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63章,最后一次测试

人造卫星二号发射升空时,主席、彭老总、宋庆龄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在从北京到莫斯科的列车上。11月3日代表团下火车,苏联第二枚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已铺天盖地。

11月4日,主席率代表团和赫鲁晓夫见面,赫鲁晓夫当然也自豪满满地提及了人造卫星二号发射成功的消息,表示这是一枚比一号重八倍的卫星,而且是首次将哺乳动物送入近地轨道。从人造卫星一号到二号,苏联连续迈出了人类征服太空的两大步。

主席对苏联航天领域的突破表示祝贺,说中国刚刚启动航天工程,正在加速追上来。

赫鲁晓夫当即回答中国和苏联在航天探索方面应该更紧密地合作,中国的计算机在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当中起了很明显的作用,苏联也可以在各个方面对中国的航天工程提供帮助。

主席率领的代表团来莫斯科,是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的,和1954年9月赫鲁晓夫来中国一样。所以,主席也和上次赫鲁晓夫一样,提交了一个礼物单:两千斤茶、四十吨台湾蔗糖、二十对景德镇大瓷瓶、四十箱苏绣、……四台t57m中型计算机和四套星载太阳能电池模组。

“中国航天工程启动后,我们利用反应堆作近似的模拟,对太阳能电池阵列在太空环境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特殊覆膜技术,对太阳能电池做了抗辐射改进,在略微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了它在太空中的工作寿命。”代表团成员、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解释。

赫鲁晓夫看到的是礼物单,并没有看见太阳能电池模组。不过刘晓提到了航天和太空,赫鲁晓夫大致明白这是给卫星用的,就点点头,把礼物单交给了秘书。

双方最高领导的会晤之后,下午是彭老总代表国防部会见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

朱可夫?朱可夫……被撸了,就在一周前撸的。现在他的国防部长、苏共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都被取消了,在莫斯科附近隐居和钓鱼。

第二天11月5日,则是宋庆龄会见苏联苏中友好协会主席安德烈耶夫。

……

在莫斯科之外的地方,人造卫星二号掀起的震波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力。

“带有动物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人类向宇宙飞行又迈进一步”

苏联报纸表示得比较克制,不是通篇狂喜庆祝,而是有板有眼地介绍人造卫星二号都有哪些技术突破:

“此前,苏联科学家曾经把动物放在密封良好的生物舱里,用探空火箭送到200~210公里的高空进行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失重对生物体有害。”

“当然,让动物在太空中生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密封舱内的空气循环、气温维持、食物等等。这就要制定一系列的自动装备来保证动物在太空中维持生命。此外,原始宇宙射线、太阳的高能粒子和紫外线辐射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带有动物的第二个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苏联科学家解决了上述难题,离人类实现宇宙飞行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日本现在还只能旁观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竞赛。对于苏联的人造卫星二号,日本的评价是“苏联第二枚人造卫星的重量令人吃惊,而且还飞得那么高。”

“苏联发射的第二颗卫星证明,苏联在技术方面大大超越了美国。据剑桥的科学家估计,在卫星方面超过两年,在火箭方面超过五年,在天文学方面超过十年。”这是英国小报刊登的比较夸张的报道。

“第二颗卫星的最重要方面与其说是它的速度、重量和高度,倒不如说是一个活的动物装在卫星内这个事实。一个活的物体在完全失重的环境呆了超过半小时的时间,这还是第一次。”这是法新社采访巴黎高师的一个教授时,教授说的话。

“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而且一连发射了两枚,这是继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遭遇的最大失败。”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的这句话不知道是哪位耿直哥写的。

至于这枚卫星现在怎么样,最清楚的还是苏联自己。

其实也没那么厉害了,那只叫莱卡的狗狗,上天几个小时后就死了……

死了……

死了……

准备的四天氧气量,大部分没用上。发射基地还在莱克的最后一份狗粮里下了毒,也没用上。

火箭发射后,在超重阶段就检测到莱卡的心跳剧烈加速,进入轨道、从超重变成失重状态,莱卡的心跳速度降下来了,但还是高于正常值。

主要的麻烦在于温度。卫星用了103分钟绕地球一圈,回到苏联上空时,下传的无线电信息显示,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了39度,而正常应该是26度。

卫星再转了一圈,晒了半圈的太阳,重新回到苏联上空的时候,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43度了。很显然,人造卫星二号在设计的时候,对太空中散热和升温速率的计算略有些失误——太空没有空气,卫星

的散热全靠辐射,没太阳照射时是会降温,但如果有太阳直射,那卫星的温度会上升得非常快。

舱内温度43度的卫星绕到地球背面,再绕回来,回传的生物舱信息显示,莱卡的心跳停止了。它已经变成热狗了。

拜科努尔基地,科罗廖夫、切尔托克、在操纵台前的所有工作人员起立,低头为牺牲在太空探索征途中的莱卡默哀三分钟。

卫星没有可控返回装置,它会在几个月后坠入大气层,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的高速物体与大气剧烈摩擦,热量会将卫星完全烧毁,里面莱卡的尸体也会荡然无存。

“我们要在航天发射场的进门处塑造一座莱卡的雕像,”切尔托克说,“以纪念这只为人类征服太空做出巨大贡献的动物。”

……

天津卫星厂。

刚刚落成的工厂测试车间马上就投入了使用,工厂工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把车间门口的道路修整干净,门口周围还散放着不少没用完的砖头钢筋等建材。

两名工人将前进一号卫星样机(不是在反应堆烤机的那台)推进测试车间,小心翼翼地抬起来,装到振动台上固定。

唐华:“频率,振幅,这些设定给我看一下。”

