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17章,余波震动

在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时,会场一片寂静,不止一个参会代表当场晕倒。

贝鲁特和拉克西被邀请参加晚上的特别会议,是有原因的:这两人分别是波兰和匈牙利斯大林派的带头大哥。换句话说,是斯大林铁腕把波兰和匈牙利的反斯大林派别摁下去,这两人才能担任最高领导人的。

二战结束后,波兰、匈牙利以及东欧不少国家并不是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先成立的联合政府,马歇尔计划提出时一开始说美国将要给东欧这些国家也塞钱援助,把斯大林吓了一条,马上让这些国家把联合政府改组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样苏联就可以牢牢把控不担心这些小弟跑反。

然后这些国家的共产/社会主义政党里还存在各种派别,斯大林砍掉各种奇怪的派别,只留下对斯大林绝对服从的这一派。

可以想象贝鲁特和拉克西被特邀参加会议,听台上的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自己内心有多震惊和慌张。苏联在批判斯大林了,而且看这语气是要彻底批倒批臭,那我怎么办?

于是贝鲁特书记就心脏病发作了,这一发作就再也没好过来。

2月28日,赫鲁晓夫与总司令的代表团见面。

又是两天过去,中方代表团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主要是向国内汇报的信使还在路上,这种秘密报告不能用电报线发回国内,必须人肉送信)。

“批评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苏联有重要意义,”赫鲁晓夫说,“不批评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党的生活准则和社会主义法制就不能恢复,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发展。”

赫鲁晓夫的任何话,中方代表团都很难回答,由于无法给出准确的回答,总司令、聂帅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尽量把话题转移开。

……

“唐部长,按照这张纸列出来的设备,全部往军舰上装,56型好像装不下呀。”

从塞瓦斯托波尔到莫斯科的火车上,罗顺初看唐华在草稿纸上列出来的驱逐舰作战系统草图。

唐华、罗顺初两人和“经验”号出了两次海,一次测试反舰导弹系统,一次测试舰空导弹系统。两次测试之后都找舰长大副和作战部门的官兵一起开脑洞会,由水兵和军官自由发挥,看看军舰的作战系统怎么改能改得更好用。

苏联海军的官兵一开始有些迷茫,唐华循循善诱地把话题打开,逐渐这些苏联海军的水兵和低级军官就放开了,开始讨论自己以及身边各个岗位配合方面的细节,话题发散开来,还得到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建议和经验。

唐华:“没有关系的,这一套作战系统不一定会给驱逐舰用,或者说不一定会给三千吨级的驱逐舰用。它的第一代系统可能会装在巡洋舰上,之后如果驱护巡三级舰的定位和吨位进行重新定义,那问题就更不存在了。”

草稿纸上列的是作战系统分两个:目标a和目标b。

目标a基本上是海上的防空中枢。对空搜索雷达的探测距离从现在的10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具体采用什么制式的雷达还是一片空白加一个问号。目标a整个系统的架构才是精髓,复杂的信息流从雷达到控制中心再做数据分发,控制中心的目标数据处理又是一堆很复杂的单向或双向箭头。

对空雷达的探测距离提升之后,它的对空探测就不只是为本舰作战所用了,然后目标a又涉及到一个作战数据共享和分发,在这里,通信系统处,又是一个问号,只写了数据通信的速率要求,没有写设备型号。

罗顺初:“巡洋舰可就难了。我这边知道的消息啊,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就没开工过大型军舰,68型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最后一艘是1953年1月开工的,此后就没有新开工的舰了。”

唐华:“我知道。摩尔曼斯克号之后这级舰的建造就停止了。但这种巡洋舰是二战模式的火炮巡洋舰,作战定位已经过时了,技术也不算最先进的。”

罗顺初:“现在我们猜测苏联海军可能要逐步淘汰所有的大型军舰,以后全海军水面舰最大的就是驱逐舰。不过这下倒好,苏联海军和中国海军都是中型舰海军了。”

