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07章,电影试映

1955年进入最后一个月,人们才发现有点什么地方不对: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没发。

对此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发表的声明是:1955年的世界深陷于核武器的恐怖之中,而且这种情况还在恶化,没有人为了世界的和平而做出有效的努力,因此1955年诺贝尔和平奖空缺。

看看,又是殖民主义视角的观点。

1955年至少组织亚非会议的尼赫鲁就是为世界人权和世界和平在做出努力,从事后视角来看,尼赫鲁,或者尼赫鲁+总理当得起和平奖之名。不过在欧洲人眼里,这些脱离殖民帝国闹独立的国家聚众开会,是在挑事儿,怎么可能给尼赫鲁发奖。

今年的最后一个月,t56计算机的生产线开动,黄汲清的石油勘探队组建完毕。

“黄老,12月出发,到了东北,正赶上天气最冷的时候,您可得注意身体。”唐华说。

黄汲清身穿加厚羽绒服,像是裹在灰色棉球里,头上戴着护耳的防寒帽,呵呵一笑:“没这么严重啦。我勘探的重点地区是辽河流域,比北京冷不了多少。周边大小城市也多,后勤物资供应也比较容易。”

唐华:……

好心好意把黄汲清往大庆油田那儿引,结果他看了柱状图,无视柱簇的高矮之别,偏就认定辽河平原比松辽平原出油的几率大,直奔辽河去了。

黄汲清从40年代初开始,在自己的著述和历次学术会议上一直都很看好辽河平原。他划定的几片区域,东北他认为出油概率最大的是辽河平原,然后才是松辽平原。

但是辽河……那里分明是辽河油田啊喂。

在21世纪,辽河油田的石油年产量也迈上了千万吨级,但无论地质总储量还是可开采储量,都只算是个中型偏小型的油田,和大庆、长庆、胜利没法比。

既然黄老先生执意要先勘探辽河平原,那就由他去吧。反正也能钻出油来是不。

而且出油之后再一仔细调查,肯定能发现辽河油田的石油储量不是太大,比李四光的胜利油田差远了。凭老黄和老李两人的矛盾,黄汲清肯定不会罢休,还得在东北继续转转转找油。

余秋里今天来送黄汲清,他兴致也很高。老黄学术理论造诣没的说,但特点是(在地质学家中)比较宅。

现在好了,先是李四光往渤海区一冲,找了一年找出个胜利油田,然后老黄羡慕嫉妒恨,也领了个任务去东北找油。

这样一来,石油总局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黄老,勘探设备我们尽量调配,但石油总局目前只拿得出两套震波仪和三套钻井设备,可能开春之后会拿到第四套,在辽河勘探的初期阶段,可能就得委屈委屈,先用三套钻井设备开始工作。”余秋里说。

“三套也够。”黄汲清摆摆手,“李四光一开始不也是两套设备而已嘛。”

唐华:“那就预祝黄老一帆风顺,在东北发现一个更大的油田。”

“哈哈哈。谢谢。也谢谢唐部长的车。”

还是浅蓝色的路虎series1,硬车顶、软皮座椅配置——路虎series1也就这点好处了。要动力好,还得等1957年的路虎series2柴油机版。新路虎到货后,唐华立刻就把其中一辆运到乌梁素海导弹试验基地去了,因为自己也想试试在草原坐路虎是啥感觉。

……

有人刚踏上征途,有人已战斗到热血澎湃。

在大连,沈鸿带着设计小组热血澎湃地研制水压机。在墨西哥,卡斯特罗带着他的战友们在热血澎湃地谋划革命事业。

1953年,苏联召开世界青年大会,本来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请一帮世界各地的青年来苏联和东欧看一看,并没有立即让这些青年回去在十几个国家闹革命的想法。

但劳尔·卡斯特罗回古巴后,和他哥哥菲德尔·卡斯特罗硬是找了十几辆破车带着160人攻打蒙卡达兵营,史称726起义,动作之快、行动之莽,让苏联人大为惊讶。在打蒙卡达兵营前,4人牺牲之后起义军一哄而散,起义宣告失败,菲德尔·卡斯特罗坐牢,1955年5月出狱。

出狱之后菲德尔·卡斯特罗召集人马举行武装示威,被镇压。显然古巴这儿是呆不下去了,卡斯特罗兄弟离开古巴,到墨西哥重建组织,而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名叫“726运动”的政党。

“露维尔塔,你真的怀孕了吗?我怎么没有感觉到?”

