舶工业局在上海的设计所改装过几艘海防舰、旧护卫舰,正在深入学习01型护卫舰的结构和设计特点。
上海的船舶设计所最大的问题是全萌新配置,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最多30岁的年轻人,虽然有冲劲有知识有智商,但是缺从头设计的经验。就像初入职的码农,一开始大多是从上扒代码,自己改一改应付过去。这种状态大概得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慢慢学会自己新写代码。
船舶设计所如果按正常发展,那么一开始也是得抄作业,拿了01型护卫舰的图纸自己改改,拿了56型驱逐舰的图纸自己改改,把作业抄熟了再自己做题。现在唐华想加快舰船设计能力的养成速度,又没有太多的钱来试造新型舰交学费。牧野茂如果能加入上海的船舶设计所,那全新的自行设计的舰就更有谱,交学费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降低到值得一试的程度。
……
5月初的另一件事是在苏联呆了好几几个月的一五计划考察团回国,主席、总理、高山、邓子恢都到北京站迎接李复春带的考察团归来。
“我们在苏联的这几个月,等于是把整个苏联的经济运行系统考察了一遍。”李复春说道,“有了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中国的工业化就有了参照对象和追赶的目标了。”
邓子恢:“我们国内这几个月也自动开始了国家计划的运行,现在一切都讲究速度,提前做准备工作,一些本就列入计划不会再改的项目也启动建设了。你们回来,国家计委我看可以正式宣布启动一五计划的执行了。”
李复春:“这次与我们一起回国的还有苏联国家计委援助我们的几个专家和干部,此外,我听说米高扬书记也启程来北京了,可能只比我们晚两三天到。”
高山:“是因为你们在苏联谈的那个协议,这次米高扬带队来是来最后看一次执行项目的细节的。”
李复春:“也对,协议的签字,中方是我,苏方是米高扬。”
……
米高扬和李复春在1953年5月4日签的协议名字特别长:《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
主要内容是由苏联在1953年至1959年内,用技术设备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5个大型企业。
这其实是历史上“156项工程”当中,单次签署协议落实数目最多的一次。
这95个大型企业给中国增加的工业能力包括:
两个钢铁联合企业,新增年产钢能力120-150万吨;
8个有色冶金企业,年产锡3万吨,铝1.5万吨,钼精矿1万吨,钨精矿3万吨,钡钛精矿13万吨。
32个机器制造厂,其中包括5个重型机器制造厂。
8个煤矿和10个火力电站,7个化学厂,以及磺胺、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生产厂。
投资总值约为35亿卢布,以10年期3%利率贷款的形式支付,但其中的工业产品专利权由苏联无偿提供。
……
在54协议的95个大型企业落定之时,前两个月从沿海港口转运而来的一批机器设备也蚂蚁搬家似的,走内河或者铁路运输到了该去的地方。
仔细算起来的话,这一批机器设备和物资的价值也不低,54协议的贷款总值是35亿卢布,从英美抢运的物资设备总值大致相当于54协议的三分之一。
“这些美国机器搁我们这里,该怎么用呢?”
成都青羊区,成都飞机制造厂和成都发动机制造厂的牌子已经挂起来了,但从厂长书记到员工,现在都还有点蒙。
“这些机器是不全的,我们大概要等半年时间。”从哈尔滨调来的屠基达摸摸这些还没拆开的大木箱,“需要一部分苏联机器作为补充,这样才可以全部开动起来,而苏联机器就位是在今年底。但我们现在任务很重,主要任务是——学习。”
“美国机器和苏联机器混搭?这到底行不行啊。”
“是可以的,但是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设备全部到位之后,首先就得上手调整……就这样,我们的技术队伍,懂俄语的要学英语,懂英语的要学俄语,半年之内,至少你们得把哑巴英语哑巴俄语给掌握了。”
……
“锁链-1行动结束。所有舰只和飞机结束作战部署状态。”
东海冲绳以北海域。
“福吉谷”号航母战斗群接到了华盛顿发来的密电。
战斗群指挥官阅读电报之后,让舰上的短波电台向分散在东海的所有水面舰、飞机发报,结束部署状态,飞机返回母舰,驱逐舰和巡洋舰向航母集中。
“任务结束了?”
“福吉谷”号舰长问道。
“是的,完全彻底地结束了。我们很快就可以返回横须贺,说不定还能直接回本土。”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是一个好消息。”舰长说,“但我还是想问一句,是中国屈服了吗?”
战斗群指挥官看了舰长一眼,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他走到窗边,眺望航母飞行甲板的远端,但实际上那里的甲板空荡一片。
“我只能告诉你,中国没有屈服。”指挥官拐弯抹角地回答了舰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