……

苏联海军其实也在挣扎着从夹缝里寻找建造大型军舰的办法。斯维尔德洛夫级停建后,苏联633型/r级潜艇和56型驱逐舰疯狂下饺子,说明苏联给海军的经费是充足的,但就是发展路线偏科得厉害。

戈尔什科夫上台后,先是制止了赫鲁晓夫把现在这十几艘斯维尔德洛夫级全部拆掉退役的脑洞,然后提出了一种“巡洋舰”。赫鲁晓夫仔细一看,标准排水量4330吨,满载排水量5380吨,这其实是个大驱逐舰吧(再过20年大型驱逐舰都比它大多了),勉强通过。

唐华:“罗副司令,机工部船舶局在设计采用56型驱逐舰的动力、吨位放宽到5000吨以上的大型驱逐舰。”

罗顺初:“能把目标a装上去吗?”

“还不行,目标b是为它量身定做的。”

“那还是得一步一步来的意思吧。海军现在的问题还是两个,第一人才,第二经费。”

……

莫斯科。

返回莫斯科后,李复春唐华的团任务就全部完成,可以回国了。总司令的代表团列席参加苏共二十大之后,按行程还会在苏联各地考察大半个月再返回,回国途中还要访问一次蒙古。

回到驻地,总司令、聂帅先召集两人和几个相关人员开了一个会。

“这件事我只能口头转述,你们听了大致意思也就差不多行了,不需要做笔记。”

聂帅简单说了前几天苏共二十大最后的秘密会议和秘密报告。

所谓的秘密报告保密程度也不是特别高,苏共中央主席团一共印刷了大约150份秘密报告,赫鲁晓夫亲自审核过这份文稿,之后分发给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东欧、亚洲各社会主义国家大使馆,以及其他国家共-产-党在莫斯科的代表处。

拿着报告原本回国汇报的王若飞应该已经到了北京,主席和总理说不定已经临时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这事儿了。

“此次报告中批判了斯大林的七大错误: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发动大清洗;在卫国战争中犯过错;在民族问题上造成了民族对立和民族矛盾;将南斯拉夫从盟友推向了对手;经济政策方面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实行个人独裁。”

“秘密报告发布后,2月28日,赫鲁晓夫总书记接见我方代表团,重申了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的措施十分严厉,话很重。主要的注意事项,在昨天我已经对代表团强调过了,唐华老罗你们两人刚回来,所以就再重复一遍,对于这份报告,我们几个代表团所有成员都暂时不要发表意见,等待中央的进一步指示。”聂帅最后说道。

唐华表示明白总司令和聂帅的意思。“李副总理和我在苏联的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没有其他的工作安排,就准备直接返回北京了。”

总司令:“那你们的事情就解决了。回到北京,主席和总理那边应该已经开完会讨论过了,我们也就有了回应的统一口径。”

唐华:“总司令,你们接下来的行程,还要在苏联停留大半个月。……我有个个人建议,能否把访问格鲁吉亚和第比利斯从行程中拿掉,取消排程也好,临时换成访问其他地方也好。”

总司令:……

聂帅:……

总会计师:“唐华的意思是,第比利斯是斯大林同志的老家,我们到那里,会遇到许多很难做抉择的事情。”

聂帅:“国内的决议未出,我们去第比利斯,既不能表态支持赫鲁晓夫讲话,又不能表态反对赫鲁晓夫的讲话,但是,第比利斯和格鲁吉亚的地方领导人肯定会围着我们转,天天叨叨着让我们就这件事情发表几句看法。”

总司令:“荣臻讲得没错。到时候我们被他们带着群众围个水泄不通,那场面就很尴尬了。”

……

代表团去和苏联方面联络,看能否调整行程了。

原来的历史上,格鲁吉亚之行就挺尴尬的,一到第比利斯,代表团住的宾馆四周就总围着群众,不时高呼口号“东方的兄弟们,你们说句公道话啊!”访问提前结束,离开的时候还被堵在火车站了。而且,中国代表团离开之后三天,第比利斯市民游行时就和警察发生冲突,伤亡十几人。