熊熊的篝火旁边,菲德尔·卡斯特罗把手放在女朋友纳蒂·露维尔塔的腹部,但并没有感觉到小孩的心跳。

“才9星期,至多10星期,当然不会有感觉,我们的小baby还没有指头大呢。”

菲德尔·卡斯特罗摸摸自己的络腮胡子哈哈大笑。

“菲德尔,”等露维尔塔离开,劳尔·卡斯特罗低声说道,“玛丽亚现在在墨西哥城,如果计算得没错,下个月你就会添一个孩子。”

“太棒了。如果是个男孩,

就叫他齐奥克罗。”

劳尔·卡斯特罗:“齐奥克罗……小玉米?再下一个孩子是打算叫小土豆吗?”

……

“嘿,那个阿根廷医生在向我们走来。”

菲德尔·卡斯特罗并不是游击队宿营地里最靓的仔,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才是。

切·格瓦拉一左一右,搂着两名妙龄女郎走过来,看见卡斯特罗兄弟,在女郎脸上各亲了一口,松开胳膊:“我亲爱的古巴革命战友,真是难以置信,你们俩是亲兄弟,但弟弟刻板严肃,哥哥浪漫得简直不靠谱。”

菲德尔·卡斯特罗:“比我更不靠谱的是你,切。”

劳尔·卡斯特罗:“所以我负责与苏联人打交道,而菲德尔负责与你们打交道。”

切·格瓦拉:“我看见苏联人的支持了,电台,步枪、冲锋枪、子弹。”

劳尔:“如果我们反攻,重回古巴,苏联人还会送来大炮和火箭筒。”

“战友们,我们就只盯着古巴这座小岛吗?整个拉丁美洲都需要一场革命,用血与火荡涤一切不平等和罪恶的事物。”

劳尔盯着切·格瓦拉看了一会儿说道:“没错,整个拉丁美洲。但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落脚点。在古巴获取革命胜利,那时候古巴将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火炬,引燃众多的国家。”

……

唐华看到苏联要求订制一批西班牙文说明书的dj50对讲机的合同,这才想起,1955年,苏联差不多开始悄悄往美国的后院输出革命了。

“西班牙文,看来是给拉美国家的革命组织的,”唐华说,“那么苏联同志有没有也同时向我们订购40毫米火箭筒和108毫米火箭炮?”

叶继壮:“40毫米火箭筒没有订购。你忘啦,苏联自己也能造40毫米火箭筒呢。108毫米火箭炮苏联同志有一些兴趣,但现在并不打算马上签订合同。”

西班牙文对讲机在外贸部这里不算什么大订单,也就一句话沟通就了事。

但唐华还是特地问了,有没有中国直接向拉美游击队援助武器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所有武器、军用装备都是苏联采购,从苏联发往拉美,中国不用为此买单。

……

中宣部电影处,新片试映厅。

“江处长好。”“汤导演好。”

《宋景诗》的剧组主要成员都来了。除了汤晓丹导演,还有扮演宋景诗的崔嵬、扮演张崇德的张翼、石挥(僧格林沁)、韩涛(胜保)等等。

“怎么样,那些摄影器材和工具都还好用吧?”唐华问汤晓丹。

“很好,开始学的时候有点困难,学会用了就好用。”汤晓丹说。

崔嵬:“周小姐要是也在电影里客串客串就好了,这绝对是一部划时代的电影。”“是啊是啊,我看唐部长都可以去客串一个角色。”

周璇:“我今年的事情挺多,电影学院初建,没法子了。唐华?为什么拉上唐华?他又不会演戏。”

“唐华一上镜就面无表情,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一看就没经过演艺养成,”江处长说,“算了算了,你们不要为难大科学家。”

