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12日,苏联,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
苏联第一枚热核武器rds-6c已吊装上塔架,只待最后的起爆命令。
在rds-6c旁边,是一堆堆的测试建筑和试验道具,测试道具包括1300个测量仪和摄像头,1700个测试器物,16架飞机,7辆坦克和17门火炮。
rds-6c严格来说是一枚热核武器而不是氢弹。——如果氢弹的定义是以辐射内爆的方式点燃聚变物质,造成更大当量的爆炸,那rds-6c还不是。
这种辐射内爆的氢弹萨哈罗夫的研制小组已取得了突破,但还差最后几个小问题没有解决。在此情况下,用rds-6c先炸一发,可以在公众面前显示苏联的核武器研究与美国距离其实很近了。
rds-6c用的不是辐射内爆原理,而是“千层饼”原理。炸弹中间是一颗两万吨的原子弹,原子弹外头裹一层氘化锂。
原子弹引爆后,这一层氘化锂会有少量发生聚变反应。这一点聚变反应肯定是不够的,但好在还可以继续加。
在这一层氘化锂外面再包裹一层铀-238。这东西不是裂变装药,本应该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但原子弹核裂变以及部分氘化锂发生聚变反应后释放出大量中子,中子打在铀-238上,铀-238变成了铀-239,再经过两次衰变变成钚-239,钚-239再发生核裂变。如果在铀-238外面包裹一个中子反射层效果更佳。
然后还可以在这一层铀-238再包裹一层氘化锂,氘化锂外面再包裹一层铀-238……
千层饼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认为千层饼是“增强型原子弹”,用辐射内爆的聚变弹才叫做氢弹。
纯裂变的原子弹当量在1.5~6万吨,再大当量的裂变弹就很难做了,安排铀块让他们起爆前不相互干扰太难了。增强型原子弹可以把当量上限扩大到50万吨左右,但再大应该也不行了。
辐射内爆氢弹的威力上限几乎是无穷大。
但增强型原子弹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好设计。不就是一层一层再加一层么。连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会做。
另外,这枚rds-6c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已经做成了一枚航空炸弹的形状,只要往图-16中程轰炸机肚子里一塞就能投,而美国的“乔治”、“常春藤迈克”都还是连接着低温系统的实验装置。
……
8月12日上午10时,rds-6c被引爆。强闪光之后,一个苏联人从未见过的巨大蘑菇云升起。
距离爆心1公里的铁路桥被推开200米,距离爆心4公里的砖土建筑被冲击波推倒,仪器实时测得的当量是40万吨左右。
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一声轰隆,苏联真理报马上就发简讯,说苏联氢弹试验成功。
反正不管是千层饼还是辐射内爆氢弹,现在也没人搞得清楚。
北约的地震监控站能感知到塞米巴拉金斯克发生了核爆,还能推测当量有三五十万吨,苏联说是氢弹,美国一时也没法反驳。
大概要等北约的辐射监测飞机远远地收集射线和放射性尘埃,拿回去在实验室研究三五个月,才敢下定论“苏联这枚不是氢弹,是增强型原子弹”。
但已经晚了,苏联要的新闻轰动效应已经达到目的了。
……
《朝鲜战争——先亚后欧必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路易斯·哈勒,双月刊《外交事务》1953年05期
“上周,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4名将军返回了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步兵第2师师长劳伦斯?凯泽少将、步兵24师师长迪安少将、他的继任者布莱克希尔少将。”
“这是美国武装力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包括集团军司令在内的4名美国将军被俘,其中步兵24师有两任师长被俘。迪安少将是在1950年7月与朝鲜军队的遭遇战中迷失方向而被俘的,24师虽因此损失巨大,但并未被摧毁。布莱克希尔少将的被俘过程悲惨得多:在1951年5月三八线附近的战斗中,布莱克希尔少将和他的美步24师两万多人被中国军队合围并彻底消灭。”
“4名将军和4万名士兵回家,7万个尸袋从朝鲜运回国。1950年6月,朝鲜和韩国的国境线是北纬三十八度,1953年6月,朝鲜和韩国的国境线还是在北纬三十八度附近,如果细算,中国和朝鲜人还夺走了上千平方英里的韩国领土。这就是杜鲁门介入朝鲜战争两年零9个月之后,美国的收获。”
“在过去的这3年里,欧洲发生了什么?”
“8月12日,苏联爆炸了自己的第一枚氢弹。这意味着在核武器、热核武器这个最高等武器的领域,苏联与美国的差距不到2年。苏联的原子弹比美国晚了4年爆炸,而他们的氢弹只比美国晚2年。”
“在过去3年,苏联红军的规模不断扩张,坦克部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相比之下,美国驻欧陆军
在过去3年一直保持在1个前置师和3个在本土的后备师,只是苏军总规模的几十分之一。”
“1952年,克格勃的势力侵入了伊朗。”
“7月26日,以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为首的约160名亲苏武装分子向古巴蒙卡达兵营以及巴亚莫兵营发动进攻。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信号,说明苏联的触角已不限于西欧,甚至也不局限在亚欧非世界岛,而是伸向了美洲——美利坚合众国的后院。”
“在芬兰,苏联与其签订了互助条约,苏联承诺保障及不侵犯芬兰的主权。去年笔者曾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芬兰化’,也就是虽然名义上保持中立的外交路线,但内部深受苏联影响、国内媒体严格自我审查不出现反苏言论、对外事务上站在苏联一边。在未来,‘芬兰化’的欧洲国家还会增多吗?”
“欧洲有最多的工业人口。即便去除苏联和东欧国家,西欧、北欧和南欧的工业人口仍然与美国相当。欧洲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基建规模,有世界最为重要的几个工业国。”
“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盟国也主要位于西欧。相比之下,东亚尤其是东亚大陆上,我们的传统利益究竟有多少?”