如果能取消行程,也算是避免一个小尴尬吧。

秘密报告是没法避免了,赫鲁晓夫就没打算和中国同志商量,不但唐华阻止不了,总司令下场恐怕都阻止不了。

1956年的社会主义阵营事有点多,秘密报告不是最严重的。主席在国内得知消息,开会讨论时说赫鲁晓夫的报告揭开了盖子,也捅了娄子,但最后还是表示支持苏联。

主席提出了斯大林功过七三开,功大于过,赫鲁晓夫一个报告下来,昨天还是太阳,今天就变成漆黑一团,群众思想转不过弯来,这不好。总之中心意思是“你们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是要批的,但是方法欠妥当”。

秘密报告不是最严重的事,秘密报告引起的波兰、匈牙利的动荡比报告本身严重。波兰事件比三年前的东德617事件恶劣,但好歹还保住了最后一点底线,匈牙利那边就完全失控了,变成了布达佩斯cqb,双方突突突地打巷战,然后变成了布达佩斯bbq……

秘密报告阻止不了,但如果波匈事件不是那么恶劣,倒也能把秘密报告引发的后续影响压到最小。

……

回国前唐华还有最后半天时间,一群获得苏维埃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奖章的大佬们有个小聚会。

“卡拉什尼科夫,哦,达瓦里希,我是您的崇拜者。”唐华笑着上去和卡拉什尼科夫握手。

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生人,今年也就三十七岁。和唐华握手之后,卡拉什尼科夫说:“唐华,红场阅兵我们俩的产品都出现了,但我的设计局里有你的计算机,这一点我不如您。”

唐华:“这倒

不见得,我每次去军工厂和部队,必然的一项活动是找一把ak47玩儿。”

两人哈哈大笑。

图波列夫:“说到阅兵,每次我的飞机都是最后出场的。”

唐华过去压低声音:“图波列夫同志,到处都在传说您可能会获得第二枚劳动金星。”

图波列夫呵呵一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二战时拿出了图-2和图-4,现在又有图-16和图-95两大重量级兵器,他自己也觉得下一枚劳动金星挂在胸前是迟早的事。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谢尔盖·伊留申、尼古拉·杜霍夫……

没错,今天是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的武器装备研究者/设计师的聚会。

唐华在会场看来看去,他在找人。

曾三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有16人,今天有两位到场:基里尔·晓尔金,伊格尔·库尔恰托夫。

真巧,他们两人都是苏联原子弹工程的关键人物。

“库尔恰托夫院士,我们又见面了。”

库尔恰托夫去年已经达成了“三次劳动英雄”成就,看见唐华也很高兴:“中国同志,我还记得上次关于核武器的问题,我、你还有萨哈罗夫院士之间的讨论。”

唐华:“哈哈,不但是我们三人,还有卡拉什尼科夫同志今天也来了。”

库尔恰托夫:“卡拉什尼科夫!”

卡拉什尼科夫走过来:“唐华,库卡,有什么事情吗?”

库尔恰托夫:“我和唐华之前有过一次讨论,唐华认为,我们三人的发明,未来杀死人类最多的会是您的ak-47,而原子弹和唐华的导弹只能位居其后。”

卡拉什尼科夫听了库尔恰托夫的话迷糊了一会儿,答道:“我对我的发明能杀死多少人有个大概的估计,但是原子弹能杀死多少人,我估计出来的数字上下区间很大。”

唐华:“它的下限是20万人,也就是现在广岛和长崎已经发生的事情,上限是几十亿人,没错吧?”

卡拉什尼科夫:“对。如果坚持认为是ak-47,那么您一定认为原子弹未来将不再会被使用。”

库尔恰托夫:“两年前我对此还有疑虑,但是现在看来,原子弹,可能,或许,真的不会再被使用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