车间主任将资料递给唐华。

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后,卫星会受到剧烈的震动,火箭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震动尤其强烈。好在从东风-2试射期间已经收集了足够多的弹体和弹头震动数据,卫星在设计制造时,每个焊点、每个螺栓都考虑到了必须承受发射的震动。

不过,光是强化焊接和螺栓还不够,卫星制造出样机之后,还要把样机送到测试车间,用振动台实际测试一遍,以防有哪个零件在设计和加工的时候疏漏了。

车间主任:“振动程序完全依据火箭中心提供的资料,运行时间和火箭的飞行时间 一致。振动台能够迫真模拟火箭的过载和振动,并且在资料记录的数值基础上增加20%。”

唐华看完资料数据,点点头:“很好,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开始吧。”

唐华先从车间大门出来,躲远一点等候。

车间内的3名工人在一切安装准备工作就绪后,也全都出来,反手关上门,用遥控的方式开启振动台。

因为测试车间建得太急,本该安装的振动台隔振气囊还没装好,只有橡胶减震装置。如果振动台开启而人没有离开车间,那噪音可能大部分人耳朵都受不了。

“得得得……”

启动之后,富有穿透力的噪音通过空气和车间地板两路传到唐华的身体、耳膜,这感觉果然不一般。

“第一阶段是固有频率周期振动,在七个频段。”车间主任说。

“第二阶段了,随机振动试验。”

……

“好了,300秒耐久测试完成。”

重新走进车间,唐华看看振动台上的卫星样机,没有解体成零件,还行,还行。

车间主任按动一个按钮,连接到卫星上的缆线向卫星控制系统发送信号。

然后,卫星原先折叠着的的两块太阳能电池板打开了。

唐华:“不错,太阳能电池还能打开。……不过,内部的电路还是要逐项进行检查,包括功能测试和表观检查,看看是否有受损迹象。”

……

在天津卫星厂的另一个车间,卫星样机被送进了一个密封的六面体内,这个六面体有两面是透明玻璃,其他四面则是内覆黑色材质的钢板。

抽气机缓缓讲六面体内的空气抽干。当内部变成近似真空时,六面体外的一具大功率探照灯就负责模拟太阳光,照射六面体内的卫星,看看它的升温速率有多块,散热片能否将卫星内部的热量带出来加速降温。

乌梁素海。

尽管第一枚东风-1发动机测试弹飞行试验正常,钱学森还是做了第二次飞行测试。第三级发动机启动点火的时候,星-箭已经飞出了陆地,马上就要飞出雷达测控范围,如果正式发射时第三级发动机出了什么故障,就没有测控站提供参考信息,只能瞎猜了。

第二枚东风-2发射时只有任新民在乌梁素海,钱学森和第二枚长征-1测试箭已经启程前往太原。

这是长征-1和前进一号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测试,既是对火箭的测试,也是对太原火箭发射中心的测试。

……

台湾北部海域。

“105舰抵达预定位置。”“108舰抵达预定位置。”……

在台北起飞的战斗机的掩护下,105舰“苏州”号、106舰“泰州”号、108舰“福州”号,三艘驱逐舰已经在钓鱼岛-赤尾屿之间偏南的海域等候。和这三艘驱逐舰一起前出的还有4艘01型护卫舰。

“台州跟踪雷达站工作正常。”“鸡冠山跟踪雷达站工作正常。”

“钓鱼岛预警雷达站工作正常。”

——在东南沿海,航天测控的雷达站是台州和台北鸡冠山两座,钓鱼岛

的雷达站不是航天测控专用的,主要是对空警戒和搜索。一般情况下,钓鱼岛的雷达站可能捕捉不到火箭末端信号。

第二枚长征-1测试箭,要从太原卫星火箭发射中心向东南沿海发射。

长征-1在第一级和第二级发动机工作期间,是在大陆上空。如果火箭的惯性系统工作不正常,没能准确修正火箭的飞行轨迹,跟踪雷达发现之后,地面控制站可以向火箭发送修正指令。

第二枚长征-1就是要测试整个跟踪雷达体系和控制体系,而且测试运载火箭在空中飞行时的变向,这是让卫星进入近地轨道必须的操作。

……

钓鱼岛-赤尾屿离冲绳也特别近,美军的侦察机从嘉手纳起飞,飞个三四百公里,也就到了火箭溅落海域。

不过中国已经提前宣布此地为演习禁航区,再加上水面7艘军舰都能防空、空中还有台北机场起飞的米格-15比斯和图-2、伊尔-28侦察型,美军在不大打出手的情况下,也没法强冲试验海域。

就是美军侦察机在禁航区边缘掠过的时候,发现了离自己最近的中国军舰、一看就是基林级的舰型,不由得感叹了一句,美国送给中国的东西可真不少。

11月20日,上午9时05分。

“火箭已发射!”

“火箭飞行正常。”

“一二级箭体完成分离。”“二级发动机点火”

“二级发动机工作正常。”

从太原到台北,一连串的雷达不断报告火箭的飞行状态。

第二级和模拟的第三级+卫星分离,后者依靠惯性滑出中国大陆上空,在东海下落。至钓鱼岛上空时,模拟弹体已经在高空划出一道明显的轨迹——模拟弹体也与大气剧烈摩擦,自身升温的同时也把经过之处的空气擦得火热,显示出一道飞行轨迹。

最后,模拟弹体掉入7艘军舰围出的溅落区域中。虽然没装什么卫星或精密仪器,只有一个无线电记录仪,但01型护卫舰还是迅速发动起来,向溅落点开去,准备打捞模拟弹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