唐华:……

知不知道几十年后的流量明星都是这样演戏的,对着镜头摆造型耍帅,嘴里念着一二三四就可以了,照样票房几亿十几亿。我只是早生了几十年而已。

……

剧组、唐华等人和特邀vip观众在试映厅坐下,戴上3d眼镜。

“这眼镜就是比红蓝眼镜先进多了,”汤晓丹剪辑和试播的时候就用过3d眼镜,“不偏色,而且亮度也好。”

唐华:“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个影院可以放立体版。”

“北京,上海,沈阳,长春这几个一线城市刚配了立体放映机,哦,还有重庆和南京。其他的小城市就还是普通版。这点映我打算至少放映半年,到时候还陆续会有一些立体电影厅改出来。”

影片要放映了,大家停止说话。后面高台上,两部放映机都接上了胶片准备开机。

马上就要看到3d版《宋景诗》了。

先出logo。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合拍。

“解放军电影制片厂”这行字和放着光芒的红五角星八一出现在屏幕上,观众就一片惊叹。

没错,动画绘制的八一logo是立体化的……

logo过后,电影正式开始。和唐华写的剧本一致,开场是航拍的齐鲁大地,在bgm中,泰山、黄河、平原、村落依次划过画面。

航拍镜头有整整三分钟。前面两分多钟是纯bgm,最后半分钟开始有旁白,这旁白不是上帝视角的背景介绍,而是老者与青年人的对话。

航拍镜头结束,场景换为一个村庄的村口,刚才对话的老农与青年人出现了。这一段虽然画面切换,但对话是连续的。

这个场景并不是1860年,而是1952~1954年。来来往往富有

时代感的人群、墙上刷着“打土豪分田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标语。

在批判《武训传》时,中央让上映和上海市委再组织工作组到山东调研,重新调查武训的真实经历。调查的时候,工作组意外发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武训家不远的地方,还出了一位黑旗军的起义将领宋景诗。这也是《宋景诗》电影拍摄的起因。

……青年甲:“居然还有这样一个起义军领袖。”

青年乙:“我大学读的历史书里面都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老农:“你们读的书是官老爷写的,俺们老百姓记着自己滴历史。那年代,是我爷爷还在九庄讨生活的时候……”

……

不错不错。到底是汤导演,镜头和演员驾驭都很纯属,专业导演就是放心。

现在场景真的切回19世纪了。第一幕是少年宋景诗在九庄,驯服惊马挽救运粮食的大车。嗯,这是介绍人设:热心仗义、武艺高强,也是为了秀3d效果,表明这是一部立体电影。

刚才被八一五角星的光芒、航拍泰山震撼过的观众,又被直冲屏幕而来的惊马震了一次。

起义的场景过后,节奏就变得很快,黑旗军连续攻占13座县城,然后败于胜保,投降被编为特许继续打黑旗的靖东营。

赵丹扮演的“武训”(略换了名字)出现。

胜保被击溃,宋景诗找到机会脱离清军再度起义。

“嗖!——”黑旗军战士在马上,用长矛突刺,正对着镜头,观众好像真的被矛捅了一样。尽管电影是他自己拍的,汤晓丹这时候还是在坐席上一哆嗦,下意识地就想猫腰躲避。

与僧格林沁的大战才是重头戏。因为足够激烈,而且历史记录本身就有很强的戏剧性——战至一半突然出现洋枪队,然后各路起义军还是把洋枪队碾平了。这也是剧组的拿手好戏,他们在山东找到的群众演员一个个专业得不得了,骑马玩枪全都在行。

另一个戏剧冲突点是柳林团在大战的时候奔袭起义军老窝,多个重要角色身亡……这里就直接套用故事片套路,突出宋景诗两难的选择。

僧格林沁被一刀砍了,影片的悬念还没最后结束。几十匹马赶回村庄,在关键一刻截击柳林团,民团溃散,妇孺得救。

片尾字幕出现,影厅还是很安静。十几秒后,唐华才听见影院里哗~~~哗的掌声。

江处长:“电影处要把《宋景诗》拿到捷克斯洛伐克,参加明年的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你们做一下准备。”

拿去评奖没问题,可是现在的电影节没有什么最佳特效奖,或者说没有任何技术类奖项,这倒是个遗憾。

“恭喜,汤导演,”唐华和汤晓丹握手,“去年的《智取华山》拿过一次奖,今年《宋景诗》应该也能拿奖。”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