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价格,明显超出了它所包含的社会劳动成本,那么购买这种商品的人多花了钱,而生产这种商品的工厂增加了不应该的收益和利润,这个工厂的工人就误以为自己多创造了价值。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就可以认为,生产这种商品的工人剥削了购买这种商品的工人。”
“这就是计划经济委员会一直在进行的工作:获知每一种商品的准确成本,让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不平等交易降低到最小,直至完全消除这种不平等。”
“至于对国家建设的规划、协调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其实反倒是一项容易的工作,甚至不需要获取商品成本的高精度计算数值,就可以通过指令来做到。”
“我相信,中国的同志很快就能学会通过指令进行国家规划与产业协调。但我更希望看到中国的同志在不远的未来,也能在国内通过强有力的国家计划部门,消除国内的剥削,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完全平等的高级的社会主义国家。”
……
好吧,苏联国家计委是甲方,甲方说啥就是啥。
苏方提出的需求,对计算和存储的需求远远大于通信,这也是苏联国家计委最大的特点。
在中国这边,国家计委对通信看得更加重要,要求与五个地方中心保持快速的信息响应,建立双向的数据交互、文件传送。这不仅是唐华提出的要求,国务院和国家计委也一致认为,准确获取地方的信息反馈很有必要。
与信息论不同,现代控制论现在在苏联学术界一直受到冷遇,因为苏联高层认为这不是什么好玩意。后来有段时间还上纲上线批判控制论。这唐华就没法与苏联同志正常交流了。
控制理论的主概念——反馈。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能利用误差来自动地减少误差。
另一个重要概念——优化。在数学上叫做在有约束条件或无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极值,在宏观经济学中则有一个庞德里亚金极大值原理。
等一下……庞德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已经被唐华先发明出来了。
……
“干杯,达瓦里希。”
苏联国家计委的工作习惯:白天,开会,晚上,喝酒。
李复春、薛木桥、唐华举起杯子,先咕噜了一口白兰地。
虽然比伏特加口感舒适一点,但也是四十多度的蒸馏酒。看看萨布罗夫,再看看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端起玻璃敞口杯碰一下,一大口酒下肚,咂咂嘴,然后精神就好了起来。
“中国和苏联之间的贸易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最优秀的,”苏联计委副主席康斯坦丁诺维奇说,“东欧的那些国家,无论是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甚至德国,每年都需要苏联支援很多,每年几亿甚至十几亿卢布。只有中国,苏联与中国的贸易互惠互利,而且切切实实地对苏联的国家运转有好处。”
薛木桥:“正是这样,中国与苏联的贸易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典范。三天之后,陈副总理会抵达莫斯科,为中国是否成为经互会的观察员国与经互会秘书团磋商。”
萨布罗夫:“经互会其实并不适合中国,我坦率地说。”
哇哦?
唐华:“萨布罗夫主席,我确实也感觉到经互会更像是一个……苏联的对外援助组织,而不是外贸组织。”
萨布罗夫:“那是在1948年,二战带来的破坏还未消除,美国人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斯大林同志授命莫洛托夫也建立一个相对应的方案,对东欧各国的经济进行扶持。所以,它一开始就不是国际贸易组织。”
“不容否认,当时的苏联拿不出美国那么多钱来对东欧各国进行无偿援助,只能以实物,主要是向那几个国家输送恢复经济有关的产品,有的国家是工业设备、原材料,有的国家是粮食,有的国家是石油。”
“甚至这些物资,当时的苏联也不能无偿输送出去,我们送不起。莫洛托夫找过我们计委,计委提出了一个方案,让这些国家也象征性地向苏联提供一些产品。”
“之后就成立了经互会。经互会看上去是苏联与东欧进行商品交换的协调组织,其实本质上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商品交换并不是必须的,至少不是双向都必须的。只是出于苏联的国家政策而这么做,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李复春:“但是,成为经互会的观察员国,有助于中国与这几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相互贸易更方便了。”
萨布罗夫:“观察员国是最好的。”
唐华:“现在还有一个组织,经互会与《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署国形成的组织,在某些性质和功能上是重合的。”
康斯坦丁诺维奇:“华沙公约签署已经8个月了,它的签约国组织最终会向军事合作和政治协商方面发展。同经互会一样,我也不认为中国有什么加入《华沙公约》的必要。”
唐华看看小桌台,一大盘酸黄瓜还没下去多少啊,怎么醉成这样,大实话一串接一串往外冒。
……
1955年5月14日,苏联+东
欧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公约》,华约组织成立。1991年3月31日,苏联宣布华约组织停止所有活动。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其他缔约国也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公约》的这一条基本上就给整个组织定了基调:实质上的军事同盟条约。
中国对华约组织其实没有什么好印象,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华约组织也被带起来和中国对峙,甚至进行过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演习。
华约组织的总部——政治协商委员会在华沙,但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军事总部)在莫斯科。与司令部平行的机构有国防部长委员会和外交部长委员会,司令部下辖的总参谋部则是华约组织的核心:它有权力指挥华约的联合武装部队。
不过现在华约组织还没形成什么统一力量,八国的军队还没举行过军以上的联合演习。
现在唐华对华约组织有兴趣,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华约规定的这个“联合武装部队”。华约国家的军力主体当然是苏军,但是华约其他七个国家总兵力加起来大概也有一百万,它们使用什么装备、未来准备怎么发展装备,这非常重要。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华沙公约签署是为了应对北约,尤其是重新武装的西德,和中国不在一个战略方向上,”唐华说,“噢,我只是从装备体系的角度,对现在的科涅夫元帅所统率的联合武装部队司令有兴趣,不知道联合武装部队是否有在未来对几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进行统一换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