“无法理解我们在东亚大陆究竟还需要维护什么利益。美国与中国为敌,是因为在中国内河的自由航行权被取缔了,还是花旗银行在上海的大楼被没收了,或者是因为美国通往中国的海上贸易通道被美国海军掐断了?”
“与贫瘠的东亚相比,美国更应该经营欧洲,打造一个社会稳固、军事强大的可在苏联的压力之下生存下来的西欧。”
“美国应该秘密援助芬兰,阻止芬兰进一步靠向苏联。如果不出手阻止,芬兰未来将成为苏联的卫星国甚至加盟共和国。”
“增加在欧洲的军队数量,如果获得所在国许可,增加在欧洲的核武器部署数量。增加大西洋的海军舰只,舰队要更频繁前往西欧和和大西洋北部,以遏制苏联在海上的扩张。”
“对土耳其给予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援助,帮助土耳其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从而获得土耳其的信任。土耳其海峡在这个时候,是维护地中海乃至世界海洋安全的战略水道。”
……
中国在美国有一个大使馆就是好处多多。见不得人的那种工作另外说,唐华现在手里就拿到了《外交事务》的主要文章,此外还有几本挺有分量的美国策论杂志的文章——不是原版杂志,原版杂志至少得一个月后了,这是大使馆手打内容发回来的。
《外交事务》这个杂志在美国政界是有分量的。美国总统的外交事务幕僚、白宫的智囊团经常把自己的观点发在这上面。比如冷战推手乔治·凯南就经常在这杂志灌水,甚至那篇推动了冷战出现的“长电报”,他后来也把主要内容摘出来发到了《外交事务》上。
这篇文章的作者路易斯·哈勒是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研究室的专家,也是日内瓦国际研究会的成员,主攻的领域是拉美研究,其次是西欧研究。
路易斯·哈勒的文章字里行间,主要是批判美国在亚洲这个穷又落后的地方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反正最发达的日本美国已经姥姥拿在手里了,其他地区就没那么重要了。路易斯·哈勒警告美国得保住美洲,然后在外交政策上全力向欧洲倾斜。
路易斯·哈勒的观点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国政局?
历史上的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陆军大批回国然后裁撤,但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军并没有减少。
尤其在台湾,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是增加了在台湾的驻军的。
按路易斯·哈勒的观点,美国接下来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举动可以形容为“破罐子破摔”,台湾已经丢了,那西太平洋干脆就抓住两个点——菲律宾和日本(及韩国)——就够了。
当然这是路易斯·哈勒的个人观点。但是,破罐子破摔的思路是有道理的。在局面已经劣化到某个程度时,还往牌局里头加注是不明智的举动。
唐华又翻了翻其他杂志的手打本,仔细考虑之后,还是写了一个报告。
“美国在未来几个月内,有可能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让其战略重心向欧洲倾斜。”
“美国战略重心重新向欧洲倾斜符合美国的利益,无论是美国的世界战略、军事利益还是经济利益,欧洲对美国都比亚洲更为重要。如美国走这一条道路,对我国而言,海上方向受到的直接压力会稍有减轻。”
“在向欧洲倾斜之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将由全面封锁转为重点经营两个桥头堡:南线的菲律宾,以及北线的日+韩。”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变数在越南。美国有可能想继承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范围。如果走到这一步,当美军接替在越南的法军,对越南人民军开火时,西太平洋、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在美国内部,另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因素,是释放回国的包括4名将军在内的四万美国战俘,他们会影
响身边的人,从而形成一股不能忽略的反战、反对与中国为敌的力量。”
……
得克萨斯州,休斯顿。
从战俘镇释放回国后,沃尔顿·沃克当然不可能重回第8集团军当司令。他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军衔,从美国陆军那里领到了过去3年拖欠的工资和被俘补贴,然后——申请退休。
本来他也该退休了。作为1889年生人,他被俘时61岁,去朝鲜本来就是“我就干完这一届总司令,明年就退休”。现在64岁,那是肯定该退休了。
退休的沃克回到了德克萨斯老家带孙子,在休斯顿街头闲逛时,看见一个中餐馆的牌子,就不由自主走了进去。
“你们这炒饭不是真的。地三鲜也不是真的。”
餐馆服务员大为惊讶,这个正宗的美国老头居然识别出自己的菜都不正宗,而且一一指出到底哪里不正宗。
“先生,是这样的,有时候正宗的中国菜做法不符合大多数美国人的口味,我们被迫进行一些改良。虽然与原来的中国菜味道不同,用料和食材都是高质量的。”
沃克鼻子哼了一声,表示不满。
“那你们能按照正宗的方法,再把这两个菜做一遍吗?”
……
纽约出版商鲍斯·卡特费了很多周折,终于找到了回国的前24师师长威廉·迪安。
“我听说您准备把自己的被俘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叫《在朝鲜被俘历险记》,我们准备买下这本书的独家出版权。开价5万美元。”
威廉·迪安是被朝鲜人民军俘虏的,在战争期间,他没跟其他三位被俘将军住在战俘镇,而是在朝鲜的战俘营。不过,虽然朝鲜人民军对战俘没什么好脸色,但迪安毕竟是个少将,待遇还是可以的。
被俘时饿得皮包骨的迪安在朝鲜战俘营还变成了小胖子。停战协议签署,迪安6月份乘船回国。在送别的饭局上,迪安百感交集,喝得酩酊大醉。
从朝鲜半岛回来后,迪安并未被美军抛弃,不久他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副司令。按他的年龄,还能再干个两三年。
听到出版商的话,威廉·迪安摇摇头,伸出手掌对着出版商,先正后反,翻转了180度。
“不,